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损失高达百亿,联合要求中国废除禁令,温铁军:轮不到你发言

2023年,一则来自中国的政策调整,仿佛在全球贸易圈投下一颗重磅炸弹。中国政府宣布全面禁止洋垃圾进口,并进一步收紧稀土出口。

短短几个月内,多国废弃物回收市场崩盘,稀土价格飙升,相关产业链遭受重创。美日欧等国纷纷联合施压,要求中国废除禁令。面对质疑,经济学家温铁军一句话掷地有声:“轮不到你发言。”

声音一出,舆论哗然,国际社会也陷入焦虑。中国为何突然“关起门”来,不再为世界处理废弃物?稀土禁令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深层逻辑?一连串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工业急速发展,原材料却极度短缺。彼时的中国,不得不从国外大量引进废旧资源。

废钢、废纸、废塑料、废旧电子产品蜂拥而至,这些在外面没人要的垃圾,在中国却成了“香饽饽”。一方面能补充工业原料,另一方面也因人力成本低,处理费用远比发达国家便宜得多。

广东贵屿镇,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曾靠拆解电子垃圾年产值高达50亿,全镇九成人都参与其中。但几年之后,地里的蔬菜长不出来了,水也不能喝了,癌症发病率直线上升。这片曾经的“电子淘金地”,变成了“毒地”。

不仅是贵屿,全国数百个类似的回收区,几乎都走上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空气刺鼻、河水发黑、土地板结,环境问题开始层层堆积。洋垃圾的代价,在那一代人的健康和子孙的未来中,逐渐显现出来。

稀土的问题也不例外。江西赣州被称为“世界稀土之都”,几十年来不断开采,山挖秃了,水变黄了,老百姓怨声载道。开采一吨稀土,治理成本远高于出口利润。那些年,中国把稀土当成普通商品卖,却换来一地鸡毛。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中国政府在2017年首次发出禁令,禁止24类洋垃圾进口。当时很多人不理解,毕竟这影响的是上千亿的回收市场。但从国家层面来看,这是迟早要做出的决定。从那年起,中国再也不愿当“世界垃圾场”,洋垃圾的时代彻底画上句号。

与此同时,中国稀土管理也逐步收紧。2021年发布《稀土管理条例》,2023年再度提高出口门槛,限制部分低端稀土材料出口。这一次,中国不是被动应对,而是主动出击,为了环境、资源、产业转型三重目标。

禁令一出,美日欧三方坐不住了。美国的电动汽车、芯片、导弹系统,都离不开稀土。日本的电子产业、欧盟的绿色能源计划,也都严重依赖中国的原材料。光是稀土价格上涨,就让这些国家损失超过百亿美元。

他们开始集体施压,甚至在WTO会议上提出申诉,声称中国的政策“违反自由贸易原则”。有些国家甚至拿环保说事,声称稀土出口减少会影响全球绿色转型。但这些声音,早已被温铁军一句话顶了回去——“中国的资源怎么用,是中国自己的事。”

不仅如此,中国还在稀土领域启动了深加工转型。从出口原材料,变成出口高附加值产品,比如磁性材料、激光器件、新能源电池。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产业链价值,也减少了对环境的伤害。

上海的稀土博览会上,国内企业展示出的新成果,让国际代表大开眼界。曾经我们是“资源搬运工”,如今我们是“技术玩家”。过去那些只会买原料的国家,在面对我们的技术升级时,除了惊讶就是沉默。

这场风波中,温铁军频频发声,不是为了争论,而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中国不是为了封锁谁的原料,而是为了保护自己。这些年,我们为全球供应链付出了太多环境代价,现在要为子孙留下一条可持续的发展路。

从环保角度看,洋垃圾的危害已不容忽视。塑料垃圾污染土壤,电子垃圾中的铅、汞等重金属渗入地下水,直接影响人们饮水安全和农产品质量。而处理这些垃圾的工人,长期暴露在有毒环境中,不少人年纪轻轻就落下一身疾病。

像张军这样在汕尾工作十几年的回收工人,每天面对成堆的废弃物,呼吸着刺鼻的气味,工作结束时常常头疼、胸闷。这并不是个例,而是成千上万个普通人的真实写照。他们的身体在为全世界的垃圾买单。

禁令之后,美国、日本、欧盟损失惨重。据统计,美国废品产业缩水了40%,日本港口堆满垃圾,欧盟环保预算被迫翻倍。他们抱怨中国违反规则,却忘了《巴塞尔公约》早已禁止危险废物跨境转移,中国的做法完全合法合理。

而稀土禁令,更是让全球高科技产业链陷入混乱。美国企业奔赴澳大利亚、加拿大寻找替代,但成本高出三倍以上;日本试图从电子垃圾中提炼稀土,效率低得可怜;欧盟则想通过外交方式“求情”,但中国态度始终坚定。

这背后,是中国对自己的信心。我们已经不再是那个需要靠卖原材料换外汇的国家。如今的中国,钢铁产量世界第一,塑料回收体系逐渐完善,稀土技术不断突破,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2024年,中国人均GDP突破1.3万美元,已经具备跟发达国家对话的实力。这一年,拆船业在中国的份额降到5%以下,洋垃圾进口几乎为零,稀土深加工出口额增长30%。

这些变化,不仅是政策的调整,更是国家战略的转型。我们不靠污染换增长,不靠低端资源换利润,而是靠技术、靠产业升级、靠绿色发展走出一条属于中国的发展道路。

发达国家的损失,是他们多年依赖中国资源的代价。他们该反思的不是中国的禁令,而是自己为何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回收和环保体系。地球就一个,不能总让发展中国家为全球污染买单。

过去,我们低声下气地接收洋垃圾,只为一点资源和订单;今天,我们有底气说“不”,是因为我们有了选择的权利和能力。

温铁军的一句话,既是回应,也是宣告:轮不到你发言。中国的资源,中国的环境,中国的未来,中国自己做主。

这场由禁令引发的百亿损失风波,背后是一个国家从被动到主动的蜕变。中国不再是那个任人指责的“资源输出国”,而是一个在环境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的负责任大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1

标签:财经   铁军   禁令   中国   损失   稀土   垃圾   资源   国家   洋垃圾   日本   美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