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谁的结局最惨?黄歇身首异处,但孟尝君则身名俱灭

文|阿史那

编辑|阿史那

前言

战国四公子指的是孟尝君田文(齐国)、平原君赵胜(赵国)、信陵君魏无忌(魏国)和春申君黄歇(楚国)。他们活跃于战国中后期,在秦国逐渐崛起、诸侯纷争不断的时代背景下,各自担任重要政治与军事角色。他们不仅出身显赫,还是各自国家的重要权臣,在外交合纵、军事对抗秦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公子都广招门客,提倡士人风气,形成各具特色的门客文化,对战国时期士人政治、文化和社会制度产生深远影响。他们分别代表了齐、赵、魏、楚等东方列国对抗秦国扩张的中坚力量,是战国时期政坛最具代表性的贵族人物。

战国四公子概览与历史背景

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格局最为复杂、战争最为频繁的时代之一。自东周分封制逐渐解体以来,各诸侯国相继崛起,逐鹿中原。至战国中后期,秦、齐、楚、赵、魏、韩、燕七雄割据,争霸态势愈发激烈。

在此历史背景下,涌现出一批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贵族人物,他们不仅身负显赫血统,更凭借卓越的政治手腕与人才网罗手段,成为当时的权力核心人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四位,便是后人所称的“战国四公子”: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

战国七雄争霸,谁都想吞掉对方,谁都不肯让步。这个时候,四个风光无限的公子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他们分别是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信陵君魏无忌和春申君黄歇。每个人都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希望,名声大得吓人,门下食客数千,哪个不是风头无两?可就是这样几位人物,结局全都不妙,尤其那两个曾经最亮眼的,掉下去的时候,也摔得最狠。

先说孟尝君田文,齐国的贵族。靠着会用人,门客成千上万,打着仁义大旗混得风生水起。他一度做过齐国宰相,也在秦国转了一圈。说他风光,那真不假,史书里头都称他“得士者也”,一堆人才愿意投奔他。但这风光背后,藏着隐患。

再看黄歇,人称春申君。原本是楚国的谋士,后来做到宰相之位。他最厉害的一战,是护送太子回国即位,直接定了楚国的大局,权力一把抓。但权势到了顶点,人就开始飘了。

有人说这四人里信陵君最有情义,平原君最稳重,春申君最聪明,孟尝君最会交朋友。这话有点道理,可惜真到了生死关头,情义、稳重、聪明、朋友,这些都不一定保命。四人皆为贵族出身,位高权重,封地富庶。他们广开门第,礼贤下士,招揽了大量士人、游侠和策士,形成了声势浩大的门客集团,推动了战国时期士人文化的繁荣。与此同时,他们活跃于合纵连横的外交和军事斗争中,时而对抗强秦,时而结盟他国,成为当时影响力极大的人物。

然而,正因身处战乱纷争与政治漩涡之中,四公子的命运各不相同,从显赫一时到沉沦甚至身死族灭,其人生轨迹也反映了战国时代的残酷与无常。

四公子生平与成就

孟尝君田文(~前279年)

孟尝君田文是齐国贵族,父亲田婴封于薛邑。田文继位后,以“孟尝”为号。他一生最显著的特点是广招门客,形成了以士人为核心的庞大政治圈子。田文曾担任齐国宰相,在齐湣王朝中掌握重权。

在齐国任职期间,他广纳贤士,礼遇门客,其中包括著名的冯驩、毛遂、鸡鸣狗盗等典故皆与其相关。这一门客制度后来成为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齐湣王因田文势大心生疑忌,最终将其逐出齐国。田文于是投奔魏国,并获得魏昭王礼遇,出任宰相。他积极主张联合赵、燕、秦等国讨伐齐国,虽未能成功复仇,却一度成为多国争相拉拢的重要人物。

前279年,田文在魏国去世。其死后薛邑被魏、齐两国联合吞并,田文家族失势,其后人迁徙他地,部分以“薛”为姓,成为后世薛姓的源流之一。

尽管死后势力消散,但田文因重士爱才、为政清廉、反对强秦的政治立场,受到后世儒家极高的评价,是战国四公子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人物之一。

平原君赵胜~前251年)

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出封于东武,后任赵国宰相。他在赵国政坛具有重要地位,亦以广纳门客、礼贤下士著称。

赵胜一生经历了多次重大政治与军事事件。最为关键的是他在“上党之争”中的错误判断。赵国接收韩献之上党郡,直接激怒秦国,最终引发长平之战。虽然赵胜并非战争主帅,但其政治推动力不可忽视,最终导致赵国元气大伤。

然而在秦围邯郸之际,赵胜显示出极高的政治与组织能力。他倾尽家财,团结赵国内部力量,稳固民心,坚守城池。同时,他派人请求楚魏援军,促成信陵君与春申君联合出兵,成功解围秦军。

赵胜门下亦有诸多著名士人,如毛遂自荐、藺相如等皆与其政权密切相关。他善于用人、能屈能伸,具有很高的政治智慧。

前251年,赵胜病逝。他的家族延续至赵国灭亡,后人以国为姓,成为赵姓的主要来源之一。

总体而言,平原君赵胜虽然有政绩失误,但其忠于赵国、坚守国家危难、维护士人之风,仍被视为战国时期具有重大正面影响的贵族人物。第一章:战国乱世里的风云人物

战国七雄争霸,谁都想吞掉对方,谁都不肯让步。这个时候,四个风光无限的公子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他们分别是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信陵君魏无忌和春申君黄歇。每个人都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希望,名声大得吓人,门下食客数千,哪个不是风头无两?可就是这样几位人物,结局全都不妙,尤其那两个曾经最亮眼的,掉下去的时候,也摔得最狠。

先说孟尝君田文,齐国的贵族。靠着会用人,门客成千上万,打着仁义大旗混得风生水起。他一度做过齐国宰相,也在秦国转了一圈。说他风光,那真不假,史书里头都称他“得士者也”,一堆人才愿意投奔他。但这风光背后,藏着隐患。

再看黄歇,人称春申君。原本是楚国的谋士,后来做到宰相之位。他最厉害的一战,是护送太子回国即位,直接定了楚国的大局,权力一把抓。但权势到了顶点,人就开始飘了。

有人说这四人里信陵君最有情义,平原君最稳重,春申君最聪明,孟尝君最会交朋友。这话有点道理,可惜真到了生死关头,情义、稳重、聪明、朋友,这些都不一定保命。

黄歇早年追随楚国太子,凭着智慧和胆识一路做大,最后当上了楚相。外人看他如日中天,可朝中许多大臣都忌惮他,觉得他权势太重。楚王心里也不是没想法,权力太集中就像一把刀,迟早会割伤自己。

事情果然来了。黄歇收养的义子李园,看似忠诚,实则野心勃勃。李园想让妹妹进宫,成为王后,就必须拔掉黄歇这颗眼中钉。

一次宫廷政变说来就来。李园借机设计,黄歇毫无防备之下,被斩于府邸,身首异处。这一幕让整个楚国都震动了,曾经的大英雄,就这么死得不明不白。

春申君黄歇的死,让人唏嘘。一个人再聪明,也挡不住权力斗争中的背叛。身首异处,不算最惨,关键是他死的时候,楚国没有为他说一句话,曾经信任他的楚王,装作什么也没发生。

孟尝君的权势幻影与身名俱灭

相比黄歇的惨死,孟尝君的悲剧更为彻底。他不是死得多残,而是名声一点点被消磨,地位一寸寸滑落,最后连个像样的收场都没有。

孟尝君出身齐国贵族,老爹是齐威王的弟弟,一出生就带着金汤匙。他聪明,会用人,门下人才济济,最著名的就是鸡鸣狗盗那位门客。但田文最大的问题,是没判断准风向。

他早年在秦国做宰相,后来被秦昭王驱逐,灰头土脸回了齐国。回国之后也曾风光一阵,齐湣王让他当相国。但齐国政局混乱,贵族互相倾轧,孟尝君始终没找到真正的立足点。

他最大的失误,是在齐湣王被楚国设计杀死之后,田文拥立了一个假太子,还自封为相。这一下,彻底得罪了新王。田文被贬,被剥权,门客四散,晚年郁郁而终。

孟尝君的问题在于,他太注重表面功夫,喜欢收罗门客打造声势,却忽略了真正掌控政权的方法。等到风头过去,才发现身边人一个不剩,过去的光环全都成了笑话。

谁才是最惨的那一个?

四公子里黄歇死得最惨,信陵君虽死犹有名,平原君虽弱但能全身而退。真正最惨的,是孟尝君。他不像黄歇那样被砍头,但却是在众人眼中一步步跌落。

春申君黄歇的死很轰动,但死前他仍是权相,仍在巅峰。他的死,是一刀了断,悲壮中还有尊严。

而孟尝君死得无声无息,连《史记》都只草草几句带过他晚年的落魄。他曾经是“得士者”的代表,最后却无人为他说话,门客也不再提他。身败名裂之后,还背负着“伪立太子”的罪名。

黄歇死得快,但至少死得像个英雄;孟尝君却死得慢,像被掏空了一样。他曾拥有一切,也失去一切,连“名”也保不住。

所以说,“战国四公子”里结局最惨的,既不是死得最血腥的,也不是一事无成的,而是那位曾站得最高,却彻底失去了历史尊严的孟尝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5

标签:历史   身首异处   战国   公子   结局   身名俱灭   楚国   门客   齐国   秦国   政治   士人   平原   宰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