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的陈奶奶最近总觉得整个人没什么力气,也动不动头晕。其实她一年前还挺有精神,身体也一直不算差。
去年她听邻居说“辟谷”管用,就开始照着所谓的“养生方法”,每天只吃早餐和午饭,晚饭直接不碰,饿了就忍。她心里的盘算很简单,“饭量控制住,体重下来,身体肯定更健康”。
本以为这样能长寿,没想到没多久整个人晕倒在家,家里人赶紧送去医院,医生一通检查之后直接说:“陈奶奶,不能再这么饿肚子了,你已经出现短暂性脑缺血,还有明显的低血糖。”陈奶奶听完后惊住了,没想到只少吃一顿饭,居然差点出大事。
医生的话到底靠不靠谱?一直以来,“少吃一顿饭更健康、能延年益寿”的说法在不少人群里流传,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盲目跟风。但最近的多项研究显示——每天只吃两顿反而让死亡风险明显上升,而且很多人连危害都没搞明白。
我们平常老觉得“少吃就等于健康”,甚至把一日三餐改成两餐、甚至一餐,结果有的时候反而害了自己。根据中国和美国两地的联合研究团队 (包括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美国爱荷华大学)揭露的数据,在24011名成年人、长达15年的健康追踪中 ,确实发现吃饭次数和寿命直接挂钩。
每餐都规律的三餐组,健康情况最好;一天只吃一顿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增加30%、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83%;每天两顿饭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增加7%、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10%。
你可能觉得这点增加不多,可对几万人的数据来说,这个7%足够让医生警惕了,特别是中老年和慢病人群,这个数字关系到实实在在的生命安全。
为啥会这样?因为少吃一顿饭,容易导致血糖波动大、脑供能不足、胆固醇升高 。像陈奶奶那样,长期两顿饭,直接把自己吃进了医院。每天三餐,身体就像发动机一直有供油 ,不吃饭,相当于直接掐断能量,心脑血管和全身器官都在超负荷运转。
有人可能说:“日本人不也是饭量不大,照样很长寿?”没错,日本平均寿命达84岁,女性更高,世界第一 。但你仔细看,日本的伙食习惯其实和我们想的不太一样。
他们讲究三餐规律,量少但食材丰富,多样化、精致化,摄入种类多达十几种;喜欢鱼、豆制品和泡菜,这些食物有omega-3、膳食纤维、益生菌等帮忙降脂保护心脏;每餐七分饱,但不会减少餐次,反而非常看重早餐,不随便饿肚子。
美国、英国多所知名大学关于限热量饮食的实验也确认:“少量多餐+适当降低热量”,比如少放油炸、少甜食、晚饭早点吃,更有利于控制体重,更能稳定代谢和血糖,帮身体维持最佳状态。而直接丢掉一餐,就是另一回事了。
又有人要问,“是不是该吃大块大块的肉、大碗大碗的饭?一顿不能少?”其实也不用这么极端,总结日本等长寿国家和中国医生的建议,饭量和寿命的关系,大致可以记住这3点:
规律的三餐真的很关键 ,不管你多忙多懒,一旦成习惯,一日两餐导致的血糖震荡、胆固醇飙高,对慢病人群更危险
不是“吃得多”就健康,而是“吃得全、搭配好” 。日常蔬菜、鱼肉、奶制品、豆制品轮着来,饭菜分量保持微饱,才最科学。主食适当少点,蔬菜多加,才能热量适宜营养全
严格少油、少糖、少盐,提升食材多样性 。控制饭量不等于忍饥挨饿,要吃够营养、不过度,胜过一切单纯减少餐次的“节食法”
不少人迷信断食,以为轻断食、二餐制能自动“排毒长寿”,其实忽略了身体最根本的规律。每一个器官都需要能量,要想健康延寿,七分饱三餐规律加上丰富多样的搭配,才是稳妥靠谱的选择 。
别等出问题才后悔,科学规范地吃饭,保持一定的饭量和规律,就是守住健康和寿命最基础的防线。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一日三餐,少一顿都“折寿”!超2.4万人研究:每天吃不够三餐,全因死亡率大大增加》. 梅斯医学 2022年12月03日
2.《饭量大小决定寿命长短?研究发现:饭量减少1/3,寿命延长35%!》. 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4年02月05日
3.《日式饮食中有助于长寿的五种食物》.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016年10月24日
4.赵明等. (2021). 进食频率与慢性病风险的相关研究. 中国营养学报,43(3),256-264.
5.中国营养学会. (202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6.范志红.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相关访谈
7.德克萨斯大学相关饮食与寿命研究. Science,2022
更新时间:2025-07-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