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五十才发现,70后的命运,就是小时候的一篇课文》



说实话,人到五十再回头看,真的会感慨万千。尤其咱们这些70后,年纪不算大,可日子已经过了大半。

忙忙碌碌一辈子,到最后才发现啊,其实我们的命运,真的有点像小时候读的那篇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


你还记得吗?课文里那个小女孩,冬天里挨冻受饿,一根根地卖着火柴。小时候读到总觉得世界离她很远,那种苦好像只属于故事。


可现在再想,我们其实都成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不是啥惨,主要是一种深深的无力和辛劳,总感觉手里的火柴烧完了,就剩下一片黑夜。


身边的老同学老朋友,大家一起从小镇走出来,拼拼凑凑上了大学,后来在城市扎下了根。

刚毕业那几年,说实话,觉得一切都充满希望。工资百来块,人才市场门口排队两小时,等轮到自己的时候,心里都唱着“小草也能扎根”。


可生活嘛,它最会教人低头。结婚买房,孩子读书,照顾老人,哪一样都是塌下来的山。

没等喘口气,突然发现自己已经五十多岁了,三高了,头发变少了,每天早晚体检报告里多了几个指标。


朋友聚会,大家喝两口,聊的还是房子的贷款、孩子的成绩,还有“老板今年又裁员了”。

谁还能咧嘴笑出来,说上一句轻松的话?好像曾经读课文时的梦想,都燃尽在一根根小火柴里了。


但仔细一琢磨,这也许正是70后的宿命。有时候,身边的人会讲,你们好歹赶上了时代,有经济飞速发展。

可是这光鲜背后,是无尽的奔波和起落。从改革开放,到九十年代的下岗潮,再到千禧年的互联网浪潮,70后的每一次进步,都踩在了风口,看着是机遇,其实也是压力。


我们是夹心层,上有老下有小。父母期待你孝顺,孩子盼着你高考加油。而自己,常常只能把委屈埋在心里,不敢叫苦,也不能放弃。


有时候,晚上回家路上,看到亮起一盏灯,会突然想起小时候学过的课文里,那个小女孩,看着虚幻里的烤鹅、圣诞树,短暂的温暖过后还是冷风呼呼。

细品之下,我们70后其实活成了她:手里的火柴是用来点亮别人的,自己只是在黑暗里微笑。


身边有个例子,我的老友阿林,年轻时在工厂,后来转行做个小生意。去年母亲病倒,孩子还没毕业,他自己还要偿还房贷。

一家人的日子,靠他的火柴来点燃。他每次见面就说一句:“没啥,撑过去就好。”但我看他眼里的疲惫,哪里有小时候的无畏?


不过,这就是现实呗。我们70后这一代,命运像那课文里的小女孩,但与其说是悲惨,不如说是坚韧。

我们点亮火柴,不只是为了自己,更多是为了家,为了责任。偶尔燃烧自己,也会换来一屋子的温暖。


所以啊,人过五十,最懂得那些课文里藏着的深意。不是逃避,也不是赞美,而是坦然面对。

就像那小女孩在黑夜里点亮一根又一根火柴,即使有泪光,也有灿烂——这是我们70后自己的生活姿态。


至于未来,谁都说不准,但只要手里还有火柴,总能点亮一角。归根结底,70后的命,也许就是一篇课文,但我们用自己的方式,把故事活成了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0

标签:美文   课文   小时候   命运   火柴   小女孩   孩子   手里   身边   无畏   说实话   说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