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又有人凌晨感叹:“成年人的崩溃,从对生活毫无感觉开始。”没错,越来越多的人,活成了一杯白开水——温吞、无味、烧不开一丝热气。
人到中年,最难熬的不是苦,不是累,而是心里没有了波澜,就像一池死水。工作日复制粘贴,早九晚五,两点一线;家庭里上有老下有小,被责任勒得喘不过气。好像每一天睁眼都是闹钟催促,日子过得像脚本早被写好了,只能照着演。
你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发自内心地笑过,更别提心跳加速的兴奋,眼睛发亮的渴望。偶尔朋友聚会,大家谈论起最近的心情,十个人里有九个都说:“最近没什么感觉,除了困,就是烦。”
可说到底,人来人往这几十载,走到人生下半场,究竟该怎么活?我的答案很简单:尽量去做那些会让你有“生理性反应”的事情。什么意思?就是那些能激起你的感官,让你鸡皮疙瘩掉一地、让你想哭、想笑,甚至想呐喊的事。那一刻,血液沸腾,全世界都鲜活了起来。
为何我们越来越冷漠?
你有没有发现,小时候哪怕是吃到一根奶油冰棍都觉得天降大喜,长大后却很难再有什么能让自己开心一整天。因为我们慢慢学会了用理性掩埋 ** ,把情绪收在抽屉里,过一天算一天。
林夕在《单车》里写:“人的身体会记住,那一刻的心跳。”可多少人,一年到头也找不到那种会让自己心跳的事情。久久没有被生活“碰醒”,身体和灵魂都陷进了一滩软泥里。
工作里盯着屏幕八小时,麻木地敲着键盘,看工资单上涨幅度如蚂蚁爬树,用假笑应对老板家长式的关怀。回到家里,不过是忙碌的另一种延续。很多时候,我们太习惯了承担与隐忍,直到失去了与生活互动的能力。
让自己热起来
英国作家毛姆说:“自由生活的秘诀在于,勇敢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那些活得有滋有味的人,从不会把人生的方向盘交到别人手上。他们总能随时切换频道,主动给自己找点儿心跳加速的事做。
比如,有人为了一场音乐节拼命抢票,去了以后跟着全场放声大合唱,满头大汗只觉畅快淋漓。还有人工作之外去学冲浪、滑雪,下坡的瞬间像在飞翔。也许有人觉得“太折腾”,但只有当汗水顺着脸颊流下,身心都被唤醒时,才会明白什么叫“活着”。
其实不需要扔下全部、去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哪怕只是约三五好友,去KTV高歌一曲,或者深夜独自去江边散步,看城市灯火阑珊,都能让你暂时跳出惯性的轨道,重新感受到“此刻”的存在。那一瞬间,情绪炸裂,灵魂醒了,小宇宙都发光发热了。
别让下半场重复上半场
有句话说得好:“热爱生活的人,连空气闻起来都是甜的。”人生下半场,要说多难,其实最难的是活得太像别人,忘了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我们总是为了身份、为了标签拼命饰演,结果日子过着过着,只剩下一具行走的躯壳。
建议你,每个月都试一次没试过的小乐趣。哪怕是去美术馆体验下现代艺术的离经叛道,或是跟孩子一起疯跑、跳跳舞,让自己心中那团破旧但还带点火苗的童心,再燃一把。人生不怕衰老,怕的是失去对美好事物的期待。
想哭就流泪,想笑就放声,用肉体和灵魂互动这个世界。电影《触不可及》里说:“只要你试着感受生活,就永远不会真的老去。”别让每天只剩三件事:吃饭、挣钱、睡觉。
生活需要“心跳”
人到中年,英雄梦该有——但更要有飞蛾扑火的冲动。别再关心世俗的衡量标准,要记得:你能为自己制造悸动,就意味着你还活着,还能翻盘。输了钱财可以再挣,丢了心跳才真划不来。
想吃什么放纵一顿,想爱谁就全力深爱,站在人生的舞台上别当观众,拉起帷幕,自导自演。毕竟,人生最后只有你是主演,没有第二个你。
人生下半场,愿你去尝试所有能让身体“起反应”、能叫醒心灵的趣事,别怕折腾,别嫌麻烦。唯如此,才能在人潮汹涌中活出属于你自己的光芒和热度。*
你的年纪正好,时间刚刚,对世界的好奇和渴望还未迟暮。试一试,去闯一闯,也许下一次心跳,就在不远处等着你。
更新时间:2025-09-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