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熬夜?特别是上班一族,这是一个值得探索和思考的社会问题。

网上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说法是:“因为只有到了晚上,他们才算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可以自由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去做着自己真正想去做的事情。比如说像打打游戏,看看小说,或者一个人发发呆亦或是静静躺着什么也不做…就觉得十分的惬意、放松和美好。没有同事信息的催扰;没有客户信息的“叫嚣”;没有领导信息的“轰炸”…。

我想人生中的有些时间是注定要用来“浪费”的,因为那是人获取生命能量、回归生命饱满的、丰盈的生存状态的自我调整的需要”。然而这种“浪费”并不意味着自己就能自此而沉迷其中,以至于到了放纵、自我内耗的地步。

康德曾说:“人不是任何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简言之即人是目的而不是为了实现外在的某种利益结果的纯粹工具,因此他强调要更多的关注人作为人本身的一些内在的情绪感受、善意、热情、天赋等品性。而结果那往往是在激发了人更多的内在善意、激情后的一种作为附遂结果存在的。

然而,当今社会却在不断的将人和各种事物渐渐物化、量化。比如说“情绪价值”它何尝不是在资本的包装下的、其实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呢。情绪本就这般的来,又那般的去,现在却有人拿了个钉子将情绪钉在了某个谓之为价值的刻度上,然后对外宣扬着说,“这样的才叫做是有情绪价值”。这样难道不是一种畸形的表达和行为吗?

当社会处处都在以利益的价值在加以衡量,某天当孩子要父母给钱才会去扫地洗碗时,那会做父母的心里又会是什么样的感想?

随着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诸如“牛马”、“工具人”、“机器人”等自嘲式标签的出现,我想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对我自身存在意义的反思。

那如何能更好的实现人是目的而不是工具这样的目标,这不仅是每个人在思考人之所以为人、存在着的意义时需要面对的人生问题,也是每个想做大做强、肩负起社会责任的企业要面对的时代课题吧。

备注:以上仅为个人观点 不喜翻页哦。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5

标签:养生   目的   情绪   价值   工具   康德   善意   信息   为人   利益   意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