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最近的时事新闻,随着美国新一轮加关税的举措开始,我们国内很多行业都跟着动荡了起来。
昨天和同学聊天得知,有个研究生同学,在股市上放了自己几乎所有的积蓄,结果这么一个新闻出来,直接跌的止都止不住,眼看半生的心血就此清零了。
他当初是开心爸爸同学中的佼佼者,毕业后直接签去了南方的企业,没几年就晋升成了区域经理,可以说是混的很好的一批了,他妻子贤惠女儿懂事家庭和睦幸福,怎么看都是人生赢家的样子。结果看似很稳定的生活,就像是肥皂泡一样,轻轻一碰就破灭了。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高赞的问题,说中年的父母最怕什么?
不是失业、不是生病、不是家庭不幸福也不是孩子考不上好学校,而是在已经奋斗不动的年纪遭遇了家底清零的惨剧。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尴尬年纪,遭遇了返贫的困境。而看似轻飘飘的一句话,落在个人身上仿佛就是一座山般,无力挣扎。
事实上,返贫这件事并不是毫无预兆就发生的,围绕在很多中年父母身边很多看似平常的事情,背后却蕴含着让一个家庭返贫的因素,特别是下面开心爸爸要说的三件事,更是如此,只要沾上两件,很容易就会让一个家庭的经济崩溃。
第一件事是盲目的投资。
像开心爸爸那个同学,年薪几十个,用不了几年手里就能有很多人一辈子都挣不到的钱。而一个人一旦手里有了一定数量的钱财后,往往会开始盲目投资了。
比特币、房产、各种高大上的项目、以及股票等等,每一个都是针对手里有闲钱的中年父母,针对想要让自己的钱生钱的中年父母,他们听信某专家说比特币会大涨,于是重金购入成了别人的接盘侠;他们自认能看懂社会财富流转,于是高杠杆入了超出自己能力的房产,结果政策一变成了砸在手里的坏果;他们相信熟人的推荐重仓某支股票,开盘一看直接落了个血本无归......
前段时间B站网红创作者大祥哥的事情出来后,开心爸爸就想过写一篇文章,大意是“一个人永远都挣不到自己见识之外的钱”。确实是这样,他凭借风口以及自己的能力,直接挣了几百万,结果在各种盲目投资下,又凭实力欠下了千万的债。
说一个扎心的事实,99%的人是没有驾驭巨额资产的能力的,至于让钱生钱,就更别提了。
但现实却是越能挣钱的人,越误以为自己有挣更多钱的能力,就越会在各种投资上不断加码,直到最后被现实狠狠地上一课。
当然开心爸爸并不是说大家不能投资,只是说投资需谨慎,特别是大额投资更是要反复考察,多和别人商量,钱这个东西挣的时候难死了,但打水漂却容易多了,甚至都听不到一声响。
第二件事是盲目的卷教育了。
很多中年父母都是教育的受益者,他们往往毕业于好一些的大学,分配或者找到了好一些的工作,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有了现在的成绩。
于是,他们就想把自己“小镇做题家”的经验重复在孩子身上,渐渐地就把孩子的教育变成了投资。而一件事情一旦有了投资的属性,往往就会不自觉间失控。
比如要买最好学区里最贵的学区房,比如要报最贵的补习班,比如要上最贵的国际学校,再比如挤破脑袋的让孩子学所谓的贵族兴趣班......
然后呢?
孩子如愿以偿的被培养出来了,确实是很优秀,但在当今各行各业都内卷不已的大环境下,也只能无奈的屈就很低工资的工作。别说把之前爸爸妈妈的教育投资挣回来了,很多孩子连养活自己都很难。
开心妈妈前公司的某高管,可以说是卷娃的典范。
各种能上的都上,甚至为了孩子高考容易一些,直接买房去了某直辖市在当地参加了高考。最后还把孩子送去了美丽国深造,最后呢?
孩子毕业后回国,正值应届生找工作的困难期,虽然后来还是在大城市找到了工作,但事多钱少比他妈妈都差了很多,而且孩子因为一直在学校,对社会的各种潜规则毫不知晓,在工作中也是处处碰壁,没有太大的上升空间。至此已经基本可以宣布他妈妈的教育投资完完全全的失败了。
这其实就是现在教育的真相。
现在已经不是以前那种考上好大学就能找到好工作,就能挣到很多钱享受很好生活的逻辑了,现在的教育已经进入到了全买方市场阶段,有一个好的文凭固然重要,但有一个突出的能力,有一个能养活自己的技能更加重要。
所以,孩子的教育到底要不要卷,那还是要卷的,只不过卷的方向已经不是所谓的名校,所谓的出国留学了,而是孩子的创新能力,孩子的思考能力,孩子的情商社交商等。
卷错方向,爸爸妈妈的财富急剧缩水,孩子也莫名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得不偿失。
最后一件事就是盲目对比了。
如果说前面两件事还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方法来避免的话,这件事简直就是正中很多中年父母的要害,直接从认知上入手,想要改变真的很难。
所谓的盲目对比,就是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去消费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的东西,为的就是所谓的面子。
之前在网上看过一个视频,同样是公司的两个人,大家都是差不多的薪资,一个人为了面子硬上买了几十万的豪车,结果最后面子没挣到,却因为还不上车贷而导致资金链断裂。类似的情况在生活中也是屡见不鲜。
明明收入只够买100平左右的房子,在看到别人的房子后,还是咬咬牙的上了大平层;明明用一个普通的手机就好了,在看完别人后,还是直接上了顶配的苹果;明明给孩子上一个公立学校就好了,但对比了别人家的孩子,还是花了大价钱去了所谓的私立学校......
一桩桩一件件,也许一次两次盲目的对比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量变引起质变,最终是会体现在家庭经济情况上的,中间只要有一次的大失误,很容易就会让全家“轻松”返贫。
和别人对比本身不是一件错事,错的是不管自己实际情况盲目的对比,盲目的做出一个个的选择,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
以前开心爸爸写文章,主要是说如何教育孩子以及如何培养孩子各种能力的。
实际上,孩子需要培养,爸爸妈妈们也是这样。
对于很多的中年父母来说,围绕在他们身边有着一个又一个精心编制的“骗局”,或者努力让你认为是“应该去做”的选择,而其最终目标还是精准收割。
也许不止开心爸爸说的这三种,但不管怎么说,对于中年的爸爸妈妈们来说,在做什么选择前都要三思而后行,理性看待自己的能力,不要为自己的见识买单。
文:开心爸爸的日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万能生活指南#
更新时间:2025-04-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