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令特点
白露,处于黄经165度。此时农作物即将成熟,“秋老虎”也将逝去,气候转凉。一天当中,早、中晚温差变化较大,早、晚凉,中午热。因气温降低较快,夜间温度已达白露的条件,因此,露水凝结得较多、较重,呈现白露,故而得名。
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养生要领
白露节气已是真正的凉爽季节的开始。很多人在调养身体时一味地强调海鲜肉类等营养物质含量丰富的进补,而忽略了季节性的易发病。白露节气中要避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特别是过敏体质的人。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高钠盐饮食能增加支气管的反应性。在很多地区,哮喘的发病率与食盐的销售量成正比。这说明哮喘病人不宜吃得过咸。
不同属性的事物有其不同的“性”、“味”、“归经”“升降沉浮”及“补泻”作用。不同的属性,其作用不同,适应的人群也不同。因此,每个人都要随着节气的变化而随时调整饮食结构。凡是因过敏引发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平时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生冷炙烩、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最常见的有带鱼、螃蟹、虾类、韭菜花、黄花、胡椒等,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
节令衣着
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
秋装要宽紧适度,长短大小适宜,穿在身上使人感到舒适。另外,秋季不宜露臂、露胸、露腿。秋季的外衣裤应用纯丝或纯棉织品或混纺品为面料,既可防秋凉,又能防燥热,质地柔中有刚、软中有硬,穿在身上爽身也气派。
秋季的内衣裤要求面料柔软、清润,如丝绸、不过浆水的软胎棉布。男性内衣要紧中有松、窄中有宽,内裤要紧松适中;女性的内衣要上紧、中松、下紧,内裤宜紧。女性内衣袖子要紧,中松,手端宜紧,男性内衣袖子上下宜松些。
起居须知
白露时节是气候转凉的开始。此时夜间及早晚的气温低,正午时的天气仍很热,是秋天日温差最大的时候。因此白露时节要注意保暖,尤其是一早一晚要多添些衣服。
白露节气秋高气爽,正是人们外出旅游的大好时光。然而,常有不少游客在旅游期间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发生鼻痒、连续打喷嚏、流清鼻涕,有时眼睛流泪、喉发痒,还有人耳朵发痒等等。这些表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感冒。其实这不一定是“感冒”,而可能是“花粉热”。
有谚语说:“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是说白露之后昼夜温差很大。此时白天虽然温和,但早晚气候已转凉。如果这时再赤膊露体,就容易受凉。轻则易患感冒,重则易染肺疾。因此夜间睡觉时要注意保暖,不要使四肢受寒邪侵犯。因秋气主燥,燥易伤肺。如因着凉使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外邪,则会出现肺及呼吸道疾病。如发烧、咳嗽、支气管炎、肺炎等。若风邪侵犯经络筋骨,使筋络阻痹,可出现四肢痹症。
应秋时所旺之气而卧,以协调阴阳,顺应自然。我国古代养生学家对于睡眠方位有一定的论述。《四时调摄论》言:“秋七月……生气在午,坐卧宜向正南……仲秋之月……生气在末,坐卧宜向西南方,吉……季秋之月,生气在申,坐卧宜向西南。”指出秋季坐卧宜朝西南方。而秋季头向西也是应秋气旺于西方之理。
滋补原则
秋季气候开始转凉,进入“阳消阴长”过渡阶段。顺应秋季气候特点,节令养生食谱应当以润燥益气为中心,以健脾、补肝、清肺为主。秋季万物收敛,白露时节,燥气当令。此季人们食欲大增,因为在夏季消耗的体力要靠此季节增加营养来补充。因此,秋季里饮食宜用甘润平和之品,即“平补”。既不宜多食辛辣、煎烤等燥热食物,也应忌生冷、寒凉之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果蔬丰盛萝卜、梨、枇杷、芝麻、白果、银耳、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核桃等,俱是“平补”佳品。此外,还有许多食物,如山药、扁豆等既含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又具健补脾胃作用;燕窝、银耳、百合之类,则既能养阴润燥,又可益中补气。根据身体情况进行平补,有许多适宜的食品可以选择。
秋季更应注意饮食中食物的多样、营养的平衡,才能补充夏季因气候炎热、食欲下降而导致的营养不足,特别应多吃耐嚼、富于纤维的食物。
更新时间:2025-09-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