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给中企最后通牒,勒令120天内关门走人?中方回应令人深思

加拿大突然给中国企业海康威视下了120天的逐客令,这到底是闹哪出?

一边对美国各种怼,一边又要把中企赶走,加拿大这是想玩什么新花样?

突如其来的国家安全

6月27日这天,加拿大工业部长乔利突然在社交媒体上放了个大招,说海康威视的摄像头等安防设备威胁加拿大国家安全,要求这家中国企业在120天内彻底关闭加拿大业务并撤出市场。

听起来挺唬人的,但仔细一看,加方连一丁点实质性证据都没拿出来。

这就有意思了。海康威视在加拿大经营多年,一直老老实实遵守当地法律,他们的技术广泛应用在交通监控、城市安防等公共项目上。现在突然说人家有问题,那之前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难道加拿大的相关部门都在睡觉?

并且,海康威视占据全球安防市场的主导地位这是公认的事实。

全球安防设备大部分来自亚洲,亚洲的大部分来自中国,中国的大部分又来自海康威视。加拿大现在突然要把人家赶走,说白了就是想把市场保护起来,给自己的企业让路。

强行关闭海康威视不仅会导致数百人失业,还会让那些依赖其技术的公共项目陷入瘫痪。这种做法完全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就是典型的歧视性打压。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渡轮公司还在坚持让中国企业建造渡轮,理由是当地造船厂"没能力交付"。这种双标操作也是没谁了。

从程序公正的角度来看,加拿大这次的做法也站不住脚。正常情况下,如果一家企业真的存在安全隐患,监管部门应该先进行调查,给出明确的违规证据,然后给企业整改机会。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直接下达逐客令,连申辩的机会都不给。这种做法在任何一个法治国家都是说不过去的。

中方硬核回击

面对加拿大的无理要求,中国驻加使馆第一时间就发声了,而且这次的回应相当硬核。使馆直接斥责加方"滥用国家安全概念",要求立即撤销这个错误决定,否则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维权。

回想2024年加拿大跟着美国对中国电车加征关税后,中方在今年3月就对加拿大多类农产品征收了100%的关税,精准打击了加拿大依靠农业出口的软肋。这种反击既精准又有效,让加拿大切实感受到了痛感。

中方还强调反对"经贸问题政治化",敦促加方停止破坏中加正常合作。这话听起来客气,但背后的意思很明确:别把经济问题搞成政治对抗,否则大家都没好果子吃。从历史经验来看,一旦中方启动反制措施,那力度只会更精准更猛烈。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这次的表态用词特别强硬,"滥用国家安全概念"、"歧视和打压"这些词汇都直指要害。这说明中方对加拿大这种做法已经相当不满,后续的反制措施很可能会比以往更加严厉。

加拿大作为一个中等强国,在国际贸易中其实是比较依赖外部市场的。中国是加拿大重要的贸易伙伴,特别是在农产品、能源等传统优势领域。如果中方真的启动全面反制,加拿大受到的冲击会比想象中更大。

加拿大的分裂人格

马克卡尼,这位5月刚上任的新总理一开始给人的印象还挺硬气,对美国的关税政策各种反击:对美国农产品、电车、钢铝加征关税,安大略省对美国电力系统加收25%附加费,还限制关键矿产对美出口。

马克卡尼甚至豪言"绝不成为美国第51个州",看起来要摆脱对美国的依附。从2月开始,加拿大对价值300亿加元的美国农产品和1250亿加元的电车、钢铁产品全线加征关税,这架势确实挺唬人的。

但问题来了,马克卡尼在4月就称中国是"外部最大威胁",6月又突然对海康威视下手。这种操作就很迷惑了:一边要独立于美国,一边又要排斥中国,那加拿大到底想干什么?

答案其实很简单,马克卡尼想搞的是"孤立主义",就是要独立于中美俄欧之外,自己做世界多极格局中的一极。听起来很有野心,但现实很骨感。加拿大这种无差别对抗的策略,已经开始反噬自己了。

从加拿大的历史来看,这个国家一直在美国的影响下生存和发展,想要彻底摆脱这种依附关系并不容易。

马克卡尼的"独立"姿态更多是为了迎合国内民众的情绪,因为很多加拿大人确实对长期跟在美国后面感到不满。但是,单纯的情绪宣泄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更复杂的是,加拿大还是"五眼联盟"的成员,在对华政策上很难完全脱离美国的影响。

2024年,加拿大将AI、量子技术等23个领域纳入"国家安全清单",针对中国的意图相当明显。这种做法其实就是在配合美国的科技围堵战略。

经济反噬已现端倪

加拿大的这种"四面出击"策略很快就尝到了苦果。

6月27日,就在加拿大强令海康威视退出的同一天,美国因为加拿大对谷歌、亚马逊征收数字服务税,直接终止了与加拿大的所有贸易谈判,这个时间点绝对不是巧合。

加拿大央行已经把2025年GDP增速预期从2%骤降到0.7%,降幅达到1.3个百分点。这种大幅下调在发达国家中是很少见的,说明市场对加拿大经济前景相当不看好。

现在加拿大陷入了一种"身份撕裂"的尴尬境地。一方面要舍弃中国市场的红利,另一方面又要承受对美贸易冲突的压力,还要因为对俄制裁推高能源成本。这种三线作战的策略注定是不可持续的。

加拿大经济的脆弱性已经开始显现。GDP增速预期的大幅下调意味着就业、投资、消费等各个方面都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对于一个高度依赖国际贸易的国家来说,同时与多个主要贸易伙伴发生冲突是极其危险的。

从长远来看,加拿大这种做法风险巨大。舍弃中国这个重要的贸易伙伴,意味着失去农产品出口等传统优势领域的收益。与美国的贸易冲突升级,又会影响加拿大最大的贸易伙伴关系。能源成本上升则会推高整体经济运行成本。

专家分析指出,加拿大对中企的打压很可能是为了在美加贸易谈判中向美国示好,希望换取"宽大处理"。但这种政治投机的做法往往是得不偿失的,因为它破坏了加拿大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和稳定性。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加拿大缺乏足够的核心竞争力来支撑其"孤立主义"的野心。除了自然资源,加拿大在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并不具备明显优势。想要在全球多极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仅仅依靠情绪化的对抗是远远不够的。

海康威视事件只是一个开始,如果加拿大继续这种排斥中国企业的做法,必然会引发更大规模的反制。到时候受损失的不仅是相关企业,整个加拿大经济都会受到冲击。

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会让加拿大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受损,影响其与其他国家的正常经贸合作。

说到底,加拿大这次对海康威视的"最后通牒"反映的是其地缘政治战略的迷茫。想要摆脱对美依附,却又不敢完全独立;想要排斥中国,却又离不开中国市场。

这种矛盾的心态最终只能让加拿大在反制裁中自我受损,而买单的最终还是加拿大民众。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5

标签:财经   最后通牒   加拿大   中方   关门   美国   做法   中国   反制   马克   国家安全   中国企业   关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