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众多考虑下一部手机选 iPhone Air 的人之一,你可能不用我多说它有多出色。它将高端 iPhone 的性能,塞进了极其纤薄轻巧的机身里。在通话和运算性能上,它几乎和我们接下来要对比的 iPhone 17 Pro、iPhone 17 不相上下。但作为一名职业摄影师,我想知道的是:这颗单摄像头够用吗?

在对比 iPhone 17 系列之前,我们先聊聊它自身的表现。为了测试,我们去了班夫阳光草地徒步 —— 这正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这里正值落叶松季,所有落叶松都染上了金黄。于是你能看到绝美的风景:大片绿意中,点缀着星星点点的黄色。这里堪称测试相机的完美地点。
这颗唯一的摄像头为 4800 万像素,大概率和 iPhone 17 完全一致,但与 17 Pro 略有不同。所有机型都会将 4800 万像素的画面降采样至 2400 万像素,既方便日常使用,分辨率依然很高。所以我直说了吧:如果你大部分时间用 1 倍焦距拍摄,甚至看不出它和 Pro 版相机的区别。当然我确实发现了一点细微差异,后面会细说,但总体来说它们几乎是同款相机。

它具备其他机型的数字裁切功能。点击 1 倍焦距,可切换至等效 28 毫米或 35 毫米焦距 —— 这两种焦距在全画幅摄影中非常常用。还有 2 倍焦距按钮,本质也是裁切,机身正面并没有隐藏镜头。得益于苹果的光子引擎,即便只用到主摄像头,2 倍焦距的成像效果也相当不错。我们平时经常用这个功能。

当然,如果你要放大图片,裁切后的画面会比非裁切画面更早出现画质劣化。但基本上,只要你在手机上查看照片或视频,效果完全没问题。只有在电脑、电视等更大屏幕上查看时,若不放大,画质可能才会和你习惯的有所差距。
iPhone 的所有标准功能它都具备:打开相机就能看到,它和其他机型配备了相同的闪光灯,仍支持实况照片、定时拍摄。其中一个很实用的功能是 “摄影风格”—— 我喜欢设为 “琥珀色”。虽然我觉得操作界面有点复杂,但我会把色调调低约一半,色彩调高约四分之一(你能看到顶部的数值变化),要调到完全符合预期还挺考验手感的。

这里有几张用琥珀色摄影风格拍的样片。我喜欢它的一点是:调低色调后,会减少一些 HDR 的视觉感,阴影不会被抬得那么高,对比度更自然,就像传统微单相机的效果。我选琥珀色,是因为 iPhone 默认的白平衡比我习惯的偏冷。iOS 26 还新增了一种摄影风格 ——“明亮”,非常值得一试,效果也很不错,大概是我的第二选择。
你可能会注意到相机界面有了更新:在底部滑动,就能切换到人像模式 ——iPhone Air 依然支持这个功能,能拍出背景虚化的效果。从 iPhone 15 Pro 开始,你甚至可以在拍摄后再开启人像模式,不用一开始就切换。我通常不会提前开,拍摄后选中照片放大,即便只有一颗镜头,也能通过后期处理得到背景虚化效果,还能随时调整虚化程度(我更喜欢轻微虚化,一般调到 f/8 左右,让效果更自然)。

iOS 26 的另一个全新功能在右上角:点击 “空间场景”,相机就会扫描照片并将其转为 3D 效果。这个功能做得非常出色,设为手机壁纸尤其酷炫,还没试过的一定要去体验下。
现在我们来直接对比 iPhone 17 Pro(我也测试了 iPhone 17,但重点对比 Pro 版,因为它的差异最大)。iPhone Air 的 1 倍主摄像头,实际效果和 iPhone 17 的主摄像头基本一致。最大的区别是 Air 缺少超广角镜头,而 17 Pro 配备了这颗镜头 —— 这也是我们重点对比的部分。

将样片并列查看,你很难发现差异,甚至在常规拍摄场景下,iPhone 17 Pro 和 iPhone Air 的表现没有实质区别。如果你平时就这么用相机,还想选 Air,这绝对是好消息 —— 它的成像效果几乎一样,完全不算缩水。
但我知道这些相机并非完全相同,所以做了极限测试,看看能不能找到差异。我用 2 倍焦距拍摄了色卡,发现了这些:首先两者看起来非常相似(外侧是 Air,内侧是 Pro),没想到 Air 的画面略宽一些,但这无关紧要。更重要的差异在这里 —— 来回切换对比,你看到了吗?放大后再看,那些字母的细节:Pro 版更清晰,Air 版则有些模糊。
不过在现实场景中,比如徒步或居家拍摄时,2 倍焦距的效果非常接近,我几乎看不出区别。比如这张我身后书架的照片,放大中心区域看相机细节,来回切换都分不清哪张是哪款拍的 —— 这张似乎是 Pro,这张是 Air,反正基本没区别。但看画面角落(无标签部分),来回对比:相机二(Air)的黑白边缘有轻微涂抹感,这是个不常见的小瑕疵,我不想过分强调,但既然发现了就得告诉你。

总的来说,这颗 1 倍主摄像头的表现值得称赞。后面我会多说说 Air 相比 Pro 的缺失功能,但这里要反复强调:如果你只用主摄像头,它几乎和 Pro 版一样好,你可能根本察觉不到差异。话虽如此,我们还是来看看选 Air 而非 Pro 会错过什么。
首先是续航。我用 Air 当主力机用了大约一周,续航其实还不错。比如 Sora 发布那天,我频繁用手机,白天充了几次电;更常规的一天里,我在这些时间点补了点电,但电量从未掉得太低。整个徒步过程中,电池一直撑到我们回到车里。所以只要你每天至少能充一次电,续航完全够用。

当然也有解决办法:我买了苹果专为这款手机设计的新款 iPhone Air 电池壳(注意它不适用于其他机型),白天能随时补电。另外,今天的赞助商安克带来了一款超实用的新品 —— 纳米移动电源。它兼容所有支持 MagSafe 的 iPhone,设计超薄,搭配 iPhone Air 不会增加太多口袋负担。
更方便的是,它还能给身边其他设备充电,别人借电时直接吸附上就行。而且这款小巧的移动电源,容量比苹果的更大:5000 毫安时(苹果款为 3000 毫安时),快充功率 15 瓦(苹果款为 12 瓦),价格还更实惠。
今年所有机型都升级了快充:iPhone 17 和 17 Pro 用 40 瓦充电器,20 分钟可充至 50%;iPhone Air 用 20 瓦充电器,30 分钟可充至 50%。为了适配快充,安克推出了新款纳米充电器 —— 如其名般小巧,能稳定输出 45 瓦功率,满足 iPhone 17 系列的快充需求。

对比一下苹果的新款紧凑型快充头:苹果款初期最高 60 瓦,之后会降至 40 瓦;而安克款明显小很多,价格也更亲民。点击下方链接可了解更多,安克纳米系列还有更多选择,无论你的新 iPhone 有什么充电需求,安克都能满足。
再说说其他缺失的功能:相比 iPhone 17,Air 少了超广角镜头,而可能更实用的是微距功能。提醒一下,所有机型都有相机控制键。我们来做个测试:把手机凑近物体,Air 始终无法对焦,画面一直模糊;但 iPhone 17 越靠近,对焦越清晰(中间会有一个短暂的切换过程)。

有时候人们会觉得这个切换有点烦,不确定在用哪颗镜头,但关键是能拍近物。我喜欢拍自然微距 —— 凑近花朵、树木、叶子等都很惊艳;日常中拍近距离物体时也很有用。
用 Halli 应用查看技术参数会发现:Pro 版的最小对焦距离是 20 厘米,Air 版是 15 厘米。比如我们想微距拍摄这把斯塔尔曼夹具:Air 版在 15 厘米处能对焦(效果还不错),而 Pro 版在 15 厘米处有点失焦 —— 虽然能用微距镜头,但画质不一样;如果想继续用高素质的 1 倍镜头,就得往后退 5 厘米,这是 Pro 版 1 倍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
我也是发文前才发现这个差异,原因在于 Air 的传感器更小(之前说过两者略有不同)。另外从技术参数能看到,Pro 版的焦距是 24 毫米,Air 版是 25 毫米,没想到还有这点区别,供大家参考。
对焦方面,Air 采用相位检测 + 对比度对焦,Pro 版则是相位对焦 —— 我猜这是因为 Pro 版搭载了 LAR 传感器(iPhone Air 正面没有)。LAR 传感器在部分弱光环境下能辅助对焦,但影响不大,主要用于 Pro 版的一些增强现实功能,并非 Air 相机的核心缺失点。

顺便说一句,斯塔尔曼夹具适用于包括 Air 在内的所有新款 iPhone,是相机接三脚架的最佳方式,我对它的效果非常满意,下方有链接可了解。
除了缺少超广角、长焦镜头(后面会说),作为专业用户,我用 Air 时还很想念 Pro 版的一些功能 —— 很多人可能永远不会用到这些,但如果你要为高端 iPhone 多花钱,值得了解一下。
如果你从未在 iPhone Pro 上用过专业 RAW 格式,强烈建议试试。编辑 RAW 文件时,会剥离所有 HDR 效果和过度锐化,照片不再有 “手机感”。每次看到效果我都很惊艳,这时手机才真正有了专业相机的质感 —— 而这只有 Pro 版能实现。我之前做过相关教程,比如 “有损 RAW” 设置能让文件体积更小,这里就不多说了(我知道大多数 Air 用户不会用,但这是我喜欢 Pro 版的一点)。

同理,Apple Log 格式能拍出极具电影感的视频 —— 我用 iPhone 17 Pro 拍评测时,就是用 Apple Log 格式,再搭配我的 LUTs 调色。这可能比普通 Air 用户需要的更专业,但也是 Air 缺失的、我很喜欢的功能。
再说说长焦镜头:iPhone 17 Pro 的 4 倍长焦镜头是个巨大升级,我非常喜欢,还支持最高 8 倍光学裁切 —— 这是 Air 做不到的(Air 的裁切效果完全跟不上)。日常用不用长焦因人而异,1 倍焦距是最常用的,但在演唱会、体育赛事等场景,长焦的作用就凸显了 ——Pro 版的变焦效果好太多。样片里能看到,4 倍长焦的成像相当出色,就我个人而言,拍视频时根本离不开它。

还有一些非相机相关的差异,摄影师可能也会在意:Air 只支持 USB 2.0,而 Pro 版支持 USB 3.0。平时可能影响不大,但通过 USB 传输文件时,速度会慢很多。最让我在意的是,USB 2.0 早在 2000 年就发布了,现在早该更新了,拜托!
来听听 Air 的内置麦克风效果 —— 现在外面风很大。给大家展示一个 iPhone 几年前新增的超棒功能:内置防风降噪。现在开启防风降噪,效果应该会好很多(顺便说一句,这个功能默认开启,不用改任何设置)。我觉得很多人没注意到近几年手机收音的进步,因为它已经是默认配置了。

很多评测说 Air 的扬声器音量更小,确实如此,我也发现了 —— 它的麦克风数量也更少。我们快速对比一下:这是 iPhone Air 的麦克风收音,这是 iPhone 17 Pro 的麦克风收音。虽然 Pro 版的麦克风阵列更复杂,但在录音棚里我没听出区别,可能主要得益于降噪技术,而且两者都支持音频混合功能。
想试试的话,编辑视频时进入 “音频” 设置即可。在这样的室内环境,我喜欢切换到 “录音棚模式”,再调低一点音量 —— 这是 iPhone Air 录音棚模式下的音频混合效果。
但最后我想以一个亮点收尾:整体来看,这套相机系统非常出色,对大多数人来说完全够用。我们聊聊前置摄像头 —— 今年所有 iPhone 相机中,前置摄像头的升级堪称最大,而且好消息是,所有机型都搭载了同款:无论是 iPhone 17 Pro、iPhone 17 还是 Air,前置镜头和传感器完全一致,且经过了彻底重新设计。
更大的传感器能摄入更多光线,这大概是画质提升的最大关键;同时镜头视角更宽,能容纳更多画面。两者结合带来了实用的改变:比如我现在这样竖握手机,也能拍摄横屏画面。这个简单的设计,对日常使用体验影响巨大。
还有全新的人物居中模式:如果检测到你身后有人,相机会自动拉远视角,确保所有人都在画面里。多年来 iPhone 前置摄像头一直落后,现在终于追上了机身其他镜头的水平。
希望这些内容能帮你判断 iPhone Air 是否能成为你的主力相机。感谢点赞和关注,欢迎评论区留言。
更新时间:2025-11-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