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窟关闭5个月,云冈石窟干了件大事

▲“云冈六美人”


近日,经过为期5个月的数字化保护与修缮,云冈石窟第7、8窟重新对公众开放。这两座始建于北魏中期的洞窟,不仅是云冈石窟艺术巅峰的代表作,更是中华文明与丝路文化交融的见证。此次重新开放,标志着云冈石窟在科技赋能文物保护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千年造像 精雕细琢

重回公众视野




在这里,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活生生的艺术杰作。

走进第7窟,你一定会被一个特殊的“组合”吸引——六尊美轮美奂的人物造像


据介绍,这六尊造像是单膝跪地,双手十字交叉于胸前,脸部形态的塑造非常符合古代美女的特点。1933年,梁思成先生和林徽因女士来到了云冈石窟的7号洞窟,看到了这六位供养天人。这个洞窟也被后人亲切地称之为“六美人窟”。



这里有一尊让人过目难忘的菩萨造像,也是云冈石窟唯一一尊露着牙齿的菩萨。细眉长目、柳叶弯眉,八颗牙齿显露在外,还有两个小酒窝。头戴半月花冠,丝丝长发由耳后披至双肩,美观匀称。脸部形态塑造很饱满,棱角感也非常清晰。


▲露齿微笑菩萨




给石窟拍“高清立体照”

科技解码千年色彩




为破解三维立体文物色彩采集难题,云冈石窟第7、8窟此前实施临时封闭,开展三维高光谱扫描工作。这就好比给石窟拍“高清立体照片”,这项前沿数字化技术为石窟色彩研究与修复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这项技术有多厉害?以前我们只能给平面的壁画、书画做“光谱体检”,而像云冈石窟这样的大型立体文物,一直是技术盲区。这次,云冈研究院和高校联手,专门研发了新设备,终于破解了这个难题。


人们看到的可能是一块普通的灰色石头,但在高光谱技术的“眼”中,那里可能隐藏着千年前绚烂的色彩密码。





三维高光谱技术助力

文物保护取得突破




三维高光谱技术的应用,能为云冈石窟的保护和研究带来哪些突破?这项技术成果能否推广到全国其他文物保护中?戳视频,一同了解↓↓

据了解,这次技术应用不仅要解决眼前的问题,还要为未来的保护工作建立一套完整的“数字档案”。


云冈研究院数字化保护中心文博馆员 李丽红:我们是基于三维高光谱这种技术,对该洞窟的色彩进行研究分析,后期会建立洞窟的光谱数据库和颜料色彩光谱库,以及病害的数据库。对于三维信息以及三维高光谱,后期会建立全息数据档案,为后期保护研究提供一些数据支持。



科技让文物保护插上了翅膀,也让我们有机会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先人留下的瑰宝。云冈石窟第7、8窟的重新开放,不仅是游客的福音,更是文物数字化保护迈出的坚实一步。


▲第7窟

▲第8窟


来源|央视一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5

标签:历史   云冈石窟   光谱   洞窟   造像   技术   色彩   石窟   菩萨   文物   后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