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喝水有点不对劲,总是觉得口渴,一喝又停不下来。”这种感觉听着是不是有点熟悉?现代人节奏快,饮食杂,水杯都快成摆设了,不少人白天忙着干活,压根想不起喝水,一整天喝不上一口白水,渴了才去猛灌一大瓶。有人喜欢甜饮料,觉得水太寡淡了,拿饮料当水喝也挺带劲儿;还有些人,晚上睡前连喝几杯水,说是预防上火,结果半夜一晚上爬起来好几次。要说这些习惯,其实平时看着没啥大不了,真出事的时候可就晚了。等到肾脏罢工,才后悔没把这些当回事,那就太迟了。

肾脏其实挺能忍的,它不像胃疼那么容易让人发现问题,哪怕它工作吃力了、出了差错了,大多数人也毫无感觉。有时候肾功能下降到50%了,人都察觉不出异样。
也就是说,等到真正有症状时,往往已经很严重了。水是肾脏的好朋友,也是它最怕处理错的东西。偏偏现代人各种花样喝水的方式,肾脏实在吃不消。特别是三种习惯,几乎天天都在伤害肾,伤到最后就真扛不住了。
喝水这事儿,看着简单,其实门道不少。有的人总是等到嗓子冒烟才想起来喝水,但这时身体早已经处于轻度脱水状态了。
肾脏需要一定的水分来稀释尿液中的代谢废物,包括尿素氮、肌酐等,一旦水不够,这些毒素就浓缩在尿液里,排出难度大了,时间久了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临床上就有数据表明,长期水摄入不足的人,患慢性肾病的风险明显升高。一个成年人每天大约需要1500到2000毫升的水,这还不包括剧烈运动出汗或者天气炎热时的额外需求。
可惜很多人连一半都喝不到,尤其是上班族,经常一坐就是半天,等站起来才想起要喝口水。久而久之,肾脏“工作环境”一直缺水,真的就开始罢工了。

还有种情况更让人头疼,就是拿饮料当水喝。不少年轻人对水没啥兴趣,但对奶茶、果汁、碳酸饮料来者不拒。问题是这些饮料里含糖量高得惊人,早就被营养专家点名批评。
比如一瓶常见的含糖饮料,含糖量往往能达到35克左右,喝上一瓶,基本就把一天的糖摄入上限给耗光了。高糖摄入不仅会导致体重增加,还会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引起胰岛素抵抗,从而加速肾小球高滤过、损伤肾单位。
而且饮料中的磷酸盐和人工添加剂,也会对肾脏形成潜在负担。更糟糕的是,有些功能饮料含有高钠、高咖啡因,会增加肾小管的负荷,时间长了,肾脏疲于应对,迟早出问题。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报告,摄入糖分高于推荐量的人群,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提高了近30%。可见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不少人为了清肠、利尿或者所谓的美容效果,会在晚上大量喝水。其实这样反倒容易引起夜间频繁起夜,打乱睡眠节律。尤其是中老年人,夜里反复起夜不仅影响休息,还可能因血压波动引发心脑血管问题。
再者,夜间人体排尿能力本来就下降,水分滞留容易造成晨间水肿,肾功能较弱的人更是雪上加霜。肾脏在夜里原本应进入低负荷状态,但因为摄水量增加,反而被迫加班工作,久而久之,就可能诱发慢性肾损伤。
正常情况下,晚上9点以后应该逐渐减少饮水量,而不是在睡前灌水。有研究显示,夜间饮水超过500毫升的人群,夜间排尿量明显高于控制组,睡眠中断次数多出2.7倍。这对肾脏的恢复和整体内分泌平衡都是极大的挑战。

另外也有人习惯晚上睡前喝含盐量高的汤水,比如海带汤、鸡汤,这类水分里钠含量高,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加重肾脏的压力。
而且很多人爱吃夜宵,一边吃一边喝,一顿下来摄入的盐和水都超标,直接影响肾脏的夜间代谢。肾脏不像别的器官,可以“歇一歇”,它必须24小时运作,这种持续高负荷的工作状态,只会让它越来越虚。
肾脏最怕的一件事就是“隐性透支”。它不像心脏突然出状况能立刻有反应,也不像肝脏那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肾单位一旦损伤,就不可逆了。
很多人觉得年轻、没病,就可以“随便来”,可真到体检报告上肌酐升高、尿蛋白异常的时候,才知道肾已经“扛不住”了。有数据显示,中国慢性肾病患病率接近10.8%,也就是说大约每10个人里就有一个肾脏功能有问题。
更可怕的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等确诊时都已经是中晚期了,肾衰竭、透析、肾移植,这些词突然就和生活密切相关了。

平时生活中,其实很多人以为自己喝水“挺健康”,但真细看,会发现问题不少。比如喝水方式不对,总是大口大口猛灌水,这样会突然稀释血液中的电解质,引起肾脏调节紊乱。
有些人一早起来空腹喝下一大杯冰水,说是“清肠”,但这会刺激肾脏和胃肠道,造成不必要的负担。而且不少人喝水“图方便”,用保温杯长期装水,里面还放点花茶、果干之类,看着健康,实则容易滋生细菌或产生杂质,影响肾功能的正常过滤。
其实喝水这事,本质是节律的问题。人体的水代谢也是有节奏的,一天分多次、少量饮水最合适。特别是清晨起床后、饭前半小时、运动前后、洗澡前后,这些时间段喝点水,既能满足身体所需,也不会造成额外负担。
而不是渴了才想起猛灌,不是拿饮料顶替水,更不是晚上猛喝搞得自己一晚上都睡不踏实。肾脏这个器官很“老实”,它不会主动喊痛,但一旦它出问题,就是系统性的麻烦。高血压、贫血、水肿、骨质疏松,甚至免疫力下降,全都跟它有关。

面对肾脏,其实人们真正要警惕的不是某一次喝错水,而是那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坏习惯。三种错误喝水方式,说到底,不是喝水的问题,是生活方式出了偏差。现代人太容易忽略身体发出的微弱信号了。不是等有病了才关心健康,而是该让健康成为日常生活的底色。肾脏虽然“低调”,但它的重要性不容小觑。那些曾经不当回事的习惯,终究是要还的账。
参考文献:
[1]周义红. 慢性肾脏病患者饮食管理研究进展[J]. 中华肾脏病杂志,2024,40(3):179-184.
[2]陈伟. 饮水习惯与肾功能的关系[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5,45(1):47-50.
[3]李建新. 高糖饮料对青少年肾脏健康影响的临床研究[J]. 临床医学,2023,43(6):1125-1129.
[4]王彬彬,张志强. 夜间频繁排尿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25,46(2):90-95.
[5]刘芳. 饮水时间对肾脏功能影响的探讨[J]. 医学综述,2024,30(5):975-980.
更新时间:2025-11-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