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观察|老牌餐饮的“起死回生”,是“老银川”意欲卷土重来?

老牌餐饮可以说是一个地方的美食记忆所在,更是人们了解一个地方餐饮文化的窗口,银川也不例外。提到“京津春”、“同福居”、“黄鹤楼”等,相信很多“老银川”对它们还是有很多想念和记忆的。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们也渐渐远离,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或者低调得让人们几乎忘记了它们的存在。

进入新时代,随着银川的发展,新的老牌餐饮崛起,成为了新一代“老银川”的美食记忆,可是,在经历过辉煌后,它们也不约而同地消沉下去,其中的各种故事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不过,这几天连续刷到有关银川老牌餐饮的视频,一个个名字鼎鼎大名,要么开新店,要么在各种怀旧或者打感情牌,让人感受到老银川的一些情怀和感觉似乎回来了。

然而现实真是这样吗?老牌餐饮的“起死回生”,是“老银川”意欲卷土重来?

威记发现,更多的只是彼此捧场,给人感觉它们形成的是一个“圈子”而已。讲的那些情怀和往事,不过是一个铺垫,为复出和重新入局餐饮做陪衬而已,改变不了银川餐饮的现状!

这些老牌餐饮的"复兴"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怀旧营销。故事讲得精彩,感情足够饱满,或励志,或温馨,或激情。可对菜品只字不提,它只是老板的的情怀,而非“老银川”味道的重现。

最怕老板依旧,可一切都已不再是当初的模样!唯一不变的是赚钱!

这种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餐饮行业的浮躁。资本看中了"情怀"的变现价值,将老字号变成流量密码。真正的老字号精神,本应是几十年如一日对品质的坚守。可惜在快节奏的当下,这种坚守成了最奢侈的成本。

当"老字号"三个字沦为营销噱头,失去的不仅是味道,更是一座城市最珍贵的饮食记忆。或许,让美好的回忆停留在记忆里,比强行"复活"一个空壳更有意义。

当下的餐饮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残酷的筛选。那些靠贩卖情怀昙花一现的"复活者",终将在消费者的味蕾检验中现出原形。而真正的老字号就像沙漠里的胡杨,表面粗糙却根系深扎。

这座城市需要的不是披着老字号外衣的流量玩家,而是能把一道道老银川味道做出三代人记忆的守味人。

当晨光再次照亮鼓楼飞檐时,那些冒着热气的老汤锅,才是银川最动人的晨曲。

银川老牌餐饮与其联谊“怀旧”,不如联合起来把银川餐饮的“贵”打下来,重塑人们对于银川餐饮的信心,这比什么都重要!

老牌餐饮更需要作出表率,对吧?

因为城市不缺创新的智慧和手段,缺乏的却是对于传统的坚守与坚持!

老牌餐饮的坚守,从来不是固守高价菜单的借口。当消费者一边怀念着老字号的味道,一边为动辄人均过百的账单皱眉时,这种割裂感恰恰暴露了行业发展的深层危机——传统与诚意之间,早已被虚高的利润撕开了一道裂缝。

真正有魄力的老牌餐饮,应该率先掀起一场"价格革命"。联合采购可以压低供应链成本,中央厨房能减少人力浪费,数字化管理更能精准控制损耗。这些现代餐饮的通用手段,与保留传统技艺根本不矛盾。

更值得警惕的是,某些老店正陷入"情怀税"的陷阱。把上世纪的老照片挂满墙壁,用搪瓷缸装奶茶,这些表面功夫终究敌不过一碗实实在在的平价手抓羊肉。消费者要的是记忆里的实惠美味,而不是为装修买单。数据显示,银川餐饮均价已连续三年跑赢居民收入增速,这种畸形现象该到破局之时了。

其实老字号最珍贵的资产,是历经岁月检验的信任感。当它们主动摘下"贵"的标签,带头把利润控制在合理区间,产生的示范效应将远超预期。

毕竟,能让市民骄傲地说"我们银川吃饭又便宜又好",才是对传统最好的传承。

这里是银川!发现银川之美,感受银川之美!

我是威记聊美食 ,用温暖的文字,讲述美食美味!谢谢阅读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2

标签:美食   银川   餐饮   起死回生   卷土重来   老牌   老字号   情怀   记忆   味道   传统   消费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