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不睡我不睡”,这是当下许多年轻打工人的真实写照。不过很多人无法想象的是,熬夜狂欢、睡眠透支背后,远不止第二天的黑眼圈和困倦,影响的还有身体的方方面面。
近日,一项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覆盖超30万人的大型研究,为熬夜和不良睡眠习惯增添了又一“罪证”:
睡眠质量差与肾功能指标不良,会显著增加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的风险,最高风险提升近5.5倍!
以前觉得“肝不动了”是句玩笑话,现在看来,背后隐藏的却是严峻的健康危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01睡眠的“质量”与“数量”,同样关键
为了全面评估睡眠质量,研究者构建了一个“不良睡眠评分”系统,涵盖了5个我们耳熟能详的“睡眠坏习惯”:
睡太少或太多(<7小时/天或>8小时/天)、“夜猫子”型作息(夜晚比白天更活跃)、频繁失眠、睡觉打鼾、白天经常嗜睡
每符合一项,记1分。评分越高,意味着睡眠质量越差。
经过对30多万名参与者平均超12年的随访,研究发现:即便是从单独行为来看,睡不好、频繁失眠、打鼾和白天嗜睡,都会让新发严重肝病的风险增加16%-78%。
而当把多种不良睡眠模式叠加,结果更惊人——与睡眠好(0分)的人相比,睡眠最差(4-5分)的人,患上严重MASLD的风险飙升至前者的2.75倍!每多一种坏习惯,风险就升高34%。
研究并未止步于此。科学家们还发现,肾功能不佳同样是导致严重肝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当两者同时出现,会产生恐怖的协同效应。
与睡眠健康且肾功能良好的人相比,兼具最差睡眠模式和最差肾功能的人,罹患严重MASLD的风险暴增至5.45倍!
这意味着,拯救睡眠不是单纯的“补觉”或调整作息,而是在给我们的肝脏筑牢健康屏障。
02疲惫的肝脏如何按下“暂停键”?
道理都懂,但让一个习惯了熬夜的现代人立刻拥抱健康作息,谈何容易?
工作压力、社交娱乐、智能手机的诱惑,每一样都在窃取我们的睡眠时间。肝脏健康白皮书数据显示,我国肝病患者数量已突破4亿,且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
面对由睡眠不足引发的肝脏代谢压力、解毒功能紊乱及炎症反应,一些人开始寻求针对性的科学支持。也恰让国产护肝科技“倍-清-肝”,进入了不少健康人士的视野。
研究发现,其中的专利双发酵担子菌提取物与高纯度二氢杨梅素的组合,其不仅能辅助加速酒精代谢,更主要的是能有效激活肝脏解毒酶系统,助力肝脏应对因节律紊乱导致的毒素代谢压力,同时抑制肝脏的炎症反应和纤维化发展。
“类似于为夜间负荷过重的肝脏提供了一位‘代谢助理’,”一位研发人员解释道,“它虽不能替代健康睡眠,但或能在不得不熬夜、应酬时,为肝脏提供一层防护,帮助它更高效地完成代谢解毒工作,减少损伤。”
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倍-清-肝”在京D东平台的用户复购率超过了70%,大量用户在使用后反馈称“体检指标好转了”、“熬夜后第二天没那么疲惫”。一位来自北京的互联网从业者分享:“项目赶期熬夜是家常便饭,现在日常都会随餐备2粒,感觉更像是一种主动的健康投资。”
当然,研发团队也强调,护肝没有“速效神药”,建议至少连续服用3个月以上,才能看到比较稳定的改善效果。最理想的方案,无疑是“尽量健康作息+必要时的科学补充”双管齐下。
03 科学护肝,从今晚开始
总而言之,现代医学研究在不断揭示睡眠与肝脏健康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项涵盖50万亚洲人群的研究指出,保持每晚7-8小时的规律睡眠,能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风险降低29%。这说明,最好的护肝方式,始终是尊重自然的节律。
当现实生活难以完美契合理想作息时,我们可以从几个具体行动入手为肝脏减负:熬夜时避免高脂宵夜,改为少量坚果或酸奶;每天保证1.5升饮水促进代谢;每周安排3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这些被大量研究证实的小习惯,能有效减轻肝脏日常的代谢压力。
从今晚开始,试着放下手机提前15分钟闭眼,让肝脏也能在深夜得到应有的休憩,就是对它最直接的温柔。
更新时间:2025-10-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