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吃“冰”有3个好处!老祖宗推荐:冷饮最好在这个时段吃

盛夏酷暑,冰饮解暑的同时,中医视角下的冷食却是一场充满智慧的阴阳调和术。

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早已道破天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八字真言成为我们理解夏季养生,包括冷饮食用的根本法则。

1

—The First—

食冰三好处

好处一

解郁散热

中医认为心属火主神明,酷暑易扰心神,使人烦躁难安。

冰镇食物短暂刺激口腔“寒觉腧穴”,如清泉瞬间浇灌心火。恰如古人云:“心静自然凉”,物理降温激发大脑释放内源性“清凉因子”,身心双解。注意过度依赖却会透支阳气。

好处二

提振神思

夏季湿邪困脾易致神倦乏力。冰饮适度刺激足少阴肾经在咽喉的巡行区域,如同以石击水,清阳自肾而升,提神醒脑如破晓晨光。

但肾阳乃生命之根,中医警示“过寒伤肾”,贪凉无异于伐根求叶。

好处三

唤醒胃气

脾主运化却恶湿。高温下“湿邪困脾”导致食不知味。

微凉之物如薄荷冰饮能辛凉开

在中医经典《温病条辨》中,此类食物属“轻清透泄剂”,唤醒被暑湿麻痹的脾胃之气,如同清风拂散迷雾。

2

—The Second—

冰饮有六忌

1

择午而食

中医的“子午流注”理论揭示:午时(11-13点)心经当令,阳气鼎盛如日当空。

此刻食冰如同将冷玉置于暖阳下体温正盛,脾胃化冰为水的能力最强。

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亦强调“食饮有节”,时辰是关键。

2

食后缓进

空腹时胃气虚弱如新苗娇嫩,冰饮直入如同春寒冻芽。《饮膳正要》告诫:“若食冰水,必待饱后。

饱食则脾胃有温食铺垫,缓冲寒气如春泥护花。此护胃之道,千年不虚。

3

含温而咽

将冷饮含于“华池”(口腔)5秒以上,运用中医“上焦如雾”理论——口内津液如温热雾气融冰化雪。

清代御医强调“入口不冰齿”,使寒气在上焦已转化三分。如同初雪落掌心,温即化水。

4

控量如控兵

成人一次冰饮量勿超150ml(约矿泉水1/3)。

中医“治未病”智慧强调:“大寒凝滞,伤人阳气”。《诸病源候论》记载寒凝致头痛者,可按揉太阳穴驱散寒邪,或以舌抵上颚引体内阳气上行消融寒气。

5

劳汗忌饮水

大汗后阳气外泄体表空虚,《伤寒论》警示“汗出当风”为百病之源。

剧烈运动后食冰如同风卷残烛,寒气直中三阳经络可致寒凝头痛。

需待汗收气稳两小时后,再缓进微凉之饮。

6

先实后虚

如食八宝冰,红豆芋头等温热食材打底再尝冰沙,此乃“先实后虚”的智慧。

甜温之品筑起“土气防线”(脾属土),减轻冰体直接刺激中焦脾胃。《养老奉亲书》谓之“固本”,正是此理。

3

—The Third—

三类人不宜食冰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以“寒热虚实”划分体质,这3类人群尤需谨守禁忌.

心阳不振者冠心病患者过食冷饮可能引发“寒主收引”导致的心脉挛急(急性期尤为危险)

中焦虚寒者:慢性腹泻属“脾肾阳虚”,冰饮如雪上加霜致五更泻

胃络失养者:胃炎患者脾胃犹如薄胎瓷盏,寒凉即裂致冷痛反酸



夏日冰饮不仅是解暑之道,更是中医智慧对天地阴阳的顺应。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2

标签:养生   老祖宗   冷饮   时段   好处   阳气   脾胃   中医   寒气   中焦   智慧   阴阳   酷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