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怎么自己开了?”
2024年7月的一个深夜,安徽合肥的陈先生被一阵冷风吹醒。他揉着眼睛走向客厅,却发现大门敞开,监控里空无一人——是智能门锁在凌晨“自动开门”,将他从睡梦中惊醒。
这不是孤例。从人脸识别误开外卖员,到高考生被锁家中错过考试;从可视屏罢工到电池耗尽困人门外……智能门锁,这个本应守护安全的“智能卫士”,正因频发故障成为消费者心中的“定时炸弹”。
▲网友“吐槽”智能门锁。社交平台截图
今年8月,一位网友发帖称,自家智能门锁竟将外卖员的人脸识别为“主人”,直接开门放行。视频中,外卖员站在门口愣了几秒,随即推门而入,网友在屋内惊呼:“这锁是‘叛变’了吗?”
更惊险的案例发生在高考期间。6月7日,湖北武汉一名考生临考前被智能门锁故障困在家中,家长尝试更换电池无果,只能报警求助。消防员破拆门锁后,考生才得以赶赴考场。家长心有余悸:“用了3年第一次出问题,差点耽误孩子一辈子。”
▲徐女士提供的视频截图
而凌晨“自动开门”的案例,更让消费者后怕。今年4月,江苏省消保委盘点智能家居“伪智能”陷阱时提到,多名消费者反映智能门锁在深夜无端开启。安徽蚌埠的张女士称,10月7日凌晨3点39分,家门突然自行打开,监控显示门锁未受外力干预。“一觉醒来门是开的,整个人都崩溃了。”她在社交平台发帖称。
尽管“方便”是消费者选择智能门锁的主要原因,但实际使用中,烦恼远超预期。
“安装不到1个月,可视屏就罢工了。”北京的徐女士向新京报记者投诉,她家购买的唐人街品牌智能门锁,按下按钮后屏幕显示“摄像头打开失败!请检查排线”。工人上门更换显示屏后,却未解释故障原因。“新换的屏幕和原来不一样,工人说‘之前的是应急安装的,不匹配’,那为什么一开始要装?”徐女士担忧,“之后还会出问题吗?”
▲一位网友称“自从装了智能门锁,我更没安全感了”。社交平台截图
电池问题更是投诉重灾区。使用某牌智能门锁10年的安先生发现,“后期电池消耗特别快”,售后检查后称是主板问题,最终换了锁。苏女士的某牌智能门锁则因电量低导致指纹识别不灵敏,“有时候按半天开不了门,急死人。”
租房的王女士更尴尬:“有一次门锁没电,我被锁在门外,电池在屋内侧,只能借充电宝应急。”而赵女士则担心安全性:“中介装的智能锁按键不灵敏,换电池的卡扣紧得抠不出来,生怕哪天彻底打不开。”
今年6月,一位消费者投诉某牌Q3EMP智能锁“早晨无法从外打开,维修人员到场后称是门的问题,拒绝承认产品质量缺陷”。“售后说辞让人反感,对家人安全无法保障。”该消费者称。
更严峻的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今年公布的抽查结果显示,244批次电子门锁中,57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高达23.3%。其中,28批次产品阻燃性能不达标,1批次涉嫌假冒,厂名厂址标注缺失等问题突出。
面对智能门锁的种种问题,消费者该如何避坑?
中国建材流通协会会长秦占学建议:“首先要明确需求,别被噱头功能迷惑,比如可视、监控其实和电子猫眼功能重复;其次,别贪便宜,网上产品良莠不齐,要查看质检认证证书;最后,选大品牌,售后更有保障。”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周军提醒:“300元的锁和几千元的锁,材质、工艺、安全性差别很大。购买时要关注核心参数,比如锁芯等级、防撬报警功能。”
从事开锁修锁多年的万师傅则强调:“尽量从有公安备案的师傅手里购买,或选有实体店的品牌。大品牌销量高,线下师傅响应更快,出了问题能及时解决。”
来源:新京报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