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叔今年53岁,退休后多了些悠闲的时光,原本早睡早起的习惯一度被“自由”打破。每天晚上11点过,总想着“反正明天不用早起,晚睡一会也没事”。
有时还会刷刷手机,追几集电视剧,到半夜12点甚至1点才合上眼。可最近他开始发现,白天容易头昏脑胀、情绪低迷,体重也悄悄增加了几斤。
张叔心里犯嘀咕:我这样算不算熬夜?不是说午夜12点之后才叫熬夜吗?其实,像张叔一样陷入“几点睡觉才算熬夜”困惑的人,远不止一个。
你真的知道,晚睡的健康“警戒线”在哪里吗?
许多人以为,晚上11点、12点入睡还不算熬夜,实际上你可能已经错过了保护健康的“黄金睡眠时间”。今天,让我们结合全球最新大样本研究,揭秘“熬夜”的真正门槛,以及它对我们的身体到底意味着什么。尤其是第三个影响,很多人都忽视了。
“几点睡觉才算熬夜?”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困扰了无数有“夜生活”的人。实际上,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26国、涉及13.6万中老年人的流行病学大样本研究给出了答案:“晚上10点以后入睡就已经是晚睡了。”
这可不是简单地比往常晚了一个小时,更意味着健康风险的明显增加。
研究发现,相比于晚上8点至10点入睡的人群,那些10点以后上床的群体,肥胖风险增加20%,腰围增粗、腹型肥胖风险也同步上升20%。
如果入睡时间拖延到凌晨2点以后,肥胖风险更是激增到35%,腹型肥胖风险攀升38%。
别以为“晚点睡、早上补觉”就能抵消危害。真相是:昼夜节律的紊乱会让身体的脂肪代谢、内分泌、新陈代谢紊乱。
2023年《Cell》杂志刊登的最新研究还揭示,睡眠不足可能引发全身慢性炎症反应,甚至与心血管疾病、肿瘤等多种慢性病风险增加紧密相关。
医学专家提醒:不是晚于11点、12点才叫熬夜,入睡时间拖到晚上10点之后,你的身体就已经开始承受“熬夜债务”。
很多人以为,“熬夜=第二天累”,但科学研究揭示,这背后的危害远比“打瞌睡”严重。
晚睡,肥胖和糖尿病的风险大增
研究表明,10点以后入睡的人,肥胖概率上升20%;如果同时长期睡眠不足,每晚低于5小时,肥胖概率再增长27%。
脂肪组织在晚间生物钟调控下分解与合成,晚睡会改变脂肪细胞的敏感度和代谢能力。因此,你的胖,不只是嘴馋和不运动,更可能是因为“入睡太晚”!
情绪失调、抑郁风险陡升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与哈佛大学团队分析了84万名成年人的睡眠与情绪关系,明确发现:只要将平常的睡眠时间提前1小时,重度抑郁症风险可下降23%。
晚上10点之前入睡的人,第二天更容易早起,精力更充沛,对日常事务的积极性和情绪稳定性也明显较好。而熬夜人群更易出现易怒、失眠、甚至抑郁倾向。
推迟早餐,衰老和疾病风险增加
你以为晚睡只影响夜晚?其实它还悄悄改变着第二天早餐的时间点。2024年6月发表在《食品与功能》杂志的研究显示,早餐越晚吃,生物学年龄越高,衰老“加速率”可提升25%。进一步,大型流行病学研究证实,9点后吃早餐的人,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比8点前增加高达59%。
说到这里,或许很多人会问:“我该怎样调整,才能让身体进入真正的健康‘作息黄金时段’?”简单四步,让你“从今晚起”做得更好:
制定“10点前上床”目标。无论你的睡眠习惯如何,建议“以晚10点为界”,哪怕开始做不到,不妨逐步提前入眠时间,每三天提前10-15分钟,身体会逐渐适应。
打造有仪式感的固定作息。临睡前半小时关掉电子屏幕(手机、平板、电视),可用温水泡脚、拉伸、听轻音乐等方法“安抚”神经,减少外界刺激,创造睡意。
早餐尽量安排在早上8点前。既有利于内分泌新陈代谢节律同步,也可以有效降低晚餐和夜宵的摄入欲望。
提早入睡不要补觉,养成规律起居。研究多次证实,白天补觉代替不了夜间深睡状态,保持每晚7-8小时高质量连续睡眠最优。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2021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Cell》杂志2023年:睡眠不足与全身炎症机制研究
《美国医学会精神病学期刊》2021年:睡眠与抑郁风险关系
《食品与功能》杂志2024年6月:早餐时间与衰老风险的相关性
《国际流行病学杂志》2023年:早餐时间与2型糖尿病风险
更新时间:2025-10-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