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阿片危机正成为21世纪最致命的公共卫生悲剧。而在中国,一场新的慢性病灾难正在悄悄发生。它没有毒品,却比毒更温和致命——入口是外卖,出口是AI医疗,背后则是平台资本不动声色的“闭环收割”。
糖尿病患者已突破2.3亿,并以每十年翻番的速度增长。看病越来越智能,吃饭却越来越失控——这不是医疗的进步,而是结构性防控的失位。
一边是平台主导的外卖补贴大战,把人卷入高油高糖高盐的饮食泥潭;另一边,是逐渐兴起的AI医疗,接住这些被“喂”进慢病路径的人群,依靠问诊、用药、套餐、随访构建出一套精密到令人战栗的商业闭环。谁赚了?平台赚了。谁埋单?医保埋单。谁失控?一个又一个普通人,在算法温柔陷阱里慢慢失守健康。
但这不应成为AI医疗的宿命。
在这片尚未秩序化的新战场上,阿里是少数试图往“善”处走的企业之一。 其健康管家AQ项目,正在试图用AI读取体检报告、结合营养数据,定制个性化健康餐,从源头介入饮食结构调整,尝试建立一个“让人不生病”的生活方式模型。
从模型到菜谱,从数据到厨房,从健康建议到真实三餐,这是一次艰难但正确的试图。它不性感、不快钱,但却能让AI真正成为“预防医学”的执行器——这一点,比任何问诊系统都来得更有价值。
问题是,AQ不能成为孤岛。平台掌握数据与流量的资源优势,本该成为“全民饮食干预”的主力军,却更热衷于打造流量爆款、收割健康焦虑、接住医保预算。这才是今天最大的不安:AI医疗有光,但资本闭环太快。
健康中国2030强调慢病防控要靠“生活方式干预”。这句话被写进国家纲领,却还没真正被互联网行业听见。
所以必须问一句:在这个病人越来越年轻、医保越来越吃紧的时代,AI为什么不能先救饭桌?技术,为什么不能先对准健康而不是账单?
这是一次社会的分水岭。是平台继续强化闭环收割,还是真正承担起科技的伦理责任?是将AI继续用于医疗商业化套利,还是放下病人思维,从食物出发,做慢但正确的事?
不管答案如何,历史会记住:未来的疾病,不是医不好的,而是早该预防却没人去做的。
更新时间:2025-08-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