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已蒸发近1800亿,10年来最差成绩单!又一中华老字号卖不动了

曾几何时,这家老字号药厂生产的药千元一粒,仍旧供不应求。

巅峰时期,这样的“神药”更是能和云南白药并列,成为国家唯二保密的“配方”。

然而如今,这种神药却怎么也卖不动了。

2025年10月17日,片仔癀交出了一份让人瞠目结舌的三季报。

前三季度,公司营收74.42亿元,同比下滑11.93%,归母净利润21.29亿元,同比暴跌20.74%。

单看第三季度,营收20.64亿元,净利润6.78亿元,分别下滑26.28%和28.82%。

这是片仔癀上市22年来最惨淡的成绩单。曾经市值逼近3000亿元的“药中茅台”,如今只剩1068.78亿元,4年间蒸发近1800亿元。

更夸张的是,官方定价760元一粒的片仔癀锭剂,在电商平台最低卖到593元,价格倒挂21%。

从千元难求到无人问津,片仔癀这出神话破灭的大戏,到底是怎么上演的?

过去,片仔癀靠“祖传秘方”和“保肝神药”的名头,成了中产阶层的健康信仰。

尤其是2020到2021年,市场需求井喷,一粒锭剂从590元被黄牛炒到1600元,比黄金还贵。

然而2025年的市场环境已经天翻地覆。国家医保控费力度加大,集采政策虽然还没覆盖片仔癀,但高价中药普遍面临医院限开、药店限售的压力。

消费者也变得更理性,肝病治疗更倾向选择疗效明确、价格亲民的西药,比如恩替卡韦,一个疗程仅几百元,而片仔癀一粒760元的疗效却缺乏现代医学背书,性价比被质疑。

更致命的是原料成本的暴涨,片仔癀核心成分天然麝香和牛黄价格飙升。

2019年,天然牛黄每公斤35万元,2025年涨到170万元;天然麝香涨幅超200%,达到210万元/公斤。

仅牛黄一项,就让每克片仔癀成本增加100元。

公司试图通过2023年32%的提价转嫁成本,结果适得其反,消费者开始用脚投票,市场需求断崖式下跌。

片仔癀的困境不仅是外部环境变化,内部问题更像一颗颗定时炸弹。首先是定价策略的失灵。


从2004年到2023年,片仔癀提价19次,从325元涨到760元,每次提价都伴随着销量增长的神话。

2023年提价后首年,公司营收突破百亿,二级市场价格甚至达到800元以上。

然而2024年起,渠道价格开始松动,药店从800多元跌到600元,2025年电商平台直接报出593元的“白菜价”。

价格倒挂意味着经销商对后市失去信心,宁愿低价甩货也不愿囤积。

其次是渠道管理的崩塌,2025年上半年,应收账款从7.8亿元激增到9.67亿元,占营收比重高达20%,创十年新高。

经销商为了冲销量,大量赊账拿货,导致回款周期拉长。与此同时,存货从49.6亿元增至61.6亿元,多出12亿元。

经营现金流净额从2022年上半年的53.76亿元暴跌到2025年的3.76亿元,下降93%。

卖货靠赊账,库存压资金,现金流几近枯竭,片仔癀的运营链条已经岌岌可危。

第三产品结构的单一让公司毫无退路,片仔癀系列产品占医药制造营收95%以上,占公司总营收53.84%。

公司试图通过化妆品和医药流通业务多元化,但效果惨淡。

2025年前三季度,化妆品营收下滑23.82%,医药流通下滑12.93%。

片仔癀想用中药品牌切入高端美妆市场,主打美白抗衰,却发现目标客户群完全错位:信中药的男性消费者不care护肤,爱护肤的女性消费者嫌品牌老土,两头不讨好。

最后内部治理的混乱雪上加霜,2023年原董事长和副总因违纪被查,揭开公司管理漏洞。

2025年1月,多位高管集体辞职,战略方向一片迷雾。

更严重的是,2024年子公司因采购违规被取消军队供应商资格,直接损失每年17亿元的稳定订单。

内部问题频发,外部信任崩塌,片仔癀的根基被彻底动摇。

看财报数据,片仔癀的衰落一目了然。

2014到2024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保持双高增长,归母净利润年均增速超20%。

但2025年,核心指标全线失守:营收下滑11.93%,归母净利润下滑20.74%,扣非净利润暴跌30.38%,经营现金流净额骤降62.53%。

毛利率从71%跌到61%,每粒锭剂利润空间被压缩10个百分点。

表面看赚了21亿元,实际到手的现金不到5亿元,剩下的全是经销商的“白条”。

资本市场对这份财报的反应毫不留情,2021年,片仔癀股价最高491元,市值接近3000亿元,如今跌到187元,市值缩水62%。

北向资金在三季度减持近50%,连控股股东漳州国资都小幅减持,市场信心几乎归零。

面对危机片仔癀有三条路可走,第一条是保守策略:降价清库存。

官方价下调到650元,配合促销活动消化61.6亿元存货,优先恢复现金流。

但这会进一步压缩利润,品牌高端形象也可能受损。

第二条是拆分品牌重塑定位,把片仔癀品牌一分为二:药品回归肝病治疗,定价降到500元以内,争取进医保。

化妆品和日化业务独立,定价300元走商超渠道。这能隔离风险,但需要巨额营销费用,重塑品牌认知难度不小。

第三条是大胆转型,放弃零售市场。

开放片仔癀配方授权,收取专利费,同时专注稀缺原料供应,比如天然麝香和牛黄,转型B2B模式。

这条路短期收入会断崖下跌,但长期看能摆脱高库存低现金流的困境,利润率也有望提升。

片仔癀的陨落是中药企业过度依赖单一产品的经典案例,云南白药通过牙膏、创可贴等多元化,2024年非药品收入占比超60%,成功分散风险。

而片仔癀把95%的收入押在一款产品上,一旦市场需求下滑,整个商业模式瞬间崩盘。

这不仅是片仔癀的教训,也是所有中药企业的警钟:没有永远的神药,只有理性的市场。

投资者也该明白,任何靠“秘方”和“涨价”堆出来的神话,都可能在现实面前摔得粉碎。


信息来源:

天眼查《市值蒸发1800亿!比黄金还贵的“神药”卖不动了,净利暴跌20%》

钱江晚报《曾经一粒难求、如今价格暴跌,“药中茅台”片仔癀怎么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财经   老字号   成绩单   中华   市值   最差   年来   净利润   现金流   锭剂   牛黄   公司   云南白药   品牌   价格   中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