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周末,外卖补贴大战硝烟继续。淘宝闪购、美团再次发放外卖大额券,平台订单迎来明显增长。这场流量狂欢,也持续引发业内人士的思考:谁是最后的赢家?答案是:没有赢家。
从表面看,补贴确实创造了“皆大欢喜”的假象:消费者以低于平常的价格吃到了外卖,平台用户规模呈指数级增长,商家借助流量红利扩大了客群。但繁荣的背后,是整个行业生态的畸形扭曲。
对消费者而言,补贴本质是“提前透支的消费福利”。当平台通过补贴完成用户习惯培养后,折扣力度便会阶梯式下降——从“各种满减”变成“无优惠”,甚至出现“大数据杀熟”的价格歧视。
对商家而言,补贴更像是“甜蜜的毒药”。为了进入平台流量池,许多中小餐馆不得不接受平台的各种霸王条款。而且不少商家出现营业额看似增长,但扣除补贴和成本后实际利润微薄甚至亏钱的情况。面对无法应对的局面,部分商家门店被迫下线热门产品甚至提前闭店。
从平台角度看,拿出数百亿的补贴,其核心在于争夺即时零售市场的话语权。平台希望通过价格杠杆撬动消费习惯,从而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然而,这种依赖资金投入的扩张方式存在局限性。尽管各家平台对外发布的数据显示,活跃用户数与订单量均比较喜人,但一旦补贴退坡,用户黏性能否维持仍是未知数。
面对没有赢家的补贴大战,平台不应沉溺于短期流量争夺,而应转向更高层次的价值竞争。
未来的行业竞争中,真正的“赢家”不应是靠资本垄断收割红利的玩家,而是能创造长期价值的参与者。从消费者角度看,需要的是透明、公平的价格体系,而非“先补贴后收割”的套路;从商家角度看,需要的是合理的利润空间,而非依赖补贴的繁荣;从平台角度看,需要的是通过技术优化、服务升级等实现盈利,而非依赖资本的输血。
谁拥有更高效履约、更健康毛利、更稳定品质,给到消费者以价格之外的更好体验,谁才有资格留在牌桌上。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刘勇)
更新时间:2025-07-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