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乱华时期,是谁挽救了濒临灭族的汉民族?请记住我们的英雄!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避寒

编辑|避寒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人明明打赢了仗,最后还是输了?

公元4世纪初,北方汉人从1200万锐减到400万,这不是战争,是屠杀。

祖逖、谢玄、刘裕,三个名字,三次机会。他们拿命换来的每一寸土地,都在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真相,打仗容易,改变制度太难。

祖逖拿着破铜烂铁北伐

311年,洛阳陷落。

祖逖带着数百户乡亲南渡,路上盗匪四起,流民互相劫掠,他把自家车马让给老弱,粮食药物全拿出来分。就这样,几百户人安全到了江南。

到了京口,祖逖去找司马睿。

"给我兵,我去收复中原。"

司马睿在想什么?他在想怎么平衡王家和谢家的势力,在想怎么让江南士族接受他这个外来户,北伐?那是什么东西能吃吗?

最后给了什么,千人的粮饷,3000匹布,兵器盔甲?一件没有。

313年,祖逖带着这点家底渡江,船到江心,他抽出剑敲着船舷:"祖逖如果不能赶走胡人收复中原,就像这大江一样有去无回!"

这不是演讲,是赌命。

到了淮阴,先铸兵器,自己招人,招了2000多,就这点家底,往北打。

打谁?

先打坞堡

这些坞堡是什么?是没能南渡的流民和豪强组成的半军事组织,他们自保,也互相火拼。

祖逖打下一个坞堡,收编青壮,抢粮食,学者陈寅恪后来考证,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说不定就是这些坞堡

积累够了兵力,开始硬碰石勒的后赵军队。

祖逖怎么打的?不养闲人,有功当天就赏,自己吃穿简朴,督促百姓种地。子弟跟普通士兵一样干活,还收埋路边的枯骨,办祭祀。

有一次开庆功宴,一个老人哭着说:"我们这些老头子,又有了父母官,死也值了!"

黄河以南,收复了。

东晋朝廷怎么做的?

派了个吴人大将来监视他。

因为你祖逖势力太大了,我们不放心

祖逖看着朝廷里那帮人明争暗斗,国事越来越烂,气得吐血,死在雍丘大营,他死后,收复的土地全丢了

你说这是谁的错?

谢玄建了支"正规军"

377年,形势更危险了。

前秦苻坚统一北方,随时要打过来,东晋怎么办?

谢安想明白了一件事,没有自己的部队,说话永远不硬气

他推荐侄子谢玄去广陵,组建一支新军。

为什么选广陵和京口?那里有大量从北方逃来的流民。这些人背井离乡,吃够了苦头,恨不得立刻打回老家,有多强烈的愿望,就有多强的战斗力

谢玄到任后干了什么?

招人,刘牢之、何谦、高衡、田洛,一个个猛将投奔过来。这支部队叫"北府兵",因为京口在建康北边,所以叫北府。

练兵,练到什么程度?百战百胜,前秦人听到北府兵的名字都怕

379年,前秦军队打彭城。谢玄率军解围,用了一招声东击西。

他派人潜水进城报信,那个叫田泓的小将被抓了,前秦军用钱收买他,让他对城里喊"南边的援军已经垮了",田泓答应了。

到了城下,他扯着嗓子大喊:"南边的援军马上到,我单人来报信被抓了,你们一定要守住!"

前秦军当场把他杀了。

城里守军士气大振,谢玄又放出消息要打前秦的粮仓,前秦军慌了,回头去保粮仓,彭城之围就解了

这叫什么?这叫会打仗。

383年,苻坚亲自带兵南下,号称百万大军,旌旗千里。

谢玄手里多少人?8万

十月,前秦军占领寿阳,苻坚站在城楼上往南看,看到晋军阵型严整。再看远处的山,草木都像是晋军埋伏,这就是"草木皆兵"的出处

谢玄派人去说:"你们军队离水太近,退后一点,让我们渡河决战,不好吗?"

苻坚手下都说别上当。

苻坚说:"让他们渡到一半,我们骑兵冲上去砍,必胜。"

结果呢?秦军一后退,停不住了,谢玄抓住机会,晋军猛冲过去,苻融的马倒了,死在乱军中。朱序在秦军后面大喊:"秦军败了!"

秦军真的崩了。

逃跑的士兵听到风声和鹤叫,都以为是晋军追来了,饿死冻死的占了十之七八。

淝水之战,赢了。

谢玄想继续北进,收复更多失地。

朝廷怎么说?

为什么停?因为谢氏势力太大,皇帝和司马家族怕了

淝水之战后不到两年,谢安被调离京城,三年后,谢玄被调到会稽当内史,兵权没了

北府兵呢?逐渐解体,分散到各地,再也不成系统

你品品这个逻辑,打赢了,反而更危险

刘裕差一点就统一了

刘裕是谁?

京口街头的混混,年轻时卖草鞋,赌钱,穷到娶不起老婆,这种人按理说一辈子就这样了

399年,孙恩起义,刘裕参军,在刘牢之手下干活。

一次侦察任务,刘裕带着几十个人遇到几千叛军,怎么办?

他抽出长刀往前冲,砍死好几个,叛军一看这人是疯子,往后退,一退就崩了,几千人被他一个人追着跑

这一仗,刘裕出名了。

404年,桓玄篡位,北府兵惨遭清洗,刘裕是少数活下来的人之一

为什么桓玄不杀他?因为刘裕资历浅,威胁不大

桓玄没想到,刘裕在京口发动政变,几千人打进建康,恢复了东晋。

这时候刘裕明白了,想要站稳脚,必须建功业

409年,刘裕第一次北伐,打南燕。

慕容超守广固城,刘裕围了大半年,城里人想投降,慕容超不同意,最后城破,3000慕容王室子弟全被杀,南燕灭亡。

416年,刘裕看准后秦内乱,发动第二次北伐。

这次北伐,打得太精彩了。

王镇恶率先锋军深入敌后,粮草跟不上,到了弘农,军队没粮了。王镇恶亲自去劝说当地百姓,百姓抢着送粮食,说"军粮又充足了"

417年8月,攻克长安,后秦灭亡

三秦父老堵在门口,流着泪说:"我们一百年没见到汉人的军队了,长安十陵是你家祖坟,咸阳宫殿是你家房子,你要走去哪儿?"

刘裕听了,心里难受。

可他必须走。

为什么?因为留在后方的刘穆之死了,刘穆之是刘裕最信任的人,负责打理后方,他一死,建康那边乱了。

门阀士族开始动心思了

刘裕留下一万人守长安,大军南撤。

北魏的谋士崔浩早就料到了,他对拓跋嗣说:"刘裕很快会撤,关中迟早是咱们的。"

为什么这么肯定?

因为崔浩看透了,刘裕和东晋士族之间的裂痕太大了。刘裕是寒门出身,一辈子被士族看不起,他当权后大肆提拔寒门子弟,士族恨他入骨。

你在前线打生打死,后方随时可能变天

这仗还怎么打?

果然,刘裕刚走,长安就丢了,赫连勃勃的夏国军队攻进长安

418年,关中再次沦陷。

刘裕留下的战果是什么?洛阳和河南守住了,他在黄河边建了4个军镇,拱卫中原。

420年,刘裕废掉晋恭帝,建立刘宋。

有人说他北伐是为了篡位,这话站不住脚。他在北伐之前,已经平定孙恩、桓玄、西蜀、卢循、刘毅,功劳够大了。想当皇帝,随时可以,为什么非要去关中冒险?

史书记载,刘裕打算422年再次北伐,打北魏。

422年5月,刘裕病死,北伐计划取消

赢了战争输了制度

说到这里,我们该问一个问题了。

这三个人到底输在哪儿?

祖逖有兵有将,打下黄河以南。输在哪儿?输在东晋朝廷不支持,士族内斗

谢玄有北府兵,淝水之战以少胜多。输在哪儿?输在打赢之后被收兵权

刘裕最厉害,灭两国,收复两京。输在哪儿?输在后方不稳,门阀士族不配合

你发现没有,他们面对的不是战场上的敌人,是江南士族的偏安心态

这些士族在江南分到了田地,建立了庄园经济,北方?那是故乡,是情怀,可情怀能当饭吃吗?

回到北方,就要重新分配利益,谁愿意?

北伐的将领立了功,就要封官给赏,凭什么一个泥腿子功劳比我世家子弟还大?

你看,这就是矛盾的根源。

祖逖死后,朝廷派谁接班?他弟弟祖约,祖约后来干了什么?叛乱了

北府兵解体后,变成了什么?变成门阀争权的工具,谁掌权谁用。

刘裕建立刘宋后,打压门阀,重用寒门,这才是南朝第一个强盛的朝代。可他一死,接班人守不住,慢慢又回到老路。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南北对峙的格局,定了。

统一天下的机会,从祖逖、谢玄、刘裕手里,一点点溜走了

不是他们不够强,是这个体制容不下他们太强。

有时候,杀死英雄的不是敌人,是自己人

你要问我这段历史的意义是什么?

它告诉我们个人的勇武可以改变战局,改变不了结构

祖逖拿着千人粮饷,铸兵器招兵,一路打到黄河,这是个人的极限

谢玄组建北府兵,淝水之战创造军事奇迹,这也是个人的极限

刘裕从街头混混到灭两国收两京,这还是个人的极限

可他们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东晋朝廷不想统一天下

士族要的是安稳,是既得利益,北伐胜利了,他们的好日子反而到头了

所以,每一次北伐的成果,都守不住

今天我们回头看这段历史,该记住什么?

记住那些拿命去拼的人

记住祖逖在淮阴铸兵的日日夜夜。

记住田泓在城下喊出的那句话。

记住淝水边北府兵的冲锋。

记住三秦父老流着泪说的"你家祖坟在这儿"。

也记住一个教训,没有制度变革的支撑,英雄只能是悲剧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中国五胡入华与欧洲蛮族入侵》(2021年3月)

百度百科:《五胡乱华》《祖逖北伐》《淝水之战》《刘裕北伐》词条

澎湃新闻·私家历史:《一个家族的北伐:祖逖北伐与东晋门阀体制管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3

标签:历史   汉民   时期   英雄   士族   东晋   门阀   长安   朝廷   关中   江南   前秦   流民   寒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