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请中方买大豆,中方40天都没回,灾难出现,白宫准备大放血

每年九月,美国农业州该是热闹的时候。田里机器轰鸣,大豆一车车地往外拉。收成好,收入高,大家理应高兴才对。

可今年不一样,田还是那片田,大豆也没少,但人心却乱了。农民们站在地头看着堆成山的大豆,心里发慌,不知道这些豆子能不能卖出去,也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关键的原因就是最大的海外买家——中国,这回迟迟没有下单。

特朗普在八月就公开喊话,希望中方继续采购美国农产品,尤其是大豆,可这话说出去后,40天过去了,没有回应,没有订单,这种沉默,让农民彻底没了底。

中国为何不理,美国自己心里最清楚

过去几年,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美国政府接连对中国产品加税,中国自然也有自己的应对方式。

大豆首当其冲成了反制工具,既然你动手加税,那我也不可能什么都不做。

中国早开始寻找替代方案,大豆不一定非得从美国买,南美、东欧也有货源,只要价格合适、供应稳定,完全可以换个合作对象。

这几年中国做的正是这件事:调结构、找新渠道、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同时,中国国内也在做调整。通过技术优化、农业升级,逐步降低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尤其是在饲料领域,调整配比、减少豆粕需求,让整体进口量不再像过去那样刚性增长。

这一整套措施下来,美国大豆的吸引力自然也就下降了。

所以说,中国40天不回应特朗普的喊话,不是简单的外交冷处理,而是一个长期战略调整的体现。说到底,这是市场和政策共同决定的选择,不是情绪化的回应,更不是出于单纯的对抗。

美国农民撑不住了,白宫压力山大

中国不买,美国农民立刻就感受到了冲击。大豆卖不出去,收入没有着落,贷款也还不上,不少人眼看就要撑不过去。

有的农户干脆停了下一季的种植计划,只求把眼前的库存先处理掉。

这些农民,大多是特朗普的铁杆支持者。过去选票投给他,是因为他承诺要帮助农业、保护农民利益。

结果现在他们成了政策对抗的“受害者”,自然满腹怨气。这股怨气不再只是牢骚,而是直接传到了国会山。

农业州的议员,尤其是共和党人,如今也坐不住了。他们知道,如果农民的情绪继续恶化,下一次选举票还会不会投给共和党,真说不准。所以他们纷纷向白宫施压,要求政府尽快拿出应对方案。

产业协会也在发声,面对眼下的困境,大豆协会、农业联盟等组织纷纷发声明、写信、找人谈话。

近期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再次喊话特朗普,就一个目的:赶紧想办法,把出口问题解决,哪怕是临时性的市场干预,也比什么都不做强。

白宫准备“砸钱”,但这钱能花出市场吗?

眼看局势吃紧,白宫终于动作了。9月17日有消息报道,美国农业部长布鲁克·罗林斯表示正在筹备一套新的农业补贴计划,想通过发钱的方式暂时缓解农民眼前的困境。

她说政府很快会公布具体细节,钱的来源还是那套说法——从征税来的钱中拿出来一部分。

听上去很慷慨,但这套做法农民并不陌生。几年前贸易战刚开始时,政府也发过一笔大补贴,虽然能解一时之急,可长远来看,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的市场处境。

补贴终归是有限的,市场才是源头活水。

问题是,补贴可以发一次两次,发多了财政也吃不消。而且这种靠政府输血的方式,反而让农户对市场失去了信心,更难以做出长期规划。

农民不是只为一季种植,他们需要的是稳定的销路、可预期的回报,而不是一次性的救急款。

要想真正解决问题,还是得从源头上打开出口市场。这就意味着,白宫要重新考虑和中国的贸易谈判,得把姿态放下来,看看对方的真实关切,才有可能把市场拉回来。

谈判才是出路,但条件谁来让?

实际上,美中之间也不是完全没有沟通。最近在欧洲有一轮低调的接触,双方代表谈了一些问题,其中就包括农产品贸易。

但谈归谈,问题在于,美国愿不愿意做出实质性的调整,比如取消关税、停止一些针对性的科技限制,这是中国方面长期以来的明确要求。

可美国政府内部分歧不小,有的官员希望缓和关系,恢复贸易;但也有声音坚持要“强硬到底”,不愿意在关键问题上示弱。

这种拉扯,让谈判进展缓慢,也让农民成了被夹在中间的无辜者。

现在的问题不是技术性的,而是政治性的。如果白宫真想把大豆卖出去,就得在政策上做出取舍。

继续拖下去,农民的信任会一点点流失,农业州的支持也会慢慢转向。而一旦这个基础动摇,特朗普想连任,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问题不是大豆,是战略眼光

这场看似单纯的农产品出口危机,其实反映的是更深层的问题:美国对外经济政策的定位出了偏差。

用关税当武器,把市场当筹码,短期内可能赢得谈判优势,但长期来看,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中国不是不需要大豆,而是有了更多选择。而美国,如果不调整思路,继续靠喊话和补贴维持局面,只会越陷越深。

农民不是棋子,也不是提款机,他们需要的是清晰的方向和稳定的规则。

白宫要做的,不是再多发一次补贴,而是重新建立起对外经济合作的信任机制。只有这样,大豆才不会一年年堆在仓库里,农民才不会年年靠政府输血过日子。

田里的焦虑,是政策的回音

这场危机其实本可以避免,市场有它自己的运行方式,不会因为政治口号而拐弯。中国不买美国大豆,是一连串政策决定的结果,不是突发事件。

白宫现在准备“花钱止痛”,但掩盖不了出口市场正在流失的现实。

农民需要答案,市场需要信心,政策需要方向。如果继续用老办法对待新问题,只会陷入更深的泥潭。

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不是一句“你该买了”就能恢复的,它需要耐心、智慧,也需要愿意放下对抗姿态的勇气。

最关键的是,美国必须明白,全球市场讲的是合作,不是命令。

能不能走出这个困局,不取决于中国回不回,而看美国愿不愿意真正坐下来,听听对方到底在说什么。

参考信息:

“特朗普政府再不出手救助,美国农民将面临大规模金融灾难”——观察者网2025-09-18 20:29

美国大豆协会:大豆收获季中国订购量为零——新浪财经2025-09-21 16:55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5

标签:财经   中方   白宫   大豆   灾难   美国   中国   农民   市场   农业   政府   政策   美国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