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拿到工资就想给自己置办一身过冬的行头,打开手机一看全是千元起步,咬牙买回来穿两天就后悔得想撞墙。冬天买衣服简直就是一场大型赌博,很多衣服看着厚实其实漏风,看着时髦其实土气,最后钱花出去了,人还在寒风里瑟瑟发抖。

那种穿几次就想扔的衣服,真的是衣柜里的“吞金兽”,特别是下面这8种典型的“美丽废物”,谁买谁是大冤种。

咱们先说最贵的羽绒服,很多人几千块买回家,洗了一次就不暖和了,里面的毛全缩成一团。其实这真不怪你洗得不对,而是你买的时候就被坑了,以前老国标看含绒量,现在如果你还只盯着这个看,那就等着吃亏吧。

现在的羽绒服不管是几百还是几千,吊牌上要是没有“绒子含量”这四个字,赶紧放下别买。新国标早就改了,那些还标着“含绒量”的库存货,或者是用“羽丝”这种下脚料冒充的,保暖性连个棉袄都不如。

好多商家坏得很,把鸭毛鹅毛打碎了塞进去,摸着挺软,一穿就凉透。你要是看到绒子含量低于85%的,基本上就告别保暖了,只有当你看到“绒子含量90%”这个指标,这钱才算花在刀刃上。

再就是内衣,现在满大街都在吹“德绒”,好像沾上这两个字就能自动发热一样。其实你买到的很可能就是个普通聚酯纤维,说白了就是塑料瓶子回收做的,穿在身上是不透气的。

刚穿上觉得挺暖,那是捂出来的汗气散不出去,过一会背上全是汗,风一吹凉飕飕的,皮肤敏感的人穿这种假德绒,身上能痒一整天。

真德绒是德国拜耳公司的专利,吊牌上得有那个黄色的小标识,成分里还得有腈纶。市面上那些几十块钱一套的,基本都是为了清库存给咱们下的套,穿这种都不如穿纯棉来得舒服。

还有姑娘们最爱的“光腿神器”,我这几年为了那点所谓的“裸感”,前前后后扔了十好几条。根本就没有一条能真正做到像皮肤一样自然,穿上之后那个腿就像是假肢。

特别是在膝盖回弯的地方,一坐下全是褶子,看着跟大象皮似的,尴尬得我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便宜的那种不仅颜色假白,还特别容易勾丝,穿一次就废。

现在虽然有什么双针床工艺的高级货,但价格死贵,普通人买回去穿几次就起球。你要是真怕冷就老老实实穿裤子,别为了那一时的好看,把自己搞得像个塑料模特。

那种看着特别慵懒的大毛衣,也是典型的“买家秀”和“卖家秀”区别现场。模特穿是慵懒风,你穿就是套了个麻袋,特别是冬天想在外面加个外套,死活塞不进去。

袖子那里鼓一大坨,胳膊都抬不起来,到了室内一脱外套,静电噼里啪啦响。这种衣服除了占衣柜空间,真的一点实用性都没有,利用率低得吓人。

给孩子买衣服更要注意,那种摸起来厚厚的加绒卫衣,一定要翻开看看里面。如果是两层布粘在一起的复合绒,闻着还有股酸味,千万别买。

那一层胶水里全是甲醛,洗都洗不掉,孩子穿身上就是个行走的毒气包。要买就买那种一体织出来的绒,虽然贵点,但至少穿在身上心里踏实,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皮衣皮裤这种东西,在南方湿冷的冬天简直就是噩梦。刚上身是冰的,好不容易捂热了又不透气,廉价的人造皮穿不到一个冬天就开始掉渣。

坐在凳子上稍微动一下就吱吱响,要是裂开了口子更是丑得没法看。真皮的咱们保养不起,假皮的穿着又掉价,这种费钱不讨好的东西,还是留给摇滚明星去穿吧。

那种毛茸茸的泰迪熊外套,看着是挺软乎,穿上身立马显胖二十斤。除非你瘦得跟竹竿一样,否则穿上就是一头行走的棕熊,虎背熊腰说的就是你。

这种长毛绒特别容易脏,还容易吸灰,洗一次那个毛就结块了,跟在那泥地里滚过一样。花几百块买个穿两次就变抹布的衣服,这冤枉钱咱们不能花。

最后就是那些所谓的流行色,什么克莱因蓝、安可拉红,今年火得不行,明年穿出去就是过气网红。冬装本来就贵,一件大衣好几千,咱们得冲着能穿个三五年去买。

老老实实买黑灰驼色,这些颜色看着不起眼,但是什么时候拿出来穿都不丢人。别听那些博主忽悠,钱包是自己的,日子也是自己的,买衣服最重要的是得让自己舒服,而不是为了迎合那几天的新鲜感。
更新时间:2025-11-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