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10月会议刚落幕,外界焦点已从落地的25基点降息,转向内部吵得不可开交的下一步分歧。
鸽派理事米兰接连发声,力主一次降息50基点稳经济;鹰派施密德却直接投出反对票,担心通胀反弹。
主席鲍威尔一句话浇凉市场:12月是否降息,现在没谱,毕竟政府停摆让关键数据断了档。

咱们先把这两个“大招”剥明白,别被“联邦基金利率”“缩表”这些词唬住。
说白了,美联储就是美国的“央行爸爸”,它的每一步操作,都在给市场发钱或者收钱。这次它一下出了两招,每招都藏着门道。
第一招,降息。
把银行之间互相借钱的“联邦基金利率”,从4.00%-4.25%降到了3.75%-4.00%。这已经是自2024年9月以来第五次降息,而且是连着两个月都在降,跟市场猜的一模一样。
你可能会问,银行借钱便宜了,跟我有啥关系?举个例子,美国的房贷利率、企业贷款利息,都跟着这个利率走。
银行拿本钱的成本低了,就可能给企业少收点利息,企业敢扩大生产了,员工工资说不定就涨了;美国人买房的房贷压力也小了,楼市一活,相关的产业链都能沾光。
咱们买的那些重仓美国科技股的基金,也能跟着喘口气。
第二招,停缩表。
从2022年开始,美联储就一直在搞“缩表”——简单说就是“清库存”,手里的国债、房贷抵押证券到期了,不再买新的,让这些资产“自然消失”,慢慢把6.6万亿美元的“家底”缩小。
现在它宣布12月1日就停手,以后那些到期的房贷抵押证券,收到的本金不再闲置,全拿去买短期国债。
这相当于给市场递了个话:“我不收钱了,还会把钱重新投回市场。”
说句实在话,这次操作比2019年那回稳多了。
六年前美联储是啥情况?隔夜利率突然跟坐火箭似的往上飙,银行之间都不敢借钱了,它才手忙脚乱地“救火”,紧急往市场撒钱。
这次是提前看明白风向,主动踩了刹车,就是怕再出乱子,给市场吃颗定心丸。

你发现没,美联储从来不会无缘无故变卦。
之前还说要年底再决定停缩表,现在突然提前,核心就一个:市场的“钱袋子”快见底了,再不收手就要出问题。
我跟你讲,缩表看着复杂,本质就是美联储“收钱”。
2008年金融危机和后来的疫情,它为了救市,疯狂买国债、买房贷证券,把市场里的“坏账”揽到自己身上,资产盘子一度冲到9万亿美元。
从2022年开始,它觉得经济缓过来了,就开始“反向操作”——手里的证券到期了不续买,把银行存在它那儿的“备用金”一点点收回来,这就是缩表。
但钱这东西,收得太狠就容易“缺血”。
现在美国银行存在美联储的“备用金”(也就是准备金),已经从2022年4万亿美元的高峰,降到了2.93万亿美元。
而市场平稳运行的“安全线”大概是2.7万亿美元,现在已经离红线没几步了。
更要命的是,之前用来当“缓冲垫”的货币市场基金存款设施,现在几乎被掏空了。
就像你家里的冰箱,之前冷冻室还存着肉,现在冷冻室空了,冷藏室的菜也快吃完了,再往外拿就要见底了。
2019年的教训就在眼前,当时美联储就是没算准,把准备金抽得太狠,结果隔夜利率一下飙到10%,银行之间互相“逼债”,差点引发流动性危机。
最后没办法,美联储紧急砸了几百亿美元进去,才把场面稳住。
这次提前停缩表,说白了就是怕重蹈覆辙——与其等着火了再救火,不如提前把灭火器备好。

政策一出来,金融市场直接上演“心跳加速”戏码。开盘的时候,交易员们跟打了鸡血似的,美股直线冲高,黄金也跟着往上蹦,不少人都以为要迎来“大牛市”。
结果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一句话,直接把所有人浇了盆冷水。这位美联储主席放了句“狠话”:12月会不会再降息,现在根本说不准。
为啥这么说?因为美国联邦政府之前停摆,关键的就业数据、通胀数据都断更了。就像医生看病没了化验单,根本不敢随便开药。
美联储没有数据当支撑,自然不敢把话说死,怕后面经济形势变了,自己打自己的脸。这话一落地,交易员们立马“急转弯”,之前押注12月降息的人跑了一大半。
等到收盘的时候,美股早就没了开盘的劲儿:道琼斯指数跌了0.16%,标普500平盘收尾,也就纳斯达克指数靠着科技股撑场面,涨了0.55%。
这里面最亮眼的要数英伟达,直接大涨近3%,总市值稳稳站在5万亿美元以上——毕竟芯片需求摆在那儿,硬实力才是王道。
黄金的表现更刺激,盘中一度摸到4000美元/盎司的大关,不少炒黄金的人都开始喊“破纪录”,结果转头就往下掉,最后收在3929.65美元/盎司,跌了0.56%。
反倒美元趁机涨了一波,指数爬到99以上。
咱们普通投资者看着这上蹿下跳的曲线,是不是都有点懵?其实说白了就一句话:美联储给了“宽松”的大方向,但下一步怎么走,全看后面的数据脸色,节奏根本定不下来。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次会议最有意思的不是决议本身,而是美联储内部的“分裂”——居然出现了“鹰派”“鸽派”对着干的罕见场面。
这两派就像家里的两个主事人,一个想省钱防风险,一个想花钱促发展,谁都不服谁。一边是“激进救市派”理事斯蒂芬·米兰,连续两次会议都喊着要“下猛药”,主张一次降50个基点。
他觉得现在经济下行风险太大,企业投资意愿低,就业率也有下滑苗头,不赶紧放水刺激,说不定就要出大问题。
另一边则是“通胀盯防派”堪萨斯城联储主席施密德,直接投了反对票,坚决不同意降息。
他的理由也很实在:现在通胀虽然降了点,但离2%的目标还有距离,一旦降息太猛,物价可能又要反弹,到时候普通老百姓买菜、加油都要多花钱,之前的控通胀努力就白费了。
这种两边对着干的情况,上次出现还是2019年9月。
就连“停缩表”这件事,内部也没达成一致。
监管副主席鲍曼觉得,现在6.6万亿美元的资产盘子还是太大,美联储管得太多,反而会干扰市场自己的节奏,应该再缩一缩,让市场自己“走路”。
但理事沃勒却觉得现在的规模刚好,他打了个比方:“这就像给银行留够了零花钱,能防止它们在缺钱的时候到处‘找零钱’,避免市场乱成一锅粥。”
说句实在话,这种分歧恰恰说明,美联储现在也是“走一步看一步”。
停缩表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一堆难题等着解:啥时候重新开始买债券?买国债还是买房贷证券?这些问题现在都没有答案。
尤其是政府停摆导致数据“断供”,美联储就像蒙着眼睛开车,只能慢慢挪,生怕一脚油门踩错了方向。

美联储的大招看着热热闹闹,本质就是给快“缺血”的市场“续口气”。
咱们普通投资者别光盯着盘面的涨跌一惊一乍,得看透背后的逻辑:钱袋子的松紧才是根本,现在政策方向定了,但节奏全是未知数。
数据断档的时候,千万别瞎跟风炒热点,不管是追美股还是买黄金,都容易当“接盘侠”。
记住,市场缺的不是钱,是确定的方向。
与其在波动里赌运气,不如沉住气等数据出来,手里有粮,心里才能不慌——这才是普通人最稳的理财门道。
更新时间:2025-11-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