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日本女人到底有多坏?为激励男人参军用三个可耻办法

日本从明治维新后,就盯着亚洲大陆的资源和土地,土地贫瘠加上野心,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们侵占东北,军力从30万急剧膨胀到1945年的720万。

政府靠宣传和高压拉人头,但光靠那些不够,日本女人成了关键推手。

她们受武士道和军国教育影响,从小被灌输为国牺牲的理念,生孩子当荣誉,儿子当兵更光荣。

那些拒绝参军的家庭,会被邻居歧视,女人间比着谁家贡献大。

整个日本本土像个大熔炉,融进了极端忠诚。

她们的举动,直接帮日军壮大了队伍,导致亚洲多地惨案频发。

第一种办法,亲手给儿子塞武器,逼他们上战场,还教导自杀不投降。

1937年,东史郎应征入伍前,他妈递给他一把短匕,告诉他要是被中国人抓住,就用这个结束自己,因为家里儿子多,死一个不算啥。这事记在他日记里,成了典型例子。

这种风气从1930年代初就蔓延,日本女人把参军当成家族骄傲,不去就丢脸。学校女老师教女生唱军歌,鼓励兄弟报名;邻里间比挂军旗,谁家多谁牛。

结果,年轻男人被逼无奈,脑子里塞满那些狠话,背包就走。

刀具店销量大增,专卖出征短匕。

东史郎后来在南京等地犯下罪行,他的日记曝光后,日本右翼还不认账。

日军人数因此暴涨,从1931年的30万,到几年后翻倍。

想想那些母亲,手里握着刀,眼睛盯着儿子,平静得像在说家常,这种冷漠背后,是战争机器对人性的抹杀,让人觉得心酸又愤怒。

第二种,拿自家命要挟丈夫,用自杀推他们上前线。

最出名的是1931年12月井上千代子那事。她21岁,新婚一个月,丈夫井上清一中尉不愿去东北,她察觉后,写遗书说为除后顾之忧,效忠帝国,然后刎颈自尽。

清一发现遗体,读完信,次日就出征。

日本政府抓住这事,通过媒体大肆宣传,捧她为“昭和烈女”,拍电影《死亡饯别》,甚至皇后出席她的遗德会。

其他女人学样,丈夫犹豫,就在家自残或绝食,逼得男人没法,只能穿军装。

1932年初,关西多起类似案,北海道一女人跳崖,丈夫次周去满洲。

这事还催生了大阪国防妇人会,由媒人安田发起,女人穿白围裙游行,喊口号逼男人报名。组织后来发展成大日本国防妇人会,1942年成员上千万。


清一受刺激,在战场上变凶残,1932年9月指挥平顶山惨案,3000多中国村民被机枪扫射、焚尸灭迹。

这种以命换命的逻辑,暴露了军国主义如何把家庭纽带变成枷锁,让人读来不由得叹息,那些女人本该守护家园,却成了战争帮凶。

第三种,用身体当工具,满足士兵需求,拉他们入伍或保持士气。国防妇人会不光缝衣服,还主动献身。

1932年3月,安田召集成员,说光干活不够,得用身子鼓舞。女人上军营,任士兵发泄。

这组织从大阪起步,1940年并入大日本妇人会,成员千万。

她们办慰问站,分发物资,顺带伺候士兵。

单身汉听说福利,蜂拥报名;已婚的觉得后方稳,杀气更足。

慰安妇系统从1932年起扩大,政府默许,日本女人自愿加入,还有强征的韩国、中国女性。

她们被骗或逼,送到前线,侍奉数十人一天,怀孕强制堕胎。许多在战后被遗弃或杀害。

1945年后,幸存者遭社会歧视,儒家文化视她们为耻辱。

日军扩至720万,亚洲付惨重代价。

战争把女人从母亲、妻子变成工具,背后是贫困和洗脑,但她们的选择,加剧了无数家庭的悲剧。

慰安妇幸存者到1990年代才公开讨公道,日本政府道歉但不彻底。

平顶山遗址挖出骨骸,提醒世人那些惨案。

整个过程,日本女人这些举动,直接助长了侵略,亚洲千万生命消逝。

她们不是无辜,战争扭曲了人性,但也让后人警醒,极端思想如何毁掉一代人。

参考资料

世界“慰安妇”纪念日:她们的记忆,历史的伤痕 中国新闻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30

标签:历史   人参   可耻   办法   二战时期   日本   亚洲   女人   妇人   大阪   惨案   平顶山   日军   丈夫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