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令人痛心的消息,比如某位身边的人突然就因为脑梗而倒下了。脑梗,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却又频繁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词汇,正悄悄地威胁着越来越多人的健康。它就像一个潜伏在暗处的“杀手”,在不经意间伸出魔爪,夺走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
脑梗的发病率正在逐年攀升,且呈现出令人担忧的年轻化趋势。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脑卒中患者人数庞大,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柳叶刀》的数据更是触目惊心,我国平均每12秒就有一人被脑梗盯上,平均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梗。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无数个破碎的家庭。
脑梗的发病并非毫无征兆,身体会在发病前发出一些求救信号。如果能及时捕捉到这些信号并采取措施,或许就能避免悲剧的发生。比如,当出现手里握不牢东西的情况时,这可能是脑梗的预警。区域组织坏死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从而引发肢体僵硬乏力、四肢麻木等症状。想象一下,你正拿着一杯热茶,突然之间,手里的杯子变得不再听话,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控制着它,让你无法紧紧握住。这种感觉无疑是令人不安的,它可能就是脑梗在向你发出的警报。
视物模糊也是脑梗早期可能出现的症状。很多患者在脑梗早期,眼前的世界会变得模糊不清,视野似乎也被一层无形的雾气笼罩,变窄了许多。这种症状可能会在一小时左右逐渐消失,但千万不要因此而掉以轻心。这就好比你正在欣赏一幅精美的画卷,突然之间,画面变得模糊,你只能看到大致的轮廓,而那些细腻的细节都消失不见了。这不仅仅是视力的问题,更可能是脑梗在向你发出的求救信号。
此外,如果平常精神状态不错,但却突然总是打盹儿瞌睡,也要小心脑部供血不足所致。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罗民提醒,这种异常的困倦可能是脑梗的前兆。想象一下,你刚刚还精力充沛地和朋友聊天,突然之间,困意袭来,眼皮变得沉重,怎么也提不起精神。这种异常的困倦并不是简单的疲劳,而可能是身体在向你发出的警告。
突然说话不清楚,甚至嘴角歪斜、流口水,这些都是脑梗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当脑部的血管被堵塞,大脑的正常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语言中枢也会受到牵连。就好比一台精密的机器,某个关键的零件出现了故障,整个机器的运行就会出现异常。这些症状的出现,无疑是脑梗在向你发出的强烈信号。
脑梗的发病并非偶然,它与我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山西省中医院门诊办张媛琳介绍,有些人生活习惯不健康,平常饮食不健康,爱吃高脂肪、高钠、高糖的食物。这些食物就像身体里的“垃圾”,长期积累,会堵塞血管,增加脑梗的风险。而且,不爱运动、作息不规律,再加上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惯,更是为脑梗的发生提供了“温床”。
饭后的一些不良习惯也会增加脑梗的风险。比如,很多烟民都有“饭后一根烟,赛过活神仙”的说法,但实际上,饭后吸烟会加速身体对有害物质的吸收,加速动脉硬化进程,增加脑梗风险。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就像一把把无形的刀,不断地切割着血管壁,使其变得脆弱。而饭后情绪过于激动,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情绪的波动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引发危险。此外,饭后立即洗澡也不可取。饭后体内的血液会集中到消化道来消化食物,如果此时洗澡,血液会重新分配,可能会诱发脑梗等严重健康问题。
预防脑梗并非难事,关键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航空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邢岩提醒,控制好血压是预防脑梗的重要一环。长期高血压会损害血管壁,增加血栓风险,因此平常要控制好血压。控制好血糖和血脂也很重要。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好血糖,高血脂患者要控制好血脂水平,必要时遵医嘱用药,同时要注意调整饮食。适当运动能够控制体重,增强免疫力,还能改善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从而降低脑卒中风险。学会减压也是预防脑梗的关键。
长期心理压力过大,可能会增加心脏病、高血压、脑卒中等风险,因此要学会减压,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戒烟限酒更是刻不容缓。烟草中有害物质会加速血栓的形成,酗酒则会导致血压升高,甚至诱发心律失常,增加脑梗风险。健康饮食也是预防脑梗的重要措施。饮食上尽量要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坚果、鱼类等,少吃红肉和加工肉等,保证健康的饮食习惯。定期体检筛查也非常重要。定期进行体检筛查,有助于发现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疾病等,及时治疗能预防脑梗。
脑梗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都很高的疾病。它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脑梗的预防。尽量避免饭后吸烟、饭后洗澡和饭后情绪过于激动等不良习惯,做好定期体检筛查。只有这样,才能将脑梗这个“杀手”拒之门外。
更新时间:2025-04-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