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这样蹲厕所,膝盖就废了!医生:久蹲不注意3点,在给关节施压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这个问题很多人碰到过,但根本没往蹲厕所这件事上想过。

尤其是老年人,动作慢,坐马桶不习惯,蹲式的多,一蹲就是十几分钟,还得边看手机,边使劲。

问题就是这样蹲出来的,伤的是膝盖,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恢复的那种轻伤,是积年累月地把关节撑坏、压伤、挤变形。

人膝盖的结构决定了它不是个适合“长时间屈曲负重”的关节。

它是个铰链式关节,本身稳定性不高,靠周围的韧带、软骨和滑膜来维持平衡。

在90度以上的弯曲角度下,髌骨和股骨之间的压力会迅速上升。

研究表明,当膝关节弯曲角度达到135度时,髌股关节的接触压力比站立时高出约3到4倍,而蹲厕所时不少人甚至达到150度以上。

这个角度长期保持,直接后果是关节软骨的磨损加剧。

软骨本身没有血管,只能靠关节液渗透营养。

如果人在长时间深蹲状态下,关节液流动减少,软骨得不到有效滋养,加上压迫之下微小损伤不断积累,最后出现裂纹、碎片脱落,就形成了典型的退行性病变。

不止软骨,关节周围的滑囊也会出问题。

长时间深蹲会造成滑囊内压力升高,液体回流受阻,产生局部炎症反应。

这种情况最早表现是下蹲后起不来,膝盖后侧有沉重感,偶尔带有隐隐的刺痛。

这不是肌肉酸痛,而是滑囊开始反应的信号。

还有更容易忽略的,是膝盖内的半月板。

它本身就是个承重缓冲结构,可是人一旦深蹲时用力不均,或蹲姿不对,比如脚尖内扣或膝盖外展,就会让半月板受到剪切力。一旦损伤就很难自我修复。

调查数据显示,50岁以上人群中,常年有深蹲习惯者,半月板退变率是普通人群的1.8倍,而且多为内侧裂口,恢复更慢。

膝盖负担重,还和人的体重有关系。

一些人本身就超重,再加上下蹲状态时大腿肌肉紧张度升高,这时候膝盖承压比平时高三到五倍。

有实验测算,70公斤的人在深蹲时膝关节承压超过250公斤,不是瞬间的,而是维持几分钟。

长期下来,关节结构迟早会出问题。

但很多人误以为是蹲得不够久,排泄没畅通,反复尝试延长时间。

其实这时候肠道早就停止了最初的蠕动,后面的用力只是在增加腹压。

而腹压的上升会直接传导到盆腔、下肢,进一步压迫膝盖的血液循环。

血流减少,让局部组织修复能力更差,恶性循环就这么来了。

问题不是出在“蹲厕所”这件事本身,而在于三个关键点没注意。

一个是姿势不对,一个是时间太长,一个是压力分布失衡。

人蹲下时,膝盖角度超过120度,最好保持脚跟完全贴地、膝盖不超过脚尖,这样才能把重心从膝关节分散到大腿肌群。

但很多人蹲着看手机或弯腰,就把重心压回膝盖,等于整个身体重量压在了一个本不该承受那么多压力的位置上。

更细一点看,人的髌腱和股四头肌是一个协同系统。

髌腱受力大时,股四头肌需要主动参与发力来减压。

如果肌肉无力或张力不足,所有的冲击力就直接落在骨头和软组织上。

这也是为什么中老年人膝盖问题多,因为他们的肌肉量早就下降了。

肌肉减少症在50岁以后非常常见,有数据表明,65岁以上人群中,有接近40%存在不同程度的肌肉量不足。

这意味着,他们在做任何需要下肢支撑的动作时,都是靠关节在“硬撑”。

蹲厕所看似日常,但对这些人来说,其实是一个“结构测试”。

还有一点是很少被提起的,就是蹲厕所时的呼吸方式。

很多人为了“用力”,会屏住呼吸憋气,殊不知这会造成体内短时间内的血压波动。

突然憋气,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膝关节微血管最容易受影响。

有些人起身时头晕,觉得是站太猛,其实是血流灌注瞬间失衡引起的,而膝关节的缺血反应也会在之后表现为隐痛或发紧。

这些问题积攒起来,早期可能只是发紧、酸胀,稍作休息就能缓解,但中期开始就出现活动受限,像蹲下站起需要扶东西、上下楼梯吃力。

等到软骨磨损严重,X光检查能看到关节间隙变窄,骨刺形成,说明已经进入退行性关节病阶段。

这时候再想靠休息恢复几乎不可能,只能靠药物、物理治疗,甚至手术。

数据上看,中国60岁以上人群中,膝骨关节炎患病率约为45%,而其中80%的人都有“久蹲”史。

不仅是老年人,年轻人问题也不少。有不少办公室白领、学生习惯性蹲厕时间长,不少人同时还有髌骨软化或膝关节疼痛。

这类问题在CT或MRI上能看到膝盖软骨表面不平整,毛糙,甚至有早期水肿,但很多医生不会重视,认为是年轻人“用力太猛”,错过最佳干预期。

真正该做的,是调整膝关节的使用方式,而不是等它坏了再修。

有一种误区是“多练腿就没事”,但如果训练方式错误,反而加重损伤。

特别是负重深蹲训练时膝盖内扣、脚踝不稳,膝关节负压区受力极大,出问题的风险反而更高。

保护膝盖其实靠的是两个东西:肌肉稳定性和动作控制力。

不靠练大腿,而是要提高股四头肌的激活能力,还有髋部控制膝盖的能力。

这种训练是神经—肌肉控制的过程,不是一味增强力量,而是建立正确的动作模式。

身体的使用方式,决定了器官的寿命。

膝盖作为一个高频使用的关节,在任何错误动作重复足够多之后,都会出现退变。

厕所本该是放松的地方,但因为一个姿势、一个时间控制失误,反倒成了慢性损伤的源头。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方胜.久蹲厕所或是患病表现[J].科学大观园,2012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1

标签:养生   膝盖   关节   厕所   医生   膝关节   软骨   肌肉   损伤   压力   动作   髌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