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张家坡墓地发现309座战国墓葬和214座唐代墓葬

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11月5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西安张家坡墓地共发掘古代遗迹566处,其中,战国墓葬309座、车马坑1座、唐代墓葬214座;还有少量汉代、隋代、宋代以及清代墓葬和灰坑。墓地出土器物1169件(组),以陶器为主,器型主要有鬲、罐、壶、盆、俑等。

张家坡墓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十里铺街道张家坡村东,北临韩森东路、南临安泰路、东临浐灞第二十三小学,东距浐河约1.2千米,西距韩森寨战国秦陵约2.2千米。2025年5月至10月,为配合西安浐灞国际港管委会土储部门用地需要,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

专家发现,战国墓葬以东西向竖穴土坑墓为主,占比95%以上。葬式以屈肢葬为主,有少量直肢葬。随葬器物主要有陶鬲、罐、盆等。从墓葬形制、葬式和随葬品组合来看,墓主多为秦人。

一个竖穴土坑墓出土的器物组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据介绍,陪葬品形制和组合与任家咀墓地第四期极为相似,年代主体应为战国中期,有个别墓葬年代可到战国早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墓地中还分布有25座积石墓。专家表示,这些墓葬的墓向、葬式、随葬品均与其他墓葬无异,但在生土二层台上或墓底放置大量河卵石。这种积石现象在浐河流域战国秦墓中虽有发现,但如此集中出现还属首次。

唐代墓葬以南北向斜坡墓道洞室墓为主,占比98%以上。其中,M144这座东西向斜坡墓道砖室墓,盗扰破坏严重。墓道位于墓葬东部,平面略呈长方形。墓室平面呈略带弧度的方形,墓壁为青砖“丁”字形砌筑。墓室南、北、西三面有白色地杖层。

此外,专家还在墓室周围发现了长5.40米、宽5.80米、深1.00米的夯土基址,夯层明显。基址中出土一块刻有唐代“开元三大士”之一不空法师译本《佛顶尊胜陀罗尼》的石碑,为西安地区首次发现。从营建过程、墓葬形制、塔基尺寸及出土刻经碑等方面来看,M144与河南登封法王寺二号塔地宫十分相似,应为一座唐代塔墓。

M144中出土的刻经碑。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专家表示,张家坡墓地墓葬分布密集、时代跨度大,是研究西安东郊地区战国至清代社会生活的重要考古资料。其中,战国积石墓和唐代塔墓尤为引人注目。张家坡墓地积石墓墓主在葬俗上采用了秦人特色的西首、屈肢葬式,并随葬具有秦文化特征的器物。这一现象或反映出这些少数族裔长期生活在秦地,受秦文化影响逐渐产生了文化认同。M144是西安地区首次经科学考古发掘发现的唐代塔墓,为研究佛教信仰与中国传统观念的融合过程提供了重要材料,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实证。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张彦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6

标签:历史   墓葬   西安   唐代   墓地   战国   发现   陕西省   器物   墓道   东西向   形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