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闻社观察 在这个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不离手的时代,充电宝早已成为人们出行的必备之物。它宛如一个可靠的 “能量小站”,随时为电量告急的电子设备 “续命”,让我们能够持续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无论是在漫长的旅途,还是忙碌的日常。然而,近期频发的充电宝爆炸事件,如同一颗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千层浪,让充电宝的安全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爆炸阴影笼罩,出行便利 “断电”
充电宝会爆炸?今年5月,一位网友在日本旅行期间,随身携带的罗马仕充电宝毫无征兆地突然爆炸。瞬间,火光闪烁,原本完好的充电宝化作焦黑的残骸,甚至将民宿的地板都炸出了深深的烧灼痕迹。这一事件犹如一记警钟,重重地敲响在人们心头,让大家对看似普通的充电宝的安全性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事实上,这并非罗马仕充电宝首次出现安全事故。在此之前,该品牌的充电宝就已多次被曝出自燃、起火等问题。而法国航空事故调查局(BEA)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更是将充电宝安全隐患的严重性推到了风口浪尖。3 月 20 日,在由杭州飞往香港的 HX115 航班上,机舱内突然冒出浓烟,紧接着燃起熊熊大火。调查结果显示,罪魁祸首正是一块容量为 20000 毫安时的罗马仕充电宝。当时,它安静地躺在乘客的行李中,却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发生热失控,引发了这场惊心动魄的危机。倘若火情未能及时得到控制,后果将不堪设想,不仅乘客的生命安全会受到严重威胁,整个航班的安全也将岌岌可危。
无独有偶,南航的一架客机也曾因充电宝冒烟而紧急降落。这一系列事件,如同连环炸弹,让人们对充电宝的信任降至冰点,也让民航部门不得不重新审视充电宝的安全管理问题。
为了防范类似风险,保障航空安全,中国民航局迅速行动起来,于 6 月 26 日发布了紧急通知。通知明确规定,自 6 月 28 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 3C 标识、3C 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这一规定犹如一道 “紧箍咒”,给充电宝的携带上了一把严格的 “安全锁”。
新规一出,各大机场纷纷响应,迅速开始严格执行安检措施。一时间,机场安检口前,旅客们排起了长龙,工作人员仔细检查着每一个充电宝。许多人这才惊讶地发现,自己平日里常用的充电宝,竟因为缺少 3C 认证标识,或是属于被召回的型号,而被挡在了登机门外。
在社交媒体上,网友们纷纷分享自己的 “惨痛经历”。有人无奈地写道:“被拦下来了,让你扔,否则不让走。” 还有人吐槽:“第一次被没收充电宝,还问我能不能自己拆开看认证,我哪懂这些啊!”
据报道,新规实施首日,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就处理了 2797 个不合格充电宝,其中 1080 个被旅客无奈自弃,只能眼睁睁看着陪伴自己许久的充电宝被留在机场。在各地机场安检口,一个个装满充电宝的收纳箱见证了这场 “充电宝危机”,曾经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充电宝,如今却成了让人头疼的 “烫手山芋”。
被拦截的充电宝,去向成谜
那么,这些被机场拦截下来的充电宝,最终都去了哪里呢?记者就此问题联系了国内多个机场,得到的回应各不相同。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客服人员表示,如果充电宝无 3C 认证标示,旅客可以选择将其交给同行的送机人;若没有送机人,可咨询现场能否办理快递邮寄业务;若这两种方式都行不通,就只能选择自弃。而对于自弃的充电宝,安检后续会通过义卖等方式处理,所得金额上缴国库。不过,该机场目前没有明确的暂存服务,是否能暂存需视安检现场情况而定。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则提供了行李寄存服务,旅客若想暂存被扣下的充电宝,7 日内每天需支付 10 元费用。但过了 7 天,机场便会自行处理,毕竟充电宝属于易燃易爆物品,长时间寄存存在安全风险。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的处理方式稍有不同,可先将充电宝暂存至失物招领处,同样按每天 10 元收费,旅客会收到一份暂存单。但并非所有充电宝都能暂存,存在破损、鼓包等安全质量问题,或是三无产品的充电宝,不得暂存。此外,办理暂存还有时间限制,需在早上 5 点到当天航班结束期间进行。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的安检人员称,由于充电宝的易燃易爆属性,不提供暂存服务,旅客只能选择将其交给送行人或通过快递邮寄。若选择自弃,安检会将充电宝交给专门的处理公司进行处置。
深圳机场则展现出了人性化的一面,为旅客提供了充电宝免费暂存服务。暂存位置在航站楼四层值机岛 B 岛岛尾柜台,暂存期限为 7 天,工作人员会为旅客开具回执单。旅客需在暂存时限内凭回执单领取,逾期将视为自弃处理。
然而,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却出现了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有多个 “头部卖家” 打着机场回收充电宝的旗号,售卖二手充电宝,价格在 15 元到 30 元不等。产品信息介绍称这些充电宝 “7 - 8 成新,随机发货,保证能用”。当媒体记者询问充电宝来源时,商家直言是机场回收的,且明确表示这些充电宝无 3C 认证标识,不能带上飞机。这不禁让人质疑,机场拦截的充电宝,是否真的流入了二手市场?这些未经安全检测的充电宝,在二手市场上随意售卖,又会给消费者带来怎样的安全隐患?
对此,武汉天河机场安检部门工作人员表示,自弃的充电宝长期存放存在风险,回收后会统一交至内部缓存部门处理,且机场各通道均有监控,不会出现机场人员自用的情况。但对于是否有充电宝流入二手市场,相关部门还需进一步调查核实。
安全保障之路,任重道远
充电宝安全问题频发,电芯质量不过关是重要原因之一。电芯作为充电宝的核心组件,其质量直接决定了充电宝的安全性。一旦电芯出现内部短路、过热等问题,极易引发火灾甚至爆炸。像罗马仕、安克等品牌此次召回大量充电宝,正是因为使用的电芯存在问题。罗马仕表示,部分电芯原材料来料原因,导致极少数产品在使用中可能存在过热现象,极端情况下可能燃烧;安克则称,某供应商部分批次电芯存在未经批准的原料变更,可能引发过热甚至燃烧隐患。
为从源头保障充电宝安全,我国于 2023 年 8 月将充电宝纳入 3C 认证目录,并规定自 2024 年 8 月起,无 3C 认证的充电宝不得再销售。3C 认证,即 “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产品需经国家指定实验室检测和认证机构审核,才能获得认证证书并加贴标志。消费者可通过网站查询产品认证情况,避免购买不合格产品。
但即便有了 3C 认证,仍有部分充电宝存在安全风险。一些商家为追求利润,可能售卖伪造 3C 标志的产品,这种行为已涉嫌违法。此外,消费者在使用充电宝时,若操作不当,如随意更换充电器、拆解产品等,也可能引发安全问题。
面对充电宝安全困局,需要多方协同治理。生产厂家应尽快安全召回问题产品,可通过在城市设置回收点位、与物流企业协商开辟特殊寄递通道等方式,对产品进行回收或无害化处理。机场、火车站等场所,应提前做好政策告知,有条件的提供暂存服务,妥善处置 “滞留” 的充电宝。监管部门要完善行业标准和监管规则,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违规生产、销售行为,并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长效机制。同时,消费者自身也需提高安全意识,购买有 3C 认证的正规产品,正确使用和维护充电宝。
小小的充电宝,背后关联着公众的出行安全与生活便利。在追求便捷的同时,我们绝不能忽视安全问题。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筑牢充电宝安全防线,让这个 “能量小站” 真正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可靠伙伴,而非隐藏在身边的 “定时炸弹”。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监管的日益完善,我们期待看到更安全、更可靠的充电宝产品,重新赢得公众的信任,为人们的数字生活持续 “续航”。
更新时间:2025-07-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