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怒批,国务院点名封杀!这几位坑蒙老百姓的大网红,彻底凉凉

2025年8月2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直接点名“三只羊”“东北雨姐”,宣布对直播电商乱象“出重拳”。

哪怕是死灰复燃,也是无路可走,而专项行动成果惊人,删除违法商品信息454.1万条,关停网点5.8万人,查处案件10.5万件。

不得不说,直播带货这一行,水是真的深。

从“老铁”到老戏骨——东北雨姐

直播间里一声声“家人们”、“老铁”,曾让无数粉丝深信不疑,以为自己支持的是一位真诚、朴素的“自己人”。

然而,真相往往比剧本更荒诞——这些顶流主播,实则是深谙演技的“老戏骨”,东北雨姐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镜头前,她是豪爽憨厚的农村大姐,能扛半扇猪、能冰水捞菜,过着鸡犬相鸣的田园生活,然而这一切皆是虚构。

东北雨姐的农家小院是租的,鸡鸭猫狗是拍摄道具,连邻里亲情都是演出来的。

更讽刺的是,她那看似憨厚的“丈夫”,实则是多家电商公司的老板,背后是一个完整的商业链条,批量生产着类似的“人设直播间”。

他们精心编织出一个“电子乌托邦”,利用人们对朴素、真诚的向往,将情感转化为流量,将信任变现为销售额。

观众投入了真实的情感,却不知自己只是这场大型情景剧中的“群演”,目的就是为了给主播的富裕生活“众筹”。

人设一旦崩塌,演技再好也徒劳。

当虚假的外衣被撕下,留下的只剩下一地鸡毛和粉丝的错愕。

直播间里声声承诺的“家人福利”,最终成了消费者踩不完的坑。

2024年10月,东北雨姐在直播间销售的“红薯粉条”被检出木薯成分。

东北雨姐力推的“纯红薯粉条”,经专业机构三次检测,结果惊人:成分中完全不含红薯,全是廉价的木薯粉。

面对质疑,其团队不仅否认事实,甚至对打假者进行围堵殴打,态度嚣张。

最红,东北雨姐也迎来“结局”,罚款165万元,账号更是遭到全网禁言,掉分超过270万。

但这一次的教训,没有让东北雨姐收手。

2025年8月禁言期满后,东北雨姐试图发文试探,以“生活不易”博取同情,后来被网友怒斥:“假哭的鳄鱼眼泪”。

或许是互联网这碗饭太容易吃了,东北雨姐仍旧坚持发作品,就算不露脸,也要做菜,博取流量。

三只羊

小杨哥的“暴力测试”带货翻车更为典型,号称“功率足”的破壁机实际缩水200瓦。

谁知,直播间标注“原切”的肥牛卷实为合成肉,其带货的梅菜扣肉更被315曝光含有未处理的淋巴肉——每一样都是对消费者信任的赤裸背叛。

而这已经不是小杨哥第一次欺骗家人们,虚假宣传“香港美城月饼”(实际为广州产)。

2024年9月被罚巨款,后停业整顿。

而小杨哥复播成功的密码,则是成立7个专项整改组,引入3家第三方品控机构,砍掉80%的合作品牌,赔付消费者2777.85万元,从而换来“放行”。

更令人心惊的是辛巴旗下“棉密码”卫生巾,多次被检出添加荧光剂及致癌物质,多名消费者出现妇科炎症甚至胎停等严重健康问题。

14个送检批次中仅1份合格,所谓“医疗级标准”彻底沦为营销谎言。

从虚假宣传到质量问题,从普通食品到贴身用品,主播们口中的“福利”成了吞噬消费者健康与信任的深坑。

这场以诚信为代价的流量游戏,终将所有人推入深渊。

封号

曾经在直播间封神称王的主播们,如今纷纷走向了封号的终局。

他们的套路在监管的重拳和消费者的觉醒面前,彻底走到了尽头。

面对质疑,东北雨姐团队选择暴力围攻打假者,辛巴上演五次“退网-复出”的循环戏码,试图用眼泪挽回信任。

小杨哥则低调转型,试图通过海外平台另起炉灶,这些危机公关手段,成了套路教学的终极反面教材。

或许大家会好奇,同罚不同命,为何三只羊能够翻身,东北雨姐为何难以翻山。

殊不知,并不是整改这么简单。

1. 整改的态度。

三只羊砸钱重塑品控体系,而东北雨姐被罚后名下的5家企业注销3家,老蒯更是秘密注销12家空壳公司逃避税。

2. 人设崩塌

东北雨姐的“虚拟”的人设,一旦崩塌,将会大厦倾倒,一旦被揭穿则是“负资产”。

三只羊虽然是“搞笑带货”,但并没有存在欺骗,再加上粉丝包容性高,如此一来,它有足够的时间翻身。

这一次,国家也直指这个行业的痼疾,任何套路都敌不过国家的铁腕整治。

央视重磅批评、市监局开出罚单,直至国务院直接点名封杀,监管层层升级。

《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着行业野蛮生长时代的终结,国家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劣迹主播实施长期重点监管,彻底断了他们改头换面、重操旧业的念想。

消费者也觉醒了,5年内直播投诉暴增,网友更是直呼:“先把假一赔万的钱赔了,再谈复出!”

从平台顶流到官方黑名单,从日进斗金到全网封禁,这些主播用亲身经历证明:所有欺骗消费者的套路,终点都是封号。

流量为王的口号,终究要让位于诚信为本的法则。

写到最后

随着国家重拳整治和劣迹主播的退场,直播行业正经历一场刮骨疗毒般的重生。

虚假人设和套路话术逐渐失效,行业竞争的核心终于从“演技”回归到“产品”。

平台在监管压力下不断完善审核机制,劣质商品和虚假宣传无处遁形。

网红门也必须认清楚:人设红利终将褪色,唯独有责任担当才能留住网友的心,否则顶着“网红”的光环,也不过是空梦一场。

所以,这场“审判”并没有谁是赢家,只有清醒者才有未来。

参考资料

新规观察!《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首次规范直播选品原则要求 市场监管半月沙龙2025-06-15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8

标签:财经   大网   国务院   老百姓   央视   套路   消费者   虚假   封号   国家   重拳   红薯   流量   演技   木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