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美第三轮贸易谈判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低调开启,特朗普突然松口宣布推迟对中国部分商品加征 24% 关税的计划,这消息一出来,不少人猜测:难道双方要进入三个月的休战期?
美国商务部长贝森特
要理解这次关税推迟的门道,得先看清特朗普政府的真实处境。
今年 4 月以来,美国对日本、欧盟等盟友加征关税时毫不手软,唯独在对华谈判中步步谨慎。按照最初计划,美国本打算在 8 月 12 日对约 3000 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 24% 关税,最终却选择按下暂停键,继续维持 10% 的基准税率。
特朗普
这种调整不是心软,而是美国商务部最新数据打了脸 — 今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出口不仅没降,反而同比增长 4.7%,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这些 “中国制造” 在美市场份额更是冲到 28%。
特朗普心里清楚,真把关税加到 24%,美国消费者买台太阳能板要多花近三成钱,超市里的小家电价格也得跟着涨,年底大选临近,这种通胀压力可经不起折腾。
特朗普
更深的压力来自美国企业的集体反对。
美国商会刚发布的调查显示,72% 的在华美企明确反对关税升级,苹果、特斯拉这些巨头更是急得直跳脚。
苹果全球 200 家核心供应商里,85% 在中国有生产基地,要是强行转移产能,至少得花 3 年时间和 500 亿美元,这期间 iPhone 的供货都成问题。
特斯拉上海工厂更离不开中国供应链,其 4680 电池的关键材料来自宁波和东莞的企业,关税加征等于给自己的电动车涨价。
这些企业天天给白宫打电话施压,特朗普再强硬,也不能不顾及这些 “金主” 的感受。
特斯拉
中国这边的底气也在谈判桌上越来越明显。
除了出口数据亮眼,供应链的韧性更是硬实力。美国商务部偷偷做的评估报告显示,中国在稀土加工、锂电池材料等 23 个关键领域的全球份额超过 80%,短期内根本找不到替代者。
稀土
特朗普的关税算盘在其他地方也不太顺利。欧盟早就备好 930 亿欧元的报复清单,对着美国飞机、玉米等产品精准反制;日本表面接受关税协议,背地里却把对美投资缩减了 30%,转头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这些国家的 “阳奉阴违”,让美国的关税大棒越来越不好使。
欧盟
不过这次休战更像是双方的战略缓冲,而非问题解决。
特朗普在宣布推迟关税时特意强调 “保留随时加征的权利”,这明显是给自己留后路;中国谈判代表也没松口,明确表示 “取消全部不合理关税才是谈判基础”。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想把贸易谈判和地缘议题绑在一起,比如要求中国减少对俄能源采购,这种 “夹带私货” 的做法遭到中方直接拒绝。毕竟贸易归贸易,地缘归地缘,中国可不会用核心利益做交易。
所以说,这三个月的 “休战期” 更像是中场调整。
特朗普想靠推迟关税争取国内支持,中国则借机巩固供应链优势,但真正决定未来的,不是关税数字的涨涨跌跌,而是谁能在开放合作中占据主动。
更新时间:2025-07-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