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泰柬两国局势紧张,让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东南亚。这座处于东西方海上交通的枢纽,连接亚洲与大亚洲、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是名副其实的“十字路口”。在两千多年的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一个个文明古国在此诞生,又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他们靠近中华文明圈,又深受印度文化、西方殖民的影响,当历史的季风拂过,那些沉睡的记忆再次唤醒。
从地理上来说,东南亚由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两部分组成。东南亚的主要国家的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与缅甸,马来群岛的主要国家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文莱等。细数历史,中南半岛的国家曾经出现几个较为强大的王朝,它们的疆域和影响力,横跨现代意义上的诸多国家,可谓影响深远。
首先是越南。作为东南亚地区实力最为强劲的国家,历史上较有名的古国就是扶南、占城与真腊。扶南历史最早,大约从公元1世纪到7世纪中叶,统治的地区位于今天的湄公河三角洲,相当于越南南部与柬埔寨南部。而占城也叫“占婆”,是一个松散的城邦联盟,地处越南中南部的狭长地带,从2世纪末到19世纪早期,历经1700多年。真腊则与扶南、占城、高棉帝国都有交往。
其次是柬埔寨。历史上曾经出现一个强大的帝国——高棉帝国。这其中又以吴哥王朝最为鼎盛。其统治中心以今天的柬埔寨为核心,极盛时疆域包括老挝大部、泰国东部和北部、越南南部及马来半岛北部。最有名的文物古迹就是吴哥窟。而老挝历史上受到过真腊、高棉帝国的统治,比较有名的是14世纪到18世纪的澜沧王国,也是老挝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统一王国。
“日出暹罗烟水寒,归帆遥指海云端”,暹罗就是泰国的古称。历史上的泰国早期曾被扶南、高棉帝国统治,13世纪后,出现泰人建立的王朝,比较出名的是素可泰王国和阿瑜陀耶王国。与泰国西邻的缅甸,历史上最有名的是蒲甘王国,这是由缅人建立的统一王朝。此外,早些时期骠人建立的骠国、后来分裂的掸族邦国、孟人建立的勃固王朝都是重要组成部分。
“三佛齐者,诸蕃海道之要冲也”。在马来群岛的诸多文明古国中,三佛齐堪称最强大的海上帝国。从7世纪兴起,到14世纪衰亡,其统治区域地跨今天的马来半岛南端、印尼的苏门答腊、加里曼丹西部等。三佛齐被中国的史书称为“室利佛逝”,与中国的唐朝、宋朝都有密切联系,曾经是我们重要的朝贡国。
在马来半岛的北部,曾经有一个狼牙修国。《梁书·海南诸国传》中记载,“狼牙修国,在南海中,其界东西三十日行,南北二十日行,北去广州二万四千里”。从公元1世纪到7世纪,这里是中国瓷器、丝绸走向世界的重要交通要道。从7世纪开始,除了三佛齐之外,末罗瑜也是重要国家,其势力从苏门答腊延伸到马来半岛。
马来西亚历史上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这里曾经建立了马六甲苏丹国、柔佛苏丹国等,其商业法律、管理制度和宫廷礼仪成为后世的典范。14世纪后,在今天的加里曼丹岛出现了文莱帝国,极盛时期其疆域也包括菲律宾的南部、马来西亚的沙巴等。而文莱帝国在中国的文献中被称为“渤泥”、“婆罗”,最有名的就是明永乐年间,渤泥国王死后葬在了今天的南京安德门外。
印尼的爪哇岛上,曾经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帝国——满者伯夷。其历史大致相当于元明时期,曾经反击忽必烈的军事扩张,也向明朝朝贡,形成邦交和贸易往来。至于菲律宾历史上的古代国家,最有名的就是苏禄苏丹国,与渤泥国王一样,来自苏禄国的国王在访问中国后,病死归国途中,最终葬在了山东德州。
在漫长的历史中,东南亚诸国也历经了文明变迁,融合印度教、佛教、汉文化、伊斯兰教和近代西方文化等。这背后既有山川河流、群岛分散造成的多样性因素,也有历史上外来文明不断影响的结果。而东南亚文化更像一个大熔炉,或主动、或被动,或和平、或战争地接受了各种文明。在多样性的同时,也潜伏着暗流涌动。
从历史上来看,印度商人带来了佛教与印度教, 从而影响了古代的扶南、占城、蒲甘帝国、高棉帝国、满者伯夷等,形成吴哥窟、婆罗浮屠、素可泰历史公园等。这种印度化的影响,从1世纪开始,延续1500多年,深刻影响着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等地区。印度商人凭借经济实力扩大影响,而这些文明古国的僧侣又进一步巩固其权利意识。
与印度文化传播相似的还有伊斯兰文化。13世纪后,阿拉伯商人将伊斯兰教传入马来半岛、印尼和菲律宾南部,形成了独特的马来—伊斯兰文化圈,印尼至今仍是全球最大的穆斯林国家。当然,东南亚地区的伊斯兰文化与中东伊斯兰也有区别,它们经历了本土化的改革,与当地的土著文化、传统信仰相结合,形成特殊的文化圈。
此外,中华文化也对东南亚产生重要影响。无论是汉唐宋元明时期,还是近现代华人移民、商贸往来,中华文化的元素四处可见,比较明显的是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如果说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和中华文化是和风细雨的传播,那么近代西方文明则是暴风骤雨的洗地。从15世纪开启的大航海时代,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乃至其后的英、法、美殖民者,你方唱罢我登场,裹挟着东南亚进入欧洲殖民体系。
如今,东南亚国家已然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东盟的合作推动双方互利共赢。诚然,东南亚国家之间仍有矛盾与冲突,但是求同存异、友好相处应该是主流,历史渊源、经济互补、战略互信的东南亚国家,不该成为大国博弈、小人争利的战场,而应该团结一致向前看,打造命运共同体!
更新时间:2025-07-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