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明确表态,给长和交易各方下了严禁令。长和集团拟将价值228亿美元的海外港口交易分拆为两部分继续进行的消息,在中国监管部门的强势介入下,骤然演变为一场关乎全球航运安全的“暗战”。3月4日,长和集团宣布要将旗下43个港口资产出售给贝莱德财团的消息,曾引发国际市场的广泛关注。这些港口分布在23个国家,覆盖全球10.4%的集装箱吞吐量,其中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尤为关键——这两个港口承担着全球6%的海运贸易量,中国商船货运量占比高达21%。
然而,这场看似普通的商业交易,却暗藏玄机。为规避反垄断审查,长和将交易拆分为“资产包A(美洲港口)”与“资产包B(欧亚港口)”,试图使单项交易规模低于申报门槛。但中国监管部门迅速识破这一策略:两资产包在航运网络中存在协同效应,若合并交易,贝莱德财团可能实质性控制太平洋-大西洋航运定价权。
他们甚至可以通过“特别通行费条款”对中国船只加征费用,直接威胁价值2.3万亿美元的海运贸易安全。4月27日,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的表态掷地有声:“交易各方不得采取任何方式规避审查,未获批准前,不得实施集中,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这一回应不仅是对长和的警告,更是对全球资本的明确信号——中国反垄断机制首次对离岸注册企业跨境交易行使域外管辖权。中国的强硬立场源于法律与战略的双重考量。根据《反垄断法》第二条,即使交易不涉及中国境内港口,只要对中国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中国即可管辖。
而此次交易的战略风险远超商业范畴:若贝莱德财团通过复杂股权结构间接控制关键港口,美国或将借“国家安全”之名干预航运,甚至复制特朗普的“关税战”霸凌策略。长和交易的变局,已引发连锁反应。资本层面,贝莱德高溢价估值接盘,试图通过财务优势加速交易,但中国监管部门的介入使其在华23个投资项目被暂缓审批。
跨国资本开始重新评估“中国合规成本”,意大利MSC集团(全球最大航运公司)则面临战略抉择:是继续与贝莱德合作,还是转向其他买家?地缘层面,巴拿马政府的态度耐人寻味。交易曝光后,巴拿马审计长办公室突然以“违规”为由,考虑收回港口经营权,而这一时间点恰逢美国国防部长访巴。毫无疑问,巴拿马试图在中美博弈中“两头获利”,但中国的审查行动可能打破这一平衡。
若交易完成,全球港口运营将形成“MSC(航运)+贝莱德(资本)”的新巨头,中小运营商的生存空间将被挤压。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已通过反垄断审查传递出明确信号:任何威胁供应链安全的交易,都将面临“零容忍”。长和交易案的跌宕起伏,折射出全球化时代的深层矛盾: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天性,与国家维护战略安全的需求,正在激烈碰撞。
中国的反垄断审查,既是对市场公平竞争的守护,更是对全球经济治理规则的重塑。正如香港中资期货业协会所言:“商业无国界,但资本有国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国以法律为武器,为全球资本划出了不可逾越的“红线”。
更新时间:2025-04-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