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在北京混的人都熟悉燕郊。十年前,那是北漂们的梦想地,房价还算亲民,离国贸就三十来公里,开车或坐公交一趟子事。
现在房价直接腰斩不止,卖都卖不出去,早些年咬牙买房的那些人,现在肠子都悔青了。
从热得发烫的睡城,变成现在这副空荡荡的模样。

2009年左右,燕郊房价才几千块一平,顶多五千出头,跟周边小县城差不多。镇上人口也就十来万,主要靠农业和小工厂过日子。
那时候北京房价已经开始疯涨,外地人想在北京买房门槛高得离谱,得连续五年社保。结果需求就外溢到燕郊了。
2010年,河北出了购房贷款限制,房价一度掉到八千左右,但很快反弹。因为“环首都经济圈”这概念提出来了,燕郊被划进去,开发商赶紧宣传通勤方便。

到2011年,北京限购更严,外地人买房难上加难,燕郊就成了香饽饽。房价从八千爬到一万,2012年稳稳破万。
2013年,人口超三十万,新小区到处是,超市饭店也跟上。2014年,房价正式过万,有些高端盘到一万五。
开发商主打针对北京上班族,户型多样,强调半小时通勤。整个镇子热闹起来,居民白天在北京干活,晚上回来睡一觉,所以叫睡城。

2015年,北京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通州定为副中心。燕郊挨着通州,就一河之隔,大家觉得能沾光。房价一下窜到两万左右。
广告满北京地铁贴,宣传未来资源共享。人口破五十万,小区灯火通明。
2016年,通州建设加速,行政区搬迁,基础设施升级。燕郊房价继续冲,从两万五到三万,河景房三万五。

地铁22号线传闻一出,更火了。楼盘开盘抢光,几小时卖完。
炒房的人蜂拥而至,借钱买多套,当投资。人口八十万,经济活跃,餐饮零售旺。
年底,燕郊成全国有名睡城,房价三万稳住。

2017年初,高峰来了,房价逼近四万。小两居两百万起,二手房交易热,中介店满街。买房的人算账,燕郊比北京便宜一半,通勤成本能接受。
开发商推优惠,资金滚滚来。人口近百万,道路堵,早高峰到国贸一小时多。炒房客买三套的不少,杠杆高,月供大。
但大家都觉得稳赚,镇上学校医院规划中,居民靠北京资源。

转折来得快。2017年3月22日,廊坊市政府出限购,外地人需三年本地社保或纳税证明,首付六成,二手房也限。
这针对投机,房住不炒。交易量掉崖,楼盘冷清。房价从四万回调到三万。
六月,升级禁企业购房。年底跌到两万。人口流入慢,有些人因堵车搬走。炒房客资金链紧,断供的开始出现。

2018年,低迷继续,一万五到两万。新冠2020年爆发,燕郊京冀交界,进京查严,早高峰三小时。房价降到一万二,空置房多,小区灯少。
2021年6月,放开落户,有房就能落,但没拉房价。人口流到天津,房价一万左右。
2022年8月,廊坊取消限购,但市场没反应。通州推进,燕郊配套慢,地铁没落地。房价九千,一些老小区八千以下。

2023年,全国楼市调整,燕郊降到九千,主城区部分低至五千。人口七十万下,就业少,本地制造业薪资低。早买的人房产值低于贷,负资产。
2024年,稳定七千到一万,空置率三成。开发商降价,项目烂尾。
2025年最新数据,房价六千到九千,主城区四千到五千,偏远三千多。交易稀少,无人问津。

2017年,政策限购直接打掉投机需求,外地人买不了,首付高。供需失衡,开发商早年扩张,房子多,需求跟不上。
北京降温,燕郊依赖北京上班族,但通勤难,检查站刷身份证,堵一小时三公里。产业落后,就业岗位少,薪资不高。
年轻人不愿背贷,租房算了。周边天津资源好,交通便,房价低,拉走人。人口外流,空置高,小区像无人区,商铺关门。

房价不是一直涨的,市场有周期。普通人别跟风炒,算清账。政策一变,全盘皆输。燕郊是典型,靠北京辐射,但自身弱,泡沫破就崩。
全国不少地方类似,三四线过剩,人口流出。买房得看长远,经济基础、就业、交通。
短期热,长期坑。燕郊从睡城到鬼城,教训深。早买的人哭了,后人得记着。

参考资料:
1、拿到房本,房价已跌掉一半,燕郊投资客、北漂和本地人 中国经济周刊 2022-01-11
2、燕郊95后本地小伙“被迫买房”:我不是拆迁户,我们对房价更焦虑 人民资讯 2021-11-25
更新时间:2025-11-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