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有这种情况:一顿饭吃不多,胃却总觉得胀;早上刷牙恶心,晚上躺下泛酸水?有些老人倒不是病重,只是“脾胃虚了”。我常说一句话:调肠胃,不一定要靠药,得靠“三分吃、七分养”。在我日常的诊疗中,有一个方法,我经常推荐——每天一碗温热的蒸鸡蛋羹。这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家常菜,做得对,吃得对,真有可能让你的肚子舒坦些,胃口开点,身体也更有精神。
你最近早饭是用馒头就豆浆?还是能认真吃一碗热乎的小羹?
我们先从“为啥是鸡蛋羹”说起——

很多人胀气、泛酸,都是“脾虚气滞”的表现。中医讲“脾主运化”,胃为“水谷之海”,两者一弱,进食无力,吃一点就要“飘满”。
鸡蛋本就补气养血,蒸熟后质地软润,不伤脾胃,特别适合“肠道激惹、胃阴虚”的人。蒸的做法,比煎炒好吸收,比煮蛋好消化,同时滑润内壁、和胃宽肠。
每早或每晚一碗鸡蛋羹,连吃几天,便胀、打嗝、水声肠鸣这些小病小痛,常常不药而愈,加上吃慢点嚼细点,胃肠真能“慢火熬出香来”。
你是不是吃点蔬菜、喝点奶都顶在上腹?那试试用鸡蛋羹替换,调个三五天看看。
不少人肚子没大问题,就是睡觉前容易反胃,一低下头就有点灼热感。你问我咋回事,其实是脾不摄气、胃不降浊,气机不通才“倒灌”。
鸡蛋羹这种“温、润、补、中”的食物,能软和肠胃上下,调整体内“升降出入”之道,又不动火不生寒,恰到好处填了肚子,又不撑
如果晚饭太早,睡前饿得慌,又不想吃药,就来一碗鸡蛋羹,打个鸡蛋,加三两温水、滴几滴葱油、一点盐,蒸得滑滑嫩嫩,吃得身也安、心也稳。
很多患者跟我说,改晚饭加蛋羹以后,少梦、不咳、不烧心
了。你要不要也试一试这个“静一晚”的晚食好搭子?

很多人便秘不是因为吃得不够,而是消化不良,肠道动力弱。尤其那些早上拉不出,中午开始胀整天的老胃肠患者。
这类人不能吃生冷纤维重的菜,反倒要靠温软、润滑、好吸收的质地来做“过肠扫”。
鸡蛋羹恰好能润下焦,助津液,滋而不腻。里面加点剁碎的菠菜末或蒸熟的南瓜,也能帮忙促进肠道成形排泄。
还有一种做法是我门诊常讲的:蛋羹加一勺山药泥或胡萝卜糊,混蒸。强肠道通便、保守又稳。
是不是最近排便没那么顺?是不是打屁多气重?那不妨这个周开始试着吃半个月蛋羹+山药泥。看看变化在哪儿。
这菜虽简单,也讲究做法门道。鸡蛋冷水打,切记用温水打蛋液,比例接近1:1最好,蒸锅是微开不沸,小火10-12分钟,蒸成一碗像豆腐脑一样滑嫩的质地,才不会上火、不过饱。
别放冰葱花、冰酱油,除非身体特别结实,不然食物的“温凉之气”会破坏药性。
搭配呢,如果你吃蛋羹是早餐,可以配点蒸南瓜或红薯。不妨饭后一碗粥带点韭菜花,帮你引导阳气向下。
你平常蒸鸡蛋是硬的、开花的,还是细嫩的?你知道那种蜂窝感,正是火劲大了,吃了不顺的根源之一吗?

我常劝老人,一天一小碗鸡蛋羹为宜,中午不吃,留给早饭后或晚饭前。早上吃可助阳、中午搭配油重的主食容易化湿生痰,晚饭则补阴、安心神。
身体偏阳虚、易上火的人,一周吃3-4次;寒气重、阳气虚、老慢性胃病者,一天不超一只蛋,长吃惠而不伤。
肠热便秘者可搭绿叶菜和蛋羹通吃;气虚泄泻的,则最好配小米粥或淮山粉做“收工”。
我问你,你是不是最近吃得热乎,却反倒没精神、口燥大便难?那可能就是润养不够,蛋羹不只是“简单食物”,而是一道“帮你打底”的好药膳。
蛋羹虽好,也不是人人都适合。有以下几类情况,吃得就要谨慎些,把蛋羹当补药看,还得辨体用之:
想好好调养肠胃,先“打底子”再“走补方”,这点次序,古人早就写在兵法里。
你有没有想过——咱每天吃十样菜,还不如一碗对的“软理气食”来得稳妥?
来源:健康养生常识。
民间方法非替代医疗治疗,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