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窗外的阳光还在城市楼宇间游走。53岁的梁叔照旧站在洗手间的镜子前,准备挤一挤牙膏,却忽然发现自己两鬓那几束白发“又冒出来了”。他苦笑着拽下一根,边上的老伴打趣:“人家都说,白发长在哪,哪儿的器官就有毛病,你还不赶紧查查?”梁叔听说过不少“白发地图”:头顶白发是肾虚、额头白发脾胃差、太阳穴白发是肝在报警。但他心头不由一紧:“难不成身体真出啥毛病了?”带着忐忑,他决定今天必须搞明白:白发预示着身体哪里出问题了吗?是不是身体缺了啥营养才会剧增?白发还能变回黑发吗?
或许,你也有过类似的疑问;或许,关于白发与健康的真相,比你想象的要更复杂,也更值得一读到底。
坊间长期流传着“白发长在哪,哪里有疾患”的说法,甚至还有所谓“白发地图”——太阳穴有白发代表肝火大、后脑勺长白发是肾虚、发际线白发和脾胃相关等等。很多人信以为真,日常甚至用白发出现的位置来“自查脏腑健康”。但权威医学共识明确指出:目前并无严谨证据证明白发生长的具体部位与某一个内脏器官的疾病直接相关。中国皮肤病学和毛发医学领域,经过大量临床观察与数据统计,已反复证实毛发变白的根本机制,核心在于毛囊内的黑色素细胞减少或活性下降。
白发的分布更多与毛囊的生长周期、黑色素代谢及遗传因素有关,并不具备“器官定位”功能。甚至同一个人,不同部位先后长白发纯粹是自然分布和生理变化,并随生活状态而多变。唯有极少数情况,例如:某块区域突然短时间内大量出现白发,伴随脱发、斑秃、头皮红肿等异常改变,才应警惕可能有局灶性皮肤或免疫相关疾病,此时建议及时就医。
所以,“白发长在哪,病就从哪出”只是一种过度简化和误导性的说法。不要因为额头、两鬓或枕部冒几根白发就担心心肝脾肾出了大问题。真正影响医学决策的,还是整体变白速度、伴发症状和家族史等因素。
看到日渐增多的白发,很多年轻人开始焦虑:“是不是我太早衰老了?”其实,白发并不等同于自然衰老。
遗传因素是引发“少白头”的第一大元凶。如果家族中父母或长辈有早发白发的情况,很大概率后代也会出现类似现象,年龄可早至20多岁即明显增多。这种情况下,白发是基因“设定”,不必过分担忧身体其他器官功能。
精神压力、情绪波动和作息紊乱也是现代社会白发年轻化的重要推手。美国哈佛大学2018年一项研究显示,长期负面情绪刺激和高强度压力环境,会明显抑制黑色素细胞活性,甚至加速色素细胞过早凋亡,导致白发提早“冒头”。不少高考、升职或婚恋焦虑年轻人,头发由黑变白,正是压力和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的表现。
当然,还有疾病原因(如甲状腺疾病、自身免疫病、贫血等)、某些药物副反应等也可导致青少年、中青年过早长白发,遇到伴随脱发、头皮瘙痒或者其他健康异常时,应及时去医院完善检测。
关于白发的另一个流行说法是“缺啥补啥”。不少人追问:“是不是我缺了某种维生素,才变白发?”医学研究对此早有明确解析。
首先,维生素B12缺乏确实可能引起早发性白发。B12是人体合成DNA和维持神经系统健康的重要因子,当它不足时,色素细胞合成能力减弱,部分年轻人会因此白发增多。相关流行病学统计显示,在青年白发人群中,B12缺乏的发病率高达30%-40%。而B12广泛存在于动物性食品内,例如瘦肉、蛋黄、奶制品。纯素食者需尤其警惕。
叶酸和维生素B族,参与毛囊黑色素稳定合成。缺乏叶酸及B族维生素会“雪上加霜”,但单一维生素补充很少直接逆转白发。维生素D会通过调节免疫及细胞分化,间接影响黑色素状态。钙、铁、铜、锌等矿物元素缺乏,也有文献记载会与白发加速有关,但更多见于严重营养不良、慢性贫血、消化吸收障碍患者。
不过,值得特别注意的是:盲目服用维生素保健品“以补对白发”,不仅收效甚微,反而可能带来其他健康隐患。合理做法是——日常通过饮食均衡摄入,保证食物多样性。如果有长期素食、慢性病、吸收障碍或体检异常,才建议在医生/营养科指导下补充。
很多和梁叔一样的人,对白发“零容忍”,每冒出一根都要拔掉:“不拔难受,留着更扎眼。”然而你可能想不到,这个习惯弊大于利。
权威毛发医学指南指出,频繁拔白发,虽不会导致“越拔越多”这种连锁反应,但容易损伤毛囊。一旦局部毛囊遭到微小炎症或损伤,反复拔除部位头发变细、密度下降,甚至形成局部脱发斑、毛囊发炎。而且,拔掉的那一根若还在生长期,很快还是会重新长出一根“白发”。所以这种做法只是一时心理安慰,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如果对白发实在介意,可以通过正规染发产品(优选无氨、低过敏配方)改善外观。但务必留意染发过程的皮肤反应,有过敏史或皮肤病者应慎用。
这几年,市面上“白发逆转黑发”的保健品、洗发水、养生馆项目多如牛毛,声称“只需3天,白发变黑”。这些说辞靠谱吗?
从当前医学研究出发,绝大多数白发一旦形成,黑色素细胞已丧失生理功能或数量锐减,尚无可靠方法真正逆转。个别由于严重营养不良、激素紊乱、短期性疾病等可逆性因素导致的白发,经系统调理后会有部分黑发恢复,但属于少数案例。对绝大多数遗传型及非特异性白发,现阶段没有激活黑色素细胞的“神药”,相关保健品和洗护广告多为夸大宣传,务必提高警惕。
你或许已经明白——白发不是什么“器官报警”,但它确实能折射出身体整体健康的蛛丝马迹。如果希望维护头发健康,减缓白发增长速度,这几条建议值得长期坚持:
保证蛋白质摄入。毛发的主要结构单位是角蛋白,脱脂肉类、鱼类、蛋类、豆制品是优选来源。 多元化摄入B族维生素。全谷物、深绿色蔬菜、坚果、新鲜菌菇类等,有助于维持毛囊活力。 适量补充铁、锌、铜等微量元素。可从牛羊肉、肝脏、深绿蔬菜、木耳中补给。
保持正常作息,减少精神压力。熬夜与长期焦虑是白发加速器。美国梅奥诊所报告指出:规律睡眠、适度运动能有效延缓头发变白进程。 避免频繁拔发、过度烫染。科学梳理头发,减少对头皮与毛囊的损伤。 定期体检,关注甲状腺、免疫、营养等健康指标。早发现,早干预。 请记得,适当的心态比什么都重要。白发不是疾病,也不是衰老的“判决书”,它有时只是你身体给你的温柔提醒——“该调整节奏、补补营养、放松心情了!”
白发出现多为自然生理演变,与所谓“白发长在哪,病就从哪出”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是否补充维生素、如何改善头发健康,应依据体检与医生判断,不要盲目跟风和套用小道消息。倘若白发突然剧变、头皮异常,务必前往当地正规医院面诊,排查基础疾病。日常如能做到合理饮食、劳逸结合、心理调适,你的头发与健康自然更值得期待。白发不是顶上的烦恼丝,而是健康生活的新起点。
健康,其实就在每天的小事中。不妨今天从一道营养早餐、一次好心情入手,为自己和家人的头发健康,打下牢固的基础。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白发的临床病因及诊疗共识(2022年版)》
王建业.《皮肤和毛发疾病相关营养素研究进展》.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0
Kaur M et al. Vitamin B12 deficiency and premature hair graying: A case–control study. Indian J Dermatol, 2021.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MedlinePlus: Premature Graying of Hair.
Mayo Clinic: “Hair color and the science of aging.”
陈志强, 张林,等.白发生成机制与防治进展. 中国美容医学, 2022(31):88-92.
Mulungu S et al. Iron, copper, and zinc nutrition in hair graying. Int J Trichology, 2019.
《膳食指南与中国居民健康状况报告》
更新时间:2025-09-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