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作为中国第一个记录入正史的少数民族政权,其立国崛起之路是充满了艰难曲折的历程,作为北魏政权的立国之君拓跋珪,他的一生更是在险象环生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度过。
艰难曲折的童年经历
五胡乱华时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苦难深重极其耻辱的一段历史,先后有氐、匈奴、羯、鲜卑、羌建立的成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后凉、北凉、南凉、代、北魏、西秦、大夏、仇池、土谷浑等政权,当然也有包括汉人建立的前凉、西凉、冉魏、北燕政权,先后几十个政权连年混战,百姓生灵涂炭。
拓跋珪的父亲拓跋寔为代国国君拓跋什翼健的世子,拓跋珪的奶奶是前燕慕容皝之女,母亲是鲜卑贺兰部首领之女。
公元371年,代国辅相长孙斤意图谋反,在宴会上准备刺杀拓跋什翼健,身为代国储君世子的拓跋寔挺身而出与长孙斤近身格斗,身受重伤,不久之后因伤重不治而亡,此时的拓跋珪还在娘胎之中未出生。
公元376年,苻坚在匈奴铁弗部首领刘卫辰的帮助下出兵灭掉了代国,拓跋什翼健带领残余部族逃往漠北。不久代国发生内乱,拓跋什翼健庶长子拓跋寔君,在拓跋什翼健之弟拓跋孤之子拓跋斤的鼓动下,发兵突袭了拓跋什翼健,在混战之中,拓跋什翼健被自己儿子拓跋寔君所杀,其余诸子也在内乱之中被杀死。
拓跋家族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拓跋家族诸多部落随即向关中的前秦政权投降。苻坚发兵镇压了代地鲜卑拓跋部落的反抗势力,活捉了拓跋寔君和拓跋斤等人,此二人由于对自己的手足兄弟举起了残忍的屠刀,苻坚生平又非常痛恨这种不忠不孝之人,遂将这二人五马分尸。
苻坚将拓跋家族的人悉数迁往了长安,将原来代国的领地一分为二,分别由匈奴铁弗部的刘卫辰以及鲜卑独孤部的刘库仁来统领。这个刘卫辰的匈奴铁弗部和刘库仁的独孤部之间有很深的世代仇怨,苻坚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苻坚前秦政权主体民族氐族人口太少,想要一口吞掉代国这个鲜卑人为主体的部落,苻坚没有足够的兵力来镇守此处,让两个有世仇且实力相当的部族分领代国,权宜之下只得玩这一套制衡之术。
苻坚为了确保代国各方势力达到均势,还留了一着后手,他把拓跋什翼健的孙子拓跋珪留在了独孤部,拓跋珪是鲜卑人建立代国的正嫡后裔,有他在,日后铁弗部和独孤部两个部落万一失去掌控,还有这个拓跋珪这个第三股势力可以拿出来抗衡,使代国这片土地始终维持势力均衡。
这一年拓跋珪六岁,他跟随母亲贺兰氏栖身在独孤部。拓跋什翼健是刘库仁的舅舅,拓跋珪按辈份是刘库仁的表侄子,刘库仁很是同情拓跋珪的遭遇,所以在独孤部他给予了拓跋珪一家人很大的照顾。
公元383年,苻坚在淝水之战惨败,原来臣属于前秦的各方势力又重新瓜分了北方天下。慕容垂带领鲜卑慕容部落重新建立燕国,史称后燕,刘库仁感念当初苻坚的恩德,率兵进攻慕容垂的后燕,结果被慕容垂击败,刘库仁本人也被杀死。
刘库仁之弟刘眷继任独孤部首领之位,之后刘库仁之子刘显袭杀了其叔父刘眷,做了独孤部首领。
刘显以非正常手腕坐上独孤部首领之位,地位极其不稳固,何况在独孤部还有个位拓跋鲜卑正宗的嫡系后裔,这让有着极强权力欲望的刘显如鲠在喉。
刘显对拓跋珪动了杀心,拓跋珪母亲贺兰氏敏锐的察觉到这一动向,带领拓跋珪逃出独孤部,投奔到自己娘家贺兰部去了。
刘显派精锐骁骑一路追杀拓跋珪的部族,但此时刘显面临的局面也不容乐观,独孤部内部人心不服,外有世仇匈奴铁弗部虎视眈眈,贺兰部一直以来实力不弱,贸然去整个贺兰部开战也没有必胜的把握,拓跋珪幸运的躲过一劫。
少年拓跋珪开始领导部落走出困境
拓跋珪随母亲来到贺兰部后,在这里是处处受到压制,生活过得并不如意。
贺兰部首领贺讷的母亲是拓跋什翼健之女,是拓跋珪的亲姑姑,贺讷是拓跋珪的亲舅舅(鲜卑人的婚姻伦理观念跟汉人有很大的差异)。
苻坚死后,北方各方势力纷纷脱离前秦的掌控,建立自己的政权,慕容鲜卑在慕容垂和慕容永的带领下分别建立了后燕和西燕政权,羌人姚苌取代苻坚建立后秦,苻坚的大将吕光建立了后凉政权。
公元386年,拓跋珪十六岁,在其拓跋旧部和舅舅贺讷的支持下,拓跋珪在牛川继代王之位(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南),建元登国,正式向世人原告恢复代国。不久之后,拓跋珪又改称魏王,因为曾经的代王是曾经西晋赐予的封号,拓跋珪想开创属于自己的新时代,从政治称号上要与西晋赐予的封号做个割裂了断。
贺兰部曾经在代国也是实力不容小觑的一个大部族,其部落首领分领代国东部大人之职。贺讷的从弟贺染干认为拓跋珪是曾经代国拓跋什翼健的正嫡后裔,是一杆旗帜,其影响力深入人心,尤其是拓跋珪已经建元称国,留在贺兰部时间久了,恐怕会鸠占鹊巢。
拓跋珪虽说已经称王,但毕竟还是在自己舅舅贺兰部地盘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在军国大事上还是处处要看着贺兰部贵族的脸色行事。
贺兰染干忌惮拓跋珪在部落的影响力,怕有一天贺兰部彻底失去掌控,于是就密谋要杀掉拓跋珪。贺兰氏在得知自己弟弟的阴谋后,就怒不可遏的训斥染干,拓跋珪的姑母也是极力保护拓跋珪的安全,这才使得拓跋珪的拓跋部落逃过一场劫难。
在贺兰部这一段痛苦的经历,也使得拓跋珪日后在关于北魏拓跋家族册立储君时产生了扭曲变态的心理,以至于立下了一条十分残忍的祖制“立子杀母”,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太子母族势力过于强大,祸乱朝纲。
拓跋珪深知靠着别人的保护不是长久之计,打铁还需要自身硬,拓跋珪带领拓跋旧部离开了贺兰部,回到了代国的故地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
拓跋珪与拓跋窟咄之间的较量,谁才能代表拓跋鲜卑的正统。
拓跋珪占据了代国故地盛乐,经过了这几年的休养生息,鲜卑拓跋部落已经恢复了部分元气,这让曾经想置拓跋珪于死地的刘显如坐针毡。
拓跋什翼健有十几个儿子,光嫡子就有十多个,在庶长子拓跋寔君那次屠杀中,拓跋什翼健失去了几个儿子,但是还有几个儿子被带到了长安,在苻坚的监视中生活,拓跋窟咄就是其中一个。
前秦政权崩溃后,拓跋窟咄跟随慕容永东迁,慕容永建立西燕政权后,任命拓跋窟咄为新兴太守。
刘显把拓跋窟咄请回独孤部,并承诺帮助他恢复代王之位,准备借兵帮助拓跋窟咄灭掉拓跋珪。
这一下出现了两个代表鲜卑拓跋家族正统地位的人物,让原代国旧部中诸多小部落首领开始摇摆不定。有一些部落开始公开支持拓跋窟咄,拥戴其取代拓跋珪的位置。
最麻烦的是,原先跟随拓跋珪辗转各部落的近臣也有立场不稳固的人,拓跋珪的近臣于桓等人图谋叛乱,准备投靠拓跋窟咄。拓跋珪部落内部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考验,人心浮动,拓跋珪担心展开杀戮会引起内部更大的问题。拓跋珪忍让再三,于桓等人开始鼓动更多的人叛逃,拓跋珪最终下定决心将于桓等人斩杀。
拓跋珪担心部落内乱会失控,于是率领部众翻越阴山,再度投靠舅舅贺兰部。与次同时,拓跋珪还派出使者向后燕的慕容垂求助,慕容垂算起来还是自己父亲拓跋寔的亲舅舅。慕容垂也算是一代枭雄,他冷静的分析局势后,觉得独孤部目前在代地一家独大,维持代地多方势力并存,更符合后燕的利益,于是果断的派出自己儿子慕容麟率六千人帮助拓跋珪。
要说拓跋珪日后为什么会疯狂限制太子储君母亲一族的势力,大概是自己被母亲贺兰部彻底搞伤心了。在拓跋珪苦等燕国大军过来支援的时候,自己的舅舅贺染干,曾经想杀掉拓跋珪的那个人,假借着拓跋窟咄的旗号,进攻拓跋珪北部的各部落。拓跋珪亲封的北部大人叔孙普洛带领的几个部落被打的猝不及防,万般无奈之下,率部众投奔了兄弟铁弗部的刘卫辰。
拓跋珪的部众大乱,好在慕容麟率领大军及时赶到,稳定了拓跋珪的心神,双方在牛川会师。
拓跋珪的大军和慕容麟的大军与拓跋窟咄、刘显的联军展开激战,拓跋窟咄是个草包,根本没有作战经验,刚一交战,见到拓跋珪大军来势汹汹,攻势凌厉,整个人都吓坏了,便开始撒丫子逃跑。
拓跋珪见拓跋窟咄溃逃,敏锐的抓住战机,率部众穷追猛打,不给其任何喘息的机会。
拓跋窟咄恢复代国的梦想算是被拓跋珪彻底击碎了,慌不择路的拓跋窟咄投奔到了独孤部的死敌匈奴铁弗部去了,刘卫辰二话不说将其给杀掉了。
拓跋珪收拢了原先投靠拓跋窟咄的部众,给予了这些鲜卑部落妥善的安置。
这场拓跋家族正统地位的争夺,以拓跋珪大获全胜收场。慕容麟班师回燕国,临别前,他和拓跋珪依依不舍的道别,这个十六岁的国君少年,让慕容麟十分欣赏,殊不知这一别,十年后再相见的二人就是生死仇敌,还发生了一场关乎历史走向的国运之战。
有了燕国这个强大后援的支持,拓跋珪立国的底气就更足了。
不久之后,拓跋珪和慕容垂联合夹击独孤部,不断地向独孤部进攻。独孤部西有匈奴铁弗部的进逼,北有拓跋珪,东有慕容垂,三面夹击之下,独孤部不得已向南部退缩。
公元387年,刘显被拓跋珪打击的无招架之力,率部众向南逃,投奔到西燕的慕容永那里,强盛的独孤部被拓跋珪彻底吞并。
#以书之名#
更新时间:2025-04-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