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终究变成了大清!一个真实案例告诉你,英国活成了讨厌的样子

十八世纪末,清朝还在乾隆爷的盛世余晖里晃荡。北京的紫禁城里,宫殿金光闪闪,官员们穿着锦袍,忙着写奏折,吹嘘国泰民安。可对外贸易却死板得要命,只许广州一口通商,外国货得交高额关税,茶叶、丝绸却大把往外卖,换回白银。

1793年,英国人派了个叫马戛尔尼的使团,千里迢迢跑到热河行宫,想求清朝放开贸易。马戛尔尼带了蒸汽机模型、望远镜,想显摆英国的工业实力,可乾隆压根不屑一顾,觉得这些玩意儿不过是奇技淫巧,还让使团行三跪九叩大礼。英国人憋了一肚子气,回去后开始琢磨别的招。

清朝的贸易壁垒让英国商人急了眼。他们发现,卖鸦片能赚大钱,还能抵消贸易逆差。于是,印度产的鸦片源源不断运到广州,码头上木箱堆得像小山,烟贩子忙着分货,银子哗哗流入英国口袋。

清朝的青壮年却倒下了,烟馆里人影憧憧,瘾君子瘦得皮包骨,眼神空洞。地方官员收了贿赂,对鸦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朝廷的奏折里还在唱盛世调子。1839年,林则徐站出来,在虎门一把火烧了两万箱鸦片,民众拍手叫好。

可英国人咽不下这口气,军舰开到珠江口,炮火一响,清军的木船瞬间成碎片。士兵拿着长矛、弓箭,穿着棉甲,压根不是铁甲舰的对手。1842年,南京条约签了,香港割了出去,上海被迫开港,清朝的威风彻底垮了。

再看英国这边,十九世纪是他们的巅峰。工业革命让工厂遍地开花,伦敦的泰晤士河上商船挤得满满当当,蒸汽机轰鸣,帝国版图从印度到非洲,耀武扬威。可到了二十世纪,帝国风光不再。二战后,殖民地一个个独立,经济增速放缓,工业重镇逐渐萧条。

到了1990年代,英国的工业小镇像南约克郡的罗瑟勒姆,日子过得尤其艰难。这地方曾靠钢铁和煤矿红火过,可工厂关门后,失业率蹭蹭往上涨,红砖房组成的街道冷冷清清,社区活动中心的招牌都褪了色。

罗瑟勒姆的居民主要是白人工人阶级,生活本就不宽裕。1970年代起,南亚移民,主要是巴基斯坦裔,陆续搬来,社区里多了清真食品店和南亚风味的餐馆。白人社区和移民社区之间,隔阂越来越深,街头偶尔能听见抱怨声。

英国政府这时候推多元文化政策,想让大家和睦相处,可在小镇上,这政策没起到多少正面作用,反而让地方政府忙着粉饰太平,忽视了底层的问题。儿童保护机构人手不够,档案堆得像山,社会工作者忙得焦头烂额,压根顾不上查每个案子。罗瑟勒姆的儿童之家,本该是弱势孩子的避风港,却因为监管松懈,成了危险的缺口。

这种背景下,罗瑟勒姆的丑闻悄无声息地发酵了。就像清朝对鸦片的麻木,英国的地方机构对眼皮底下的罪恶视而不见,硬是让问题拖了十几年。

罗瑟勒姆的丑闻,发生在1997到2013年间,核心是大规模的儿童性侵和剥削,受害者多达1400名,主要是11到16岁的女孩。这些女孩大多来自破碎家庭,住在儿童之家或寄养机构,生活本就艰难。

犯罪团伙,主要由巴基斯坦裔男子组成,利用这些女孩的脆弱,精心设计陷阱。他们开着出租车,在学校门口或儿童之家外徘徊,主动搭讪,送点小礼物,比如汽水、薯片,或者请女孩去吃快餐。女孩们年纪小,没人管,容易被这些小恩小惠打动,慢慢就上了钩。

这些团伙的手段残忍而有组织。女孩被带到镇郊的公寓、旅馆,或者外地的房子,遭受持续的性侵和暴力。犯罪分子用毒品和酒精控制受害者,逼她们听话。有的女孩被威胁,如果敢报警,家人的房子就会被烧毁。

有一名13岁的女孩怀了孕,被迫终止妊娠,整个过程无人过问。还有女孩被泼汽油,犯罪分子拿着打火机恐吓,逼她们保持沉默。这些女孩的生活被彻底摧毁,很多人辍学,身体和精神都留下永久创伤。

更让人愤怒的是,当地警方和政府早就知道这事儿,却没采取行动。1990年代末,儿童之家的员工就注意到可疑车辆频繁出现,女孩们被接走后,回来时状态不对。他们写报告,记录车牌,递交给上级,可报告石沉大海。

2002年,研究人员安吉·希尔提交了详细的调查,列出犯罪团伙的模式和受害者的遭遇,但地方政府直接把报告压了下来。警察局也一样,接到受害者的报警,常常不当回事。有女孩去警局求助,衣衫不整,手上还有瘀青,可警察反过来把她扣下,理由是“扰乱治安”,而施暴者大摇大摆离开。

地方政府的态度尤其离谱。他们担心公开指控巴基斯坦裔男子会引发种族冲突,影响社区关系,甚至影响选举。所以,报告被锁进抽屉,举报人被警告别多管闲事。社会工作者试着发声,可上级直接让他们闭嘴。

这种集体沉默,跟清朝对鸦片泛滥的漠视如出一辙。清朝的地方官收了贿赂,假装没看见烟贩子;罗瑟勒姆的官员为了“政治正确”,假装没看见受害者的求救。多元文化政策本是想促进和谐,可在罗瑟勒姆,却成了挡箭牌,让机构有了借口回避问题。

2010年,情况稍微有了点变化。五个犯罪分子被定罪,上了法庭,算是开了个头。可这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团伙还在逍遥法外。受害者人数不断攀升,1400这个数字,只是官方能确认的,实际可能更多。

罗瑟勒姆的丑闻能大白于天下,多亏了《泰晤士报》的记者安德鲁·诺福克。2011年起,他开始挖这条线,联系受害者,翻阅档案,找到安吉·希尔当年的报告。他的文章一篇接一篇,标题触目惊心,直接点名警方的失职和地方政府的掩盖。

2014年,亚历克西斯·杰伊教授领头的独立调查组发布了报告,确认了1400名受害者,措辞严厉,痛批当局的“严重失职”。报告列出大量证据,指出警方和政府早在2002年就掌握了犯罪线索,却选择无视。

发布会上,记者挤满会场,家属坐在后排,气氛凝重。报告一出,舆论彻底沸腾,社交媒体上,网友纷纷发帖,谴责当局的冷漠,要求严惩责任人。

公众的压力让罗瑟勒姆的官员坐不住了。市政厅的领导班子集体辞职,南约克郡警局的高层也换了人。抗议者在市政厅外拉起横幅,标语写着“还受害者公道”。警方开始大规模行动,突袭犯罪团伙的据点,逮捕了一批嫌疑人。

2015到2025年间,几十名犯罪分子被送上法庭,法官宣读判决时,旁听席上的家属低声啜泣。定罪的名单越来越长,最高刑期达到几十年。

英国政府也被逼着采取行动。儿童保护法规得到修订,社会工作者的培训加强,地方政府增设了儿童安全热线。罗瑟勒姆的儿童之家重新整顿,增加了安保措施,档案管理也更严格。社区志愿者走上街头,分发传单,提醒家长关注孩子的安全。这些变化,多少让小镇恢复了点秩序。

可对受害者来说,创伤远没那么容易消散。1400名女孩,很多人已经成年,有的搬离了罗瑟勒姆,试图重新开始生活;有的还在接受心理辅导,面对漫长的恢复期。政府提供了部分赔偿和支持,可对她们失去的童年,这些远远不够。罗瑟勒姆的街头,表面恢复了平静,但那些女孩的经历,像一道抹不去的阴影。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8

标签:英国   巴基斯坦   团伙   鸦片   清朝   地方政府   受害者   讨厌   样子   案例   真实   儿童   女孩   报告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