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3C认证的充电宝为什么仍会不安全

尽管充电宝通过3C认证需满足安全性、电磁兼容性等强制标准,但近期多起召回事件(如罗马仕、安克超120万台产品)暴露认证后仍可能自燃的核心原因如下:

1. 供应链违规偷换材料

电芯供应商(如头部企业安普瑞斯)为降本,擅自将关键隔膜材料从陶瓷涂层替换为廉价塑料,导致热稳定性骤降。长期充放电后隔膜老化失效,引发内部短路自燃。此问题在认证时未暴露,但量产中因材料变更埋下隐患。

⚖️ 2. 认证与量产监管脱节

送检样品与实际产品不一致:旧规允许企业自送样品检测,部分厂商送检优质样品,量产却偷换劣质电芯,以每台省5元成本牟利。

抽检力度不足,认证后仅年检,问题产品流入市场后才被追溯(如安普瑞斯60余张证书被暂停)。

注:2025年5月新规已调整为“生产现场抽样”,但此前漏洞已致风险产品流通。

3. 恶性价格战压缩成本

行业低价竞争导致20000mAh充电宝价格从2019年149元降至2025年69元。电芯占成本50%,厂商被迫采购B/C级瑕疵电芯(如杂质超标的工业级碳酸锂),牺牲安全性能。

4. 认证测试场景局限性

3C认证基于实验室标准环境,但实际使用中遭遇极端条件(如高空气压变化、低温快充、外力撞击)可能触发设计未覆盖的风险。例如锂枝晶在连续200次快充后加速生长,68%热失控事故与此相关。

综上

3C认证是安全底线,但供应链失信、监管滞后及成本劣化导致认证与实际产品脱钩,最终引发自燃风险。消费者需认准本体CCC标志并扫码验证,避免召回型号(如罗马仕20000mAh、安克A16XX系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7

标签:数码   量产   产品   成本   样品   罗马   风险   隔膜   材料   碳酸锂   厂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