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谋远虑:毛主席论九一八事变

深刻的战略判断,坚定的抗日立场,毛泽东早已看透日本侵略的本质。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启了对中国东北的武装侵略。

消息传到远在南方的中央苏区,毛泽东当即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在事变发生仅一星期后,毛泽东就领衔发表《中国工农红军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告白军士兵兄弟书》,揭露国民党军阀不抵抗日本的侵略暴行,号召国民党军人为共同抗日而战。

一、准确判断社会性质变化

毛泽东精辟指出:“自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以后,中国又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会。”

这一论断表明他清醒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已经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重大变化,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

二、最早提出对日抗战主张

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后迅速表明了坚决抗日的立场。1932年4月,毛泽东抱病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起草了《对日战争宣言》,郑重声明: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特正式宣布对日战争,领导全中国工农红军和广大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反对一切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以求中华民族彻底的解放和独立。”

三、深刻揭示抗战前途与方法

毛泽东在1936年7月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谈话中阐述了对日抗战的前景和方法。当斯诺问中国是否能单独打败日本时,毛泽东回答:

“中国人民是不会向日本帝国主义屈服的。我们深信他们会把他们的巨大潜力动员起来,投到抗日的战场上去的”。

他同时指出:“中国想要成功地反对日本,也必须争取别国的支援……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以最小的代价赢得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胜利,中国必须首先实现国内的统一战线,其次还必须努力把这条统一战线推广到包括所有与太平洋地区和平有利害关系的国家。”

四、提出北上抗日战略方针

面对国民党的“围剿”,毛泽东于1933年5月首次提出“红军北上抗日”的主张。1934年7月,毛泽东领衔发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郑重宣布:

“为了要动员全部力量,同日本帝国主义直接作战”,“苏维埃政府与工农红军不辞一切艰难,以最大的决心派遣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

这一战略方针不仅为红军找到了突围发展的方向,也为抗日战争准备了力量。

五、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毛泽东基于对“九一八”后中国主要矛盾变化的深刻分析,逐步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思想。

他指出:“中日矛盾变动了国内的阶级关系,使资产阶级甚至军阀都遇到了存亡的问题,在他们及其政党内部逐渐地发生了改变政治态度的过程。这就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

毛泽东的这一思想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奠定了理论基础,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毛泽东对“九一八”事变的回应和论述,表明了他作为战略家的远见卓识。他不仅准确判断了日本侵略带来的民族危机,还为中国抗日战争指明了方向、方法和道路。

正是这种深刻的认识和坚定的立场,使中国共产党能够在民族危亡关头,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0

标签:历史   深谋远虑   事变   日本   帝国主义   中国   苏维埃   中国工农红军   民族   抗日战争   战线   中国共产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