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降息下的中国货币政策:以我为主、兼顾内外的智慧抉择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全球央行货币政策格局迎来转折时刻,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引发世界各国央行反应,中国央行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的原则,在复杂经济环境中寻找平衡点。

9月17日,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宣布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降至4%-4.25%。这是2025年的首次降息,也是自2024年以来的第四次降息,累计降息125个基点。

面对全球最大央行的货币政策转向,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9月2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称,中国的货币政策将“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的原则”。

美联储降息与全球市场反应

作为全球主要央行之一,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变化对全球经济有着重要影响。这次降息全球金融市场有充分预期,市场反应相对平稳。

美元指数基本维持在97的区间附近,国际资本市场总体上行,大宗商品市场震荡下行。中国的股、债、汇等主要金融市场也保持平稳运行。

美联储最新的点阵图显示,预计2025年底前还将降息两次共50个基点,这意味着2025年全年可能累计降息75个基点;2026年和2027年,每年可能再各降息25个基点。在这种趋势下,中美利差压力和人民币汇率压力将有所减轻,外部约束减弱,的确为中国货币政策带来更为宽松的外部环境,我国货币政策调整空间将更具弹性。

中国货币政策的战略原则

潘功胜行长的回应明确了中国央行在货币政策上的宏观原则:“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这一原则在国际很多央行的政策方法论中是相似的。

“以我为主”体现在货币政策始终服务于国内经济发展需要。当前中国的货币政策立场是支持性的,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立场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回升向好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兼顾内外”则意味着中国央行会在关注国内经济的同时,综合考虑国际经济环墶变化和资本流动等因素,避免政策单一取向带来的负面外溢效应。

为何中国央行保持谨慎态度

尽管美联储降息为中国货币政策提供了更多空间,但中国央行仍然保持谨慎态度,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中美利差与资本流动:如果与美联储政策背道而驰,可能导致人民币贬值和资本外流。2022年至2023年间,美联储为遏制通胀多次加息,而中国则多次降息,导致中美利差扩大,人民币资产吸引力下降,人民币贬值。

经济基本面差异:美国当前降息是针对就业市场可能恶化的“预防式降息”,而中国经济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挑战。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降到4.6%、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到历史性的低位,仅有0.5%。

政策效果累积考量:持续多年、多次降准降息的累积效应不断显现,社会融资环境总体处于较为宽松状态。央行需要时间观察前期政策效果,避免过度刺激。

货币政策工具的综合运用

潘功胜行长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的情况和形势变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证流动性充裕,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在总量工具方面,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可以向市场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同时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

在价格工具方面,下调政策利率即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0.1个百分点,降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将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0.1个百分点左右,进而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在结构工具方面,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各3000亿元,创设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

平衡艺术:多重目标下的政策抉择

中国货币政策面临多目标平衡的挑战:需要支持经济增长、稳定就业、防范风险、保持汇率基本稳定。

我认为,在总量上,将适时实施降准降息;在价格上,适度降低成本,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增强政策有效性和市场获得感;在结构上,将进一步运用好存量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不是万能药,需要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等协同发力。需要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贸易、环保、监管等政策协同以及与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增强政策合力。

未来展望:适度宽松下的精准调控

展望未来,中国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适度宽松的基调,但会更加注重精准性和有效性。

央行行长潘功胜的回应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既不盲目跟从美联储政策,也不忽视全球经济联动效应,在“以我为主”与“兼顾内外”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

下一阶段,预计央行将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降准降息都还有较大可能和一定空间。但从必要性看,降准应优于降息。

在总量政策之外,未来应提供更多政策支持和激励引导,更好地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牵引带动作用,增强金融机构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能力和意愿。同时还要发挥好货币信贷政策与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措施的协同效应,不断增强金融支持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财经   货币政策   中国   智慧   央行   政策   工具   基点   宽松   利率   中美   行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