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子夫,西汉时期的第二任皇后,陪伴汉武帝刘彻度过了49年岁月。在这半个世纪的岁月里,经历了荣华与屈辱、宠爱与冷落。
最终选择了自杀,并在临终时留下了一封遗书。遗书内容令汉武帝大怒,这封遗书到底写了什么?
公元前 150 年,山西临汾的平阳侯府内,女奴卫媪抱着刚出生的女儿叹息。这个取名卫子夫的女婴,注定要继承母亲的卑贱身份,在侯府的奴婢群中讨生活。她从小跟着兄长卫青学习骑射歌舞,身姿轻盈如燕,鬓发乌亮如缎,却从未敢奢望命运会有转机。直到 18 岁那年,她成为平阳公主精心培养的 "献圣美人" 之一,命运的齿轮才开始转动。
公元前 139 年春,汉武帝刘彻祭祀归来,踏入平阳侯府的宴席。当卫子夫在歌姬中翩然起舞时,帝王的目光被她眸中未染尘埃的清澈所吸引。《汉书》记载,武帝 "悦而幸之",当日便将她带入汉宫。这个在侯府连姓名都无人在意的歌女,就此踏上了一条充满荣耀与荆棘的路。
初入汉宫的卫子夫,很快淹没在三千佳丽之中。整整一年,汉武帝仿佛忘记了这个曾让他心动的女子。直到公元前 138 年,宫中释放年老宫人,卫子夫终于获得面见帝王的机会。她跪在武帝面前,泪水涟涟地请求出宫,却不想这楚楚可怜之态反让武帝心生怜爱。
这一次宠幸,成为她命运的真正转折点 —— 她怀孕了。
公元前 137 年,卫子夫生下长女卫长公主,汉武帝破格将她封为 "夫人",弟弟卫青也被调入建章宫任职。此时的后宫,陈皇后阿娇正陷入无子的癫狂,竟以巫蛊之术诅咒卫子夫。公元前 130 年,武帝震怒,废黜陈阿娇的皇后之位,迁居长门宫。而卫子夫则在谨小慎微中继续前行,她明白,在这深宫中,恩宠如朝露,唯有德行才能长久。
公元前 128 年,29 岁的汉武帝迎来长子刘据,这是他等待多年的储君。卫子夫因 "母以子贵",正式登上皇后之位,入主椒房殿。她深知自己出身卑微,故而以 "恭顺谦和" 为准则:每日清晨亲查后宫膳食,对妃嫔所生子女视如己出,就连汉武帝的其他宠妃,也从未听过她半句苛责。
卫氏家族的崛起更是她地位的有力支撑。弟弟卫青从建章宫的小侍卫,成长为大司马大将军,七征匈奴,收复河套;外甥霍去病 17 岁封冠军侯,封狼居胥,创下 "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的传奇。一门五侯的荣耀,让卫子夫的皇后之位固若金汤。
但她始终谨记:"外戚之贵,当以国家为念。" 她多次劝说汉武帝不要过度封赏卫氏,甚至在卫青凯旋时,要求他将赏赐分给部下将士。
时光流转,卫子夫的鬓角渐生华发,但她治理下的后宫,却始终井井有条。即便汉武帝后来宠幸李夫人、钩弋夫人,她也从未有过嫉妒之心。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嘉夫德若斯,则尊卑序而群生和矣。" 然而,帝王的猜忌,终究还是降临到这个贤良的皇后身上。
公元前 91 年,长安城笼罩在巫蛊的阴影中。直指太子刘据的诬告信摆在汉武帝案头,佞臣江充利用帝王对 "诅咒" 的恐惧,在太子宫中 "挖出" 木偶人,江充借此大做文章,诬陷太子也参与其中。刘据为求自保,起兵诛杀江充,却被诬为谋反,最后被逼自杀。
宫中的皇后卫子夫闻知此事,也只能上吊自尽,以证清白。卫子夫为了证明清白,以死明志,并留下遗书解释缘由。但汉武帝却一点也不信她的话,对着卫子夫的遗书痛骂“贱人”。
他觉得卫子夫竟然敢如此为自己死去的儿子辩解,完全不顾皇帝的权威。这封遗书成了卫子夫命运的最后一根稻草,也使得汉武帝对她彻底心灰意冷。
她的尸体被装入薄棺,草草葬在长安城南的桐柏亭,连墓碑都未立。
卫子夫死后一年,巫蛊之祸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汉武帝悔恨交加,诛灭江充三族,修建 "思子宫" 悼念太子刘据,却独独未为卫子夫平反。直到汉宣帝刘询即位 —— 这个当年在巫蛊之祸中幸存的曾孙,才追谥祖母为 "思后",重修陵寝。
史书上的卫子夫,是 "贤后" 的典范:她从未干预朝政,却以德行辅佐汉武帝开创盛世;她出身微贱,却让卫氏家族成为大汉的柱石。
但她的悲剧,也道尽了后宫女子的无奈:恩宠是帝王的施舍,家族荣耀是高悬的双刃剑,而在权力的旋涡中,哪怕是最谨小慎微的人,也难逃命运的翻云覆雨手。
文章来源:小璐歌老师
更新时间:2025-04-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