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11月5日)
第八届进博会在上海盛大开幕
参展商带来一件件全球好物
而在1400多年前
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国际商贸也让
一件珍贵的“进口货”
从波斯来到了固原
三个看点带你认识凸钉玻璃碗

来自波斯的“进口货”
深埋地下1400多年仍晶莹透亮
在14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
如果你是一位王公贵族
什么宝物最能彰显身份?
不是黄金,不是美玉
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
玻璃器皿
南北朝时期,玻璃器皿被视为珍宝,金贵程度堪比黄金,王公贵族争相追捧,出现了不少赞扬玻璃器的诗文。其中,西晋著名文学家潘安之侄潘尼的《玻璃碗赋》最为出名:“灼烁旁烛,表里相形。凝霜不足方其洁,澄水不能喻其清……”
这件凸钉玻璃碗就是
当时备受追捧的珍宝

它于20世纪80年代出土于
固原市南郊的李贤夫妇合葬墓
虽在地下沉睡了1400多年
但依然晶莹透亮
整体呈透明的碧绿色
内含小气泡

内壁光洁
外壁有薄层的金黄色分化物
主要分布在下腹和底部
经检测,其材质为钠钙玻璃
与波斯玻璃成分一致
因此,凸钉玻璃碗应是
来自波斯萨珊王朝的“进口”玻璃碗

此外
外部装饰有14个凸起的“凸钉”
这种工艺特征是
使用烧吹技术制造
再利用雕花技术
进行腹部、底部凸饰及口缘的整形
这种工艺
在波斯萨珊王朝时期的伊朗高原上
非常流行

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伊朗高原西北部吉兰省出土了大量同类碗及残片,由于土壤腐蚀,大多失去原有的光泽。而这件凸钉玻璃碗基本保留了原有玻璃的色泽和亮度,是萨珊玻璃器中的精品,在国内外实属罕见。
这件玻璃碗纪年明确
对确定此类玻璃制品的年代
具有标尺作用
是考察当时东西方贸易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古代丝绸之路西北咽喉门户
波斯的风“吹”到了宁夏固原
那么,凸钉玻璃碗
是如何从波斯来到固原的呢?
这就得从墓主人李贤说起
李贤是北周柱国大将军
曾长期执掌固原地区

△李贤墓志
固原作为古代丝绸之路西北咽喉门户
是东西商旅往来的必经之地
也是当时西北地区的
商贸重地、交通枢纽和军事重镇

△2025年8月24日,俯瞰宁夏固原原州区境内的清水河流域。
因此
李贤墓中出土“进口”珍品
不足为奇
与凸钉玻璃碗一同被发现的
还有两件异域风格极强的“进口货”
希腊神话、波斯生产、中国出土
串起三大文明的“胡瓶”
鎏金银壶
在全世界现存的萨珊金银器中
无论其工艺水准,还是表现内容
都是绝无仅有的珍品

△来自萨珊时代的鎏金银壶,宁夏固原博物馆藏。(文博日历丨这件“胡瓶”串起三大文明)
金戒指正中镶嵌一块蓝色青金石
石面上雕刻一人,双手持一弧形花环
现存的一件萨珊银盘
与此枚戒指的图案非常相似
可见这枚金戒指应来自萨珊或中亚地区

△来自萨珊或中亚地区的金戒指,宁夏固原博物馆藏。
从出土的“进口”珍品中
可以看出
当时的波斯萨珊王朝与北周之间
有着频繁的商贸往来
也印证了
宁夏固原在古代丝绸之路发展中
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丝路驼铃到进博展台
跨越时空却精神共鸣
当我们凝视
这只依然晶莹透亮的凸钉玻璃碗时
仿佛能听到
古代丝绸之路上悠扬的驼铃声
它见证了古代中国与世界的商贸往来

而在今天
进博会盛大开幕
来自123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企业参展
同比增长23.1%
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进博会
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进博会作为新时代的国际合作平台
续写着中国与全球共享机遇的篇章

从丝路驼铃到进博展台
跨越时空却精神共鸣
1400多年前
波斯的风沿着丝绸之路“吹”到了固原
1400多年后的当下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焕发着新的生机
本届进博会
将有哪些“进口好物”首发首展?
我们一起关注!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毕磊
文案丨王丹妮
视觉丨丁丽洁
审校丨郭琪红
统筹丨刘莹 田昊原
特别鸣谢丨宁夏固原博物馆 总台宁夏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
指导单位丨国家文物局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王丹妮
更新时间:2025-11-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