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光刻机这玩意儿,就跟芯片行业的命根子差不多,谁掌握了它,谁就捏住了高端制造的咽喉。荷兰那边的资深分析师乔斯·韦斯特格最近直球输出,说中国就算砸钱砸人才,也得花至少五年才能勉强摸到ASML浸没式DUV光刻机的边儿。
这话听着扎心,但搁在当下这地缘政治和技术封锁的夹缝里,也算实打实的行业判断。ASML作为全球光刻机老大,手里攥着上千项专利,技术门槛高得像城墙,中国这边从零起步,确实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
这五年不是白等,国内企业已经在闷头干活,从干式到浸没式的迭代,步子迈得稳当。管制一层层加码,ASML的中国订单也跟着起伏,2024年还占了近一半营收,2025年就得缩水到两成左右。

乔斯·韦斯特格这人,在荷兰InsingerGilissen银行干了十几年,专攻光刻和半导体分析,他的判断从来不是拍脑袋出来的。
2025年10月初,他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把话挑明:美国那边的出口管制越收越紧,ASML对中国市场的敏感度也拉满。中国企业就算资金充裕、人才济济,攻克DUV浸没式技术也得至少五年。
DUV的核心在于光学系统和软件算法的深度融合,ASML的专利库里,光是镜组和光源就堆了1500多项,蔡司这老伙计独家供货,供应链闭环严丝合缝。中国这边,舜宇光学之类的企业虽在光学领域有积累,但从显微镜镜头跳到纳米级精度,还得一步步爬坡。
DUV不是简单的大机器,它的分辨率得稳在38纳米以下,液体浸没控制稍有偏差,就全盘皆输。韦斯特格的报告里,用数据说话:中国干式光刻机已经小批量出货,但浸没式的瓶颈在光源稳定性和曝光平台。
资金能买设备、招人,但专利授权和生态整合不是说砸就砸开的。ASML的DUV型号如NXT:2100i,早被2024年1月的管制卡住脖子,新规一出,更多工厂进了黑名单。

韦斯特格估算,2025年中国营收占比会从49%滑到20%,这数字不是凭空捏造,直戳行业痛点。话说回来,这五年窗口期对中国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工信部已放风,国产DUV的官宣就在路上,SMEE的28纳米浸没机测试数据亮眼,良率稳步上行。
韦斯特格的分析接地气,就跟老江湖聊天似的,不绕弯子。他对比了ASML的全球布局,欧洲工厂嗡嗡转,美国订单稳,日本企业如尼康也跟着沾光,但中国市场这块儿,管制一加,订单就得重新洗牌。五年不是死线,而是基于当前专利授权速度和供应链本土化率的推算。
国内企业像中微半导体、天岳先进,已在光学模块上发力,2025年7月舜宇奥来签的那些协议,就瞄准了从设计到应用的闭环。韦斯特格没说中国追不上,只是强调过程曲折,这话听着理性,不带偏见。搁在半导体这行,技术追赶从来不是直线赛跑,而是马拉松,耐力比爆发重要多了。

美国对华芯片管制的戏码,从EUV起步,2024年1月扩展到部分DUV型号,2025年又加了软件和计算工具的限制清单,这链条越拉越长。ASML的财报最能说明问题,2024年中国订单狂飙,贡献了总营收的49%,季度峰值时甚至过半。
荷兰政府虽在施压下收紧,但中低端DUV还能勉强过关,物流车队从鹿特丹港源源不断开往上海。结果呢?ASML全年净销售破200亿欧元,毛利率稳在50%以上,全赖中国这块大蛋糕。
转到2025年,风向变了。新规生效后,ASML官方新闻稿直言,当年合作影响有限,但营收占比预计降到20%。Q3财报一出,净销售75亿欧元,净收入21亿欧元,订单书5.4亿欧元,看似亮眼,但管理层没藏着掖着:中国销售从2026年起会显著下滑。
为什么?因为管制不光卡设备,还卡了维保和服务,更多工厂被划进限制区。ASML的EUV从来没卖给中国,DUV成了最后稻草,现在连NXT:2050i都得层层审核。

这降温不是单方面,中国也开始反制,稀土出口管制一出,ASML的供应链就得掂量掂量,钬镓这些材料,荷兰库存虽有缓冲,但长远看,谁也离不开谁。
ASML的准备工作做得足,2025年总销售预计增长15%,毛利率52%,AI芯片需求拉动下,欧美订单补位。但中国市场这块儿,2024年的高光难再现,2025年上半年还靠库存消化,下半年就得面对空窗。
1月荷兰政府的数据显示,ASML对华销售大头被豁免双重用途披露,但这掩不住大势。管制这事儿,本质上是地缘博弈,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层层加码,荷兰夹在中间,ASML的CEO彼得·温宁克早说过,这更多是意识形态驱动,不是事实支撑。
比起当年对日本的贸易战,那时候至少有倾销数据,这次纯属预防性封锁。ASML的日子不好过,但它也没闲着,加大对东南亚的投资,分散风险。中国这边,订单虽降,但转向本土设备的势头正猛,SMEE的量产测试就赶在节骨眼上。

SMEE作为国产光刻领头羊,2025年9月公开EUV参数图,激光诱导放电等离子体技术颠覆了ASML的激光产生方案,试产定在Q3。28纳米浸没式DUV已进量产测试,关键部件国产率超85%,光源模块3月就测通,新光刻胶也研发成功。
华鑫证券的研报说,90纳米以下节点有突破,14纳米制程的梯队在成型。国家大基金三期砸钱支持,2025年目标是核心部件50%本土化,SMEE获超10亿专项资金,直奔浸没式迭代。这不是空谈,临港的12英寸生产线已迁入设备,年产百万片半导体光学产品,填补高端空白。
舜宇光学这几年光学业务长袖善舞,2025年中期业绩会上,董事长叶辽宁直言,车载和AR镜头出货上行,半导体光学是新增长点。7月临港项目首台光刻机迁入,与天岳先进、中微半导体签协议,聚焦微纳光学闭环,从芯片设计到整机应用,一条龙搞定。
歌尔光学和舜宇奥来联手,瞄准AI/AR领域,12英寸透明衬底晶圆投产,精度纳米级,学术上叫半导体光学。2025年上半年,智能眼镜成交量爆棚,电商数据亮眼,这波协同不光拉动营收,还补了生态短板。SMEE的良率提升和舜宇的量产冲刺,正好对冲管制风险。

回看历史,美日半导体贸易战那段,搁现在看,简直是教科书级的拉锯。80年代,日本半导体如日中天,1988年市占率超50%,存储芯片价格压得美国企业喘不过气。
索尼带头,出口随身听和收音机,倾销指控一出,美国动用超级301条款,1986年逼签美日半导体协定,日本得开放市场、监控价格。石原慎太郎和盛田昭夫的《日本可以说不》刚出,就挨了反倾销关税,日本工厂流水线得重调,工人加班校准参数。
那时候的制裁基于事实:日本市场封闭、价格战激烈,美国有数据说话。结果呢?日本半导体从盛转衰,失去的二十年就此拉开帷幕,韩国捡了漏,纺织业转半导体,受益匪浅。美国对华行动,缺乏倾销证据,更多是意识形态作祟,国家安全成万金油。
EUV禁令起步,DUV跟进,2025年稀土反制一出,ASML的供应链就得重新盘点。历史镜鉴在于,日本当年自信爆棚,结果被贸易大棒砸蒙;中国这边,起步晚但后劲足,政策资金双管齐下,SMEE的EUV试产和舜宇的AR光学,正好避开直球对抗。

这旧账新算,不是为了忆苦思甜,而是看清本质:技术追赶得防外部掐脖子,更得内生动力。美日战后,日本产业退出国际舞台,中国学聪明了,产业链本土化率年年上台阶。
2025年国产光刻爆发元年不是吹,28纳米DUV的测试数据、EUV的LDP技术,都在证明,五年后格局可能真要变天。芯片这行,管制和自研的拉锯还会继续,ASML的订单下滑和中国设备的上位,五年后见分晓。
总的来说,韦斯特格的判断靠谱,但中国这边的韧劲儿,也不是盖的。半导体不是零和游戏,谁先破局,谁就多分杯羹。
更新时间:2025-10-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