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A股的本轮调整以及A股的未来??

文/沧海一土狗ps:3400字

机构博弈和基本面反馈

如上图所示,进入四季度以来,万得全a指数进入调整期,已经累积下跌了3.79%。

其中,代表三季度主线板块的创业板指跌幅更大,目前,已经扩大到了9.35%。

那么,为什么整个市场一进入四季度就发生调整了呢?? 这主要是因为机构博弈 。

我们在《》一文中讨论了机构博弈的基本机制: 每个季度投资者根据一系列经济因素让成长和价值两个风格PK, 赢家通吃,享受一个赛季的主线地位 。

这个机制会导致资本市场以一种十分扭曲的姿态反馈经济因素:

1、在短期,风格博弈是主导性的,主要体现为“赢家通吃原则”;

2、在长期,经济因素是主导性的,市场会在下一个赛季修复风格博弈对经济因素的偏离;

如上图所示,三季度的消费出现一定程度的修复,9月的核心cpi同比增速攀升至1%。

另一方面,成长风格借助“赢家通吃原则”在三季度末走向了极端,如上图所示,成长风格较均衡风格的偏离一度来到了4.41%。

有了上面的铺垫之后,我们就容易理解A股的本轮调整了: 日历效应导致A股的风格走向极端,目前,A股正在做风格修复,消化基本面信息的变化 。

机构的进攻和防守

对于散户来说,风格修复是一个中性的词;但是,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风格修复是一个负面的词。这是因为,散户并不了解“机构是如何进攻或者防守”的。

事实上,现在的机构已经不怎么采用“净仓位变化”来进攻或者防守了,大部分机构始终保持一个偏高的净仓位。那么,机构如何在不改变“净仓位”的基础上来实现进攻和防守呢??机构通过改变持仓的集中度:

1、当市场较强的时候,市场存在明确的主线,绝大多数机构的持仓都会往主线集中;

2、当市场较弱的时候,市场没有明确的主线,绝大部分机构的持仓都会比较分散或者均衡;

因此,机构是靠集中来进攻,是靠均衡来防守。

在《》一文中,我们已经花了较大篇幅介绍市值函数的凸性。

如上图所示,凸性效应会带来很神奇的效果,给定机构资金规模不变,如果机构资金的分布相对较为集中,那么,股市的总市值偏高;相反,如果机构资金的分布相对较为分散,那么,股市的总市值偏低。

也就是说,股市的一部分市值会因为资金分布的变化“无中生有”或者“凭空消失”。

因此,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第一性的问题是:市场是往主线集中,还是走高低切换??

显而易见,进入四季度以来,市场在走高低切换。譬如,煤炭板块上涨了8.76%,银行板块上涨了5.24%。

站在散户的角度考虑,他们会认为,煤炭和银行板块有增量资金,所以,他们对“风格修复”看得比较中性;但是,站在机构的角度来看,非主线板块开始反弹,意味着市场在从集中走向均衡,机构们都开始防守了,因此,他们对“风格修复”看得很负面。

显而易见,老的主线是科技&成长,我们可以用创业板指相对于沪深300指数的走势来刻画修复进程,如上图所示,目前的市场已经深入修复进程。

机构的增量资金之一

上文我们主要讨论了机构存量资金的分布对全a市值的影响,下面我们将拆解机构的增量资金。

如上图所示,机构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平均持股期限,前者大概是5个月,后者大概是1个月。

假设普通投资者投资权益的金额给定,委托机构投资的比率越大,那么,股票市场的市值越高;相反,委托机构投资的比率越低,那么,股票市场的市值越低。

于是,我们就找到了第二个重要分布——机构持仓比率。

一般来说,当散户自己投资的时候,他们喜欢自己买小股票。因此,大小盘估值差异可以刻画客户对机构的信任程度。

如上图所示,924行情以来,大小盘估值差额持续攀升,这主要反馈了客户对机构的信任危机尚未结束,相比于把钱委托给主动基金,客户更愿意自己来或者购买量化产品。于是,大小盘估值差额在8月19日飙升至31.3%。

8月19日之后,情况发生变化, 大小盘估值差额持续修复 ,目前已经回到19.74%附近。为什么客户又修正了对机构的看法呢?? 因为机构自己争气,自己证明了自己 。

在整个三季度,客户自己炒股是很难挣到钱的;但是, 那些把钱委托给机构的都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 于是,客户的总体心态发生了转变,一些客户重新把“投资权”移交给机构。

如上图所示,8月和9月创业板指累积上涨了39%+,这背后源于两个分布的共振, 一、机构之间有共识,一起把科技&成长奉为主线;二、散户开始认可并信任机构,要么持仓向机构靠拢,要么把钱委托给机构 。

进入第四季度之后,机构之间的共识崩塌,机构开始追逐均衡。但是,散户对机构的信任并没有崩塌,甚至于加强,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定价权还是在机构手里: 三季度市场因为机构集中仓位加速上涨,四季度市场因为机构分散仓位陷入调整。 即便是有些散户“照猫画虎”模仿机构行为,大概率还是会跑输机构。

因此,与其说机构在2025年下半年重新获得了客户的信任,不如说机构重新拿回了定价权。

机构的增量资金之二

事实上,机构的增量资金来源于两个维度,一个是客户愿意把多大比率的权益资金委托给机构;另一个是客户愿意把多大比率的储蓄资金投到权益市场,我们可以用中证2000指数的走势刻画这个维度的增量资金。不难发现,后者更为根本。

在过去,A股有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那就是楼市。以2020年那波经济复苏为例:

如上图所示,中证2000指数在2020/9/3至2021/2/8这段时间累积下跌了23.76%,这主要反馈了楼市对股市的虹吸作用。

上图刻画了楼市如何卡股市脖子的,经济复苏会同时带来两个效应:

1、机构之间达成共识,以价值为主线,客户也信任机构,把钱委托给机构,两股力量推动股市上涨;

2、客户更愿意把储蓄资金投向楼市,最终减少对股市资金的投入;

两股相反的力量对冲,最终导致A股缩量上涨,并且,上证指数的高度也是有限的。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十分清晰的结论:楼市限制了A股每轮牛市的高度。这也导致了机构的“taste”发生异化,相对于价值风格,机构更喜欢成长风格。这是因为大家已经被楼市的限制收拾熨帖了。

在《》和《》两篇文章中,我们有讨论过,2025年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宣告——地产对股市卡脖子的时代彻底成为过去了。

如上图所示,当楼市不再对股市具备限制性时,随着经济复苏进程的推进,股市的增量资金会不断地增加,中证2000指数也会趋势向上,最终,整个A股会不断地放量向上。

目前,A股已经出现这样的苗头,全a指数的成交量中枢一轮一轮地不断向上。

综上,我们对中证2000指数也有一个基本判断:虽然中证2000指数会周期性地往长期趋势线靠拢,但是,长期向上的格局不会改变。这是由楼市和股市相对地位改变所决定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就能梳理清楚影响A股总体市值的三大因素。

如上图所示,一共分为三个层次:顶层、中层和底层。

顶层、机构之间的共识,机构是否有集中的意愿和方向;

中层、散户和机构的信任问题,散户是否愿意把资金交给机构投资,更深层的因素在于机构是否掌握了定价权;

底层、居民的储蓄分配问题,居民是否愿意把更多的资产配置到股票上,以前地产会对股市卡脖子;

前两个因素偏主观 ,主要通过影响人的观念来影响资金的分布,一种分布是板块之间的分布,一种分布是不同投资者之间的分布; 第三个因素偏客观 ,一个是看经济增长能带来多少储蓄,另一个是看制度把多少储蓄分配到股票上来。

有了这个框架,我们就容易判断股市的走势了:

一、长期趋势,楼市和股市之间攻守易型,股市会长期获得增量的储蓄资金,因此,A股长期牛市的格局不变;

二、短期趋势, 短期内市场的主要矛盾是机构资金从集中走向均衡 ,这会带来不小的调整力量,虽然散户会带来增量资金,但是,散户的平均持股期限太短,让他们硬顶一天两天容易,顶一周两周太难了。因此, 在周度的视角下,我们要警惕底层对顶层的共振 。

最后,怎么界定本轮调整结束呢?? 主要看中证2000指数和全a成交量,要么观察到中证2000指数右侧见底,要么观察到全a成交量右侧见底。

ps:数据来自wind,图片来自网络

End

本号唯一的知识星球号

定位:升级认知框架的思维实验室

星球的主体是一系列具备一致性的模型

星主每天会通过增量讯息和市场反馈检验模型

这个检验过程就是每日的股市和债市复盘

因此,这一系列模型也是动态升级的

此外,星球里还有对重要的现象或事件的点评

以及一些跟公众号内容不同的随笔

欢迎加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0

标签:财经   未来   机构   资金   股市   散户   增量   风格   市场   主线   客户   楼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