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其琛退休后李肇星去看望称“钱副总理”,对方:四个字讲错三个


有一次,李肇星去看望退休的钱其琛,怀着敬重,他热情的打招呼:钱副总理。可钱其琛却一脸认真,毫不留情地纠正了他:“四个字,你错了三个。

这话一出,现场的空气瞬间凝固,李肇星又是茫然,又是疑惑,他不知道简单的一句称呼出了什么样的大错?

是李肇星真的有什么疏忽?还是钱其琛太较真了?


经典交锋

这件事还得从1977年夏天开始讲起,当时的李肇星刚进入外交部新闻司,他在同事带领下有机会去拜访外交部的传奇人物钱其琛。

去之前李肇星又是紧张又是激动,在心里想好了措辞,还有要问老前辈的问题,刚一见到钱其琛,他就立刻挺直了腰板,恭恭敬敬的喊了一声:钱司长。

钱其琛看着这个年轻人,笑眯眯的拍了拍他的肩膀:不用这么紧张,大家都叫我老钱,你跟着大家一起叫就行。

李肇星这才松了口气,也感觉到了老前辈的包容和指引,而且也正是因为这句“老钱”,他和钱其琛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两个人就像是忘年交。

李肇星此后的外交生涯中没少被钱其琛保驾护航,直到2003年,钱其琛卸任了国务院副总理,李肇星前去探望他。

一路上李肇星非常感慨,想着过一会儿的探望场合比较正式,不是两个人之间叙旧或者是私底下谈话,所以他见到钱其琛的时候,立刻上前:钱副总理。

钱其琛就像当初那样拍了拍他的肩膀:一共就4个字,你除了我的姓氏叫对了以外,剩下三个字可都叫错了。

李肇星这时候才反应过来,钱其琛说的是他如今已经卸任了,就不应该用官职再叫他了。

李肇星在这句诙谐的纠正下感受到了钱其琛淡泊名利的品格,也明白了钱其琛始终坚持着外交上的16字方针。

他也是在提醒自己,身为一名外交官应该在任何场合都保持着小心谨慎,从大局出发的态度,以免在言辞上出现疏漏。


新老传承

其实这次称呼上的趣事儿看着只是退休领导和晚辈之间的轻松调侃,但背后却隐藏着老一辈外交官在时代浪潮中积累出来的经验。

尤其是在身份和使命出现转变的时候,如何进行新老交接,如何完成深刻思考的。

钱其琛虽然已经退居幕后,但是外交部组织的小型茶话会上却从来都少不了他的辉煌成就,而且还经常邀请钱其琛来分享经验,给年轻的外交官们把把关。

对待这种事情,钱其琛从来都没有拒绝过。

有一次,一个年轻外交官在说起钱其琛的经历时,依旧用了“钱副总理”这个称呼。

钱其琛不恼火反而笑眯眯的纠正:看来小李曾经犯过的错,大家都容易犯呀!只是现在我已经离职了,以后想做个外交官可绝不能在这种细节上出错呀。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全场都哄笑,那个年轻的外交官也抓了抓头,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大家也明白,在做外交官的时候必须要心细,不能因为之前的习惯,一时间酿下大错。

回想上世纪90年代,苏联刚刚解体,国际局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当时的钱其琛临危受命,前往各个国家之间积极推动中国和独联体国家的外交。

李肇星跟着钱其琛帮着“打下手”,一来是积累工作经验,二来也是我国外交领域上传统的“老带新”。

那个时候的李肇星还不像现在一样老辣,很多事情上的处理还不够圆滑,有一次双方谈判陷入僵局的时候,还是靠着钱其琛巧妙的转化了谈判的话题,从双方的文化交流入手,让现场的气氛缓和下来,最终保证了谈判顺利完成。

这件事情之后,钱其琛告诉李肇星:外交谈判不只是简单的把某件事情直来直去的铺平,就只从这件事情开始谈,而是要抓住一切能抓住的机会,找到切入点。

后来进入新世纪,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快,外交环境也越来越复杂。

那个时候的李肇星已经是外交领域的顶梁柱了,有一次他负责的新闻发布工作时间非常紧迫,准备过程出现了一些疏漏。

钱其琛知道之后亲自把新闻稿件拿来,从每个字开始梳理,还提醒了李肇星:新闻发布可是外交工作的脸面,任何细节都会影响国际舆论的走向,所以哪怕半个字都不能出现疏漏。

在茶话会上,钱其琛听着大家提起这些事情,也是深有感慨:我当年刚入外交部,就知道肩膀上扛着的责任,不管是在什么位置,不管是什么任务,都要好好的应下。

但是唯一不能变的是为国家服务的初心!


外交新篇

钱其琛在外交谈判中展现出的智慧,也给李肇星等后辈外交官留下了榜样。

就像1991年美国国务卿贝克访华的这件事,备课想拿着一份所谓的“关押名单”要对我们施压,钱其琛不慌不忙的询问:这份名单竟如此重要,那里面是否有吴建民?

贝克没反应过来:没错,他就在名单里。

吴建民听到这话一脸茫然,他当时正在这儿陪着一同会谈呢,怎么莫名其妙的被关押了?

贝克很显然也意识到了自己出现了疏漏,又是尴尬,又是狼狈。

李肇星也是通过这次意识到外交场合面对复杂局面的时候,不一定非要面对面硬刚,还可以4两拨千斤,把优势掌握在手里。

他在担任外交部长之后也多次学习钱其琛的这种智慧,像2005年3月,全国人大10届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国家分裂法》。

眼看着当初的氛围越来越紧张,他特别幽默的开口调侃: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我们不需要,实际上也没有那么多钱去买那么多价格高的、对我们没有什么用处的武器。

这种诙谐幽默的方式既表达了我们国家的立场,展现了我国外交官的风采,又缓解了当时紧张的氛围。

而这些真实的事例不止体现了钱其琛在外交智慧上的传承,还展现了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深远历程。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外交官们就凭借着这种智慧和精神,在国际舞台上不断留下中国外交的浓墨重彩,让整个国际都看到我们中国外交的风采。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

《钱其琛:为人类谋和平,为祖国交朋友》齐鲁周刊 2017年第20期

《李肇星:钱其琛为何批评我?》新传奇 2017年第21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8

标签:钱其琛   副总理   贝克   外交部   疏漏   外交官   外交   紧张   智慧   国家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