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家庭因清洗鸡蛋致中毒?关于鸡蛋的保存与食用,这些知识点要记牢 |“医”点就透

近日,沈阳一家庭因食用清洗过外壳的鸡蛋引发中毒的消息登上热搜。据了解,该事件的关键原因在于鸡蛋外壳的天然保护膜被清洗破坏,导致细菌通过蛋壳气孔侵入,进而引发变质,最终造成食用者中毒。鸡蛋作为日常饮食中最常见的食材之一,其保存、挑选、烹饪及食用都有不少学问。对此记者采访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营养科副主任程振倩,从买、存、做、吃四个环节,送您一份鸡蛋的健康科普指南。

如何挑选新鲜鸡蛋?蛋壳太脏或太干净都慎选

程振倩介绍,新鲜是鸡蛋安全与营养的基础,在超市挑选鸡蛋时,单从鸡蛋外壳很难辨别鸡蛋是否新鲜,但仍可从一些细节仔细察看。比如新鲜鸡蛋外壳干净、有自然光泽,气孔分布均匀且不明显。若外壳发乌、无光泽,或有破损、霉点,可能存放时间较长或已变质。新鲜鸡蛋外壳略带粗糙感,保护膜未受损,手感沉重。陈旧鸡蛋外壳可能因保护膜脱落而变光滑,且重量略轻。

相比于鸡蛋外壳,听鸡蛋声音可操作性更强些。可以轻握鸡蛋摇晃,新鲜鸡蛋内部紧实,无明显晃动声。若能听到蛋液晃动的声音,说明鸡蛋可能已散黄、粘壳,新鲜度下降。也可以拿起两个鸡蛋轻轻对碰,新鲜鸡蛋声音清脆。若声音发闷,可能已散黄或变质。

此外,新鲜鸡蛋外壳无异味。若有酸臭味、霉味,或外壳有明显清洗痕迹,可能破坏保护膜,建议不要购买。购买时尽量选择生产日期较近的鸡蛋,优先挑选散装蛋,避免选择包装破损或临近保质期的产品。“选鸡蛋,既不能选外壳鸡粪太多的鸡蛋,容易有细菌,也不能挑选明显一看就是外壳清洗过的鸡蛋,外壳保护膜或已被破坏,不容易保存。”

鸡蛋如何保存?别洗,冷藏,半月内吃完

程振倩介绍,鸡蛋外壳看似光滑,实则布满细小气孔,而气孔表面覆盖着一层天然保护膜,这层薄膜能有效阻挡外界细菌、微生物入侵,是鸡蛋的“第一道防线”。所以在保存鸡蛋前,别轻易清洗外壳。“沈阳家庭中毒事件的核心原因就是清洗破坏了这层保护膜。鸡蛋外壳若有少量污物,无需清洗,直接保存即可。若外壳过于肮脏,可轻轻擦拭后尽快食用,避免长期存放。”

在夏季,鸡蛋更建议冷藏保存。未清洗的鸡蛋建议放入冰箱冷藏室,同时远离食物,如剩饭、切开的西瓜等,因为鸡蛋外壳的细菌有可能会污染食物。可用保鲜盒或食品袋分隔存放,避免交叉污染。常温下,尤其夏季鸡蛋易变质,保质期仅5到7天,冷藏可延长至10到15天,建议购买后半个月内食用完毕。

如何避开鸡蛋食用“雷区”?冲鸡蛋水、溏心蛋都有食安风险

沈阳一家人因为吃鸡蛋导致中毒。其实,鸡蛋相对还算安全性比较高的食物。鸡蛋是否安全,关键在于是否变质及烹饪是否彻底。程振倩说,首先变质的鸡蛋要坚决弃用。打开鸡蛋后,若出现明显异味、蛋液浑浊、粘壳或发霉,说明已严重变质,无论生熟均不可食用,即使煮熟也可能残留毒素。

对于“轻度不新鲜”的鸡蛋,若鸡蛋仅轻微散黄、无异味,可彻底煮熟或炒熟后食用,因为高温能杀灭部分细菌,但不建议生食或用开水冲食,因为冲鸡蛋时水温可能不足100℃,无法彻底灭菌,也不建议再吃溏心蛋。

“这里就有必要提醒下,食用溏心蛋、冲鸡蛋有食品安全风险。除非无菌蛋,普通鸡蛋的溏心蛋、开水冲蛋等烹饪方式都可能会因加热不彻底,无法杀灭鸡蛋中的沙门氏菌等致病菌,尤其不新鲜的鸡蛋风险更高,建议避免。”程振倩表示,此外隔夜蛋也需谨慎。韭菜炒鸡蛋、番茄炒蛋等剩菜若隔夜存放,可能因细菌滋生变质,食用前需彻底加热,但仍建议尽量避免食用隔夜蛋制品。

不同品种鸡蛋营养几何?营养成分差不多

程振倩表示,市场上的土鸡蛋、柴鸡蛋、红壳蛋、白壳蛋等,营养价值差异远不如价格差距明显。首先是土鸡蛋、柴鸡蛋和普通鸡蛋相比,土鸡蛋、柴鸡蛋个头偏小,蛋黄比例略高,口感更香浓,用它们炒鸡蛋观感口感更好,如果喜欢更香浓口味的市民可以买它们。但在营养价值方面,柴鸡蛋、土鸡蛋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核心营养成分与普通鸡蛋基本一致,无需盲目追求。

还有红壳蛋和白壳蛋。程振倩介绍,蛋壳颜色由鸡的品种决定,红壳蛋外壳略厚,白壳蛋外壳较薄,因为白壳蛋蛋壳薄,容量多些,对于“会过日子”的市民是个更好的选择。但两者的营养含量,如蛋白质、胆固醇几乎无差异,选择时以新鲜度为首要标准即可。

此外程振倩还表示,对于很多市民疑惑煮鸡蛋、煎鸡蛋、鸡蛋糕、炒鸡蛋、炸鸡蛋,这些烹饪方式哪个更能保存鸡蛋的营养?其实各种烹饪方式下,鸡蛋的营养都是一样的。

不同人群每天吃多少鸡蛋合适?一般来说1个鸡蛋即可

鸡蛋是优质蛋白的“平价来源”,不同人群的食用量可灵活调整。程振倩说,对于普通人群,成年人、儿童、老年人、孕妇等建议每天1个鸡蛋,若鸡蛋偏小,可吃2个,足以满足日常营养需求。

在特殊情况下,比如每日运动1到2小时的健身人群、肉类海鲜摄入较少者,可适当增加至3到4个。胆固醇偏高者可减少蛋黄摄入,多吃蛋清。对鸡蛋过敏或不爱吃鸡蛋的人,可通过瘦肉、鱼虾、豆制品等补充蛋白质,通过坚果、豆类补充卵磷脂等营养。

鸡蛋具有无与伦比的蛋白质和卵磷脂等营养,安全食用的核心在于“新鲜”与“熟透”。不清洗外壳、冷藏保存、及时食用,挑选时关注新鲜度而非种类,烹饪时确保彻底加热。掌握这些要点,才能让鸡蛋成为餐桌上的“健康担当”。

记者:苏珊 编辑:杨子梦 校对:刘恬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31

标签:美食   鸡蛋   知识点   家庭   沈阳   外壳   新鲜   营养   柴鸡   建议   保护膜   细菌   气孔   土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