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首次发现有明确纪年的元代摩崖石刻

4月8日,记者从安吉县博物馆了解到,工作人员在开展安吉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为“四普”)工作时,发现一处元代摩崖石刻——太平桥摩崖石刻,这是安吉首次发现有明确纪年的元代摩崖石刻,为研究当地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太平桥摩崖石刻位于安吉县杭垓镇大坑村张家冲自然村,坐西向东,北距大坑村村委2公里,南距塔里山自然村300米,西距大坑水库400米,附近为现代水泥桥。

该崖刻雕刻于溪流山体上,距离溪流高差2米,宽70厘米,高100厘米,总面积约0.7平方米,占地面积约0.1平方米。其右侧阴刻“太平桥”楷书3字,字径14厘米;中间阴刻“旹延祐己未□公仝造”楷书诸字,字迹漫漶不清,字径5厘米;左侧阴刻“邑人朱㒷”楷书4字,字径5厘米。

2022年10月,当地水泥桥扩建施工时,施工人员发现疑似石壁上有字迹,当地文化站迅速将这一情况上报县文物部门。安吉县博物馆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前往现场进行初步勘察,经初步鉴定,确认该处为古代摩崖石刻。但由于刻文模糊难以分辨,当时无法确定其具体年代,仅初步推断为清代,并对接属地部门,要求予以妥善保护。

2025年3月7日,安吉县博物馆组织专业人员及第三方人员对该摩崖石刻进行了详细测量并拍照,同时将其作为“四普”新增点位向上级部门上报。2025年3月21日,县博物馆再次组织拓碑人员对其进行拓印。经过对拓片仔细释读与研究,最终确定该摩崖石刻为延祐己未年(1319)所刻,明确其为元代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是指在大型的悬崖、石壁、山体上进行刻字、刻画、浮雕等雕刻工艺的统称,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根据刻文内容以及当地村民的口口相传得知,太平桥摩崖石刻是元代延祐己未年(1319)当地村民在建造太平桥时所刻,后桥毁,现改为水泥桥。石刻整体风格较为粗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研究元代安吉西部山区的对外交通和民风民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安吉县历史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县内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6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908处。

仙人洞摩崖石刻

自“四普”工作开展以来,县普查领导小组高度重视,普查工作取得良好进展。截至目前,安吉“三普”文物复核率达100%,登记新发现文物76处,除此次新发现的太平桥摩崖石刻外,杭垓仙人洞摩崖石刻、孝丰康山煤矿疗养院建筑群、报福西山庵遗址等文物同样意义重大。

孝丰康山煤矿疗养院建筑群

报福西山庵遗址

安吉西部区块石刻资源丰富。“我们会对太平桥摩崖石刻、仙人洞摩崖石刻等进行保护,划定文物红线,设立文物公示牌,并连同杭垓镇溪山深秀摩崖石刻、上俞摩崖石刻共同开展研究。”县文体旅游局文物科科长林成博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加强对新发现文物的保护与研究工作,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进一步摸清安吉文物资源“家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5

标签:安吉   摩崖   元代   石刻   安吉县   西山   楷书   纪年   大坑   文物   博物馆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