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早晨,张阿姨像往常一样,吃完早饭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她已经退休几年了,每天几乎没啥事干,除了看看剧,就是玩手机。天气好的时候她也懒得下楼,总觉得腿脚不利索,走几步就喘,更不愿意出门了。
最近她总是觉得腰酸背痛,睡觉也睡不好,一躺下就觉得腿抽筋、肩膀麻,早上醒来头也昏昏沉沉的。
子女带她去医院检查,医生问了一堆问题后说,身体没啥大毛病,就是长期缺乏运动导致肌肉萎缩、循环变差、基础代谢低下。
医生当时叹了一口气,说,现在很多人年纪轻轻或刚退休,动都不怎么动,就想着吃药补身体,这哪行?不动起来,再多的补药也补不上。
其实现在不少人都有这种状态,不爱动,甚至越来越懒得动。
不管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习惯坐着不动、能躺就不站,长此以往,确实会把很多本不该出现的病痛都养出来。
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及时纠正,那些所谓“慢性病”就像是被慢慢喂养出来的“祸根”。
特别是有一些身体上的痛,其实和运动的关系真的特别紧密,不运动就可能越来越糟。
首先,长期缺乏运动的人,最先受到伤害的就是血管系统。
因为不动的话,全身的循环就会变得缓慢,特别是下肢,长时间坐着或躺着,血液回流变慢,血管内压力上升,就容易形成静脉曲张,严重的话甚至会出现深静脉血栓。
有研究发现,长时间坐着不动的人,血液的流速下降至少30%以上,而且下肢静脉的血栓风险比普通人高出近两倍。
这种血栓一旦脱落,就有可能引发肺栓塞,甚至是猝死。
这些严重后果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真实病例里反复出现的。
其次,长期不动会导致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
特别是老年人,本来骨质就在自然退化,如果还缺乏刺激,骨密度会掉得更快。
而肌肉不活动,张力下降,关节的稳定性也随之下降,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年纪大了容易跌倒。一旦跌倒,很可能就是骨折,一骨折就卧床,然后就是恶性循环。
有数据显示,60岁以上的女性如果不坚持适量运动,其髋部骨折的风险会比常运动的人高出接近70%。
这不是危言耸听,是生活里很多例子都在验证的事。
还有一点大家特别容易忽视,就是肠胃功能其实也和运动息息相关。
不动的人肠道蠕动变慢,排便自然也受影响,久而久之可能便秘、胀气,甚至影响食欲。
再者,长时间坐着还会压迫腹部,让胃肠功能进一步下降。
有的老人以为是吃坏了,其实很可能就是动得太少。
甚至连代谢都受影响,比如血糖调节也会变慢,长期这样,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就可能引发糖尿病或者让原本轻微的高血糖演变成重度糖尿病。
再者,免疫力也跟运动有关。
有些人总觉得自己特别容易感冒、上火、疲劳,其实很可能就是运动太少导致的免疫力下降。
运动可以刺激免疫细胞活跃,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一项国内的数据也显示,规律运动的人在流感季节感染几率可以降低30%左右,这说明日常活动对抗病能力的影响并不小。
而说到心理层面,不运动还会导致情绪问题。
总的来说,长时间不活动的人,更容易抑郁、焦虑,特别是在家时间长的退休老人、宝妈,或是整天坐办公室的上班族,他们经常会觉得情绪低落,容易烦躁。
有研究发现,运动能让人体内分泌一种叫“内啡肽”的物质,这种物质能让人放松、开心,是天然的“情绪调节剂”。
你说说,谁不想心情好一点?可问题就是,很多人嘴上说累,其实身体更懒得动。
当然,也不能一味去怪大家不运动,有时候也是工作节奏太快或者家庭压力太大,让人真腾不出时间。
但话说回来,如果每天哪怕抽出半小时,散步也好,拉伸也罢,效果都会比整天坐着强得多。
特别是近来不少年轻人也开始出现腰肌劳损、脊椎侧弯、膝盖早衰等问题,其实和他们每天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十小时以上有很大关系。
严重的甚至影响生育能力、内分泌功能、睡眠质量等。
在笔者看来,现在大家最大的坏习惯,其实就是“久坐”。
而且久坐不仅是工作需要,也是一种习惯性的懒。
特别是一些人已经把“坐着玩手机”“刷视频”“窝着看电视”当成了日常放松的方式,但这种“放松”其实就是给身体埋地雷。
久坐、久躺、缺乏主动活动,看似舒服,其实正在一点点让身体变“废”。
再者,很多人其实是“假运动”,比如一天忙完,觉得自己很累,其实那种“累”更多是精神上的压力,不是真正的体力运动。
真正意义上的运动,是那种让心跳加快、微微出汗的持续活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车等。
还有人说,走来走去也算运动?其实真正有效的运动,要达到一定的心率和持续时间,才对心肺、代谢、肌肉有作用。
简单地说,最少每周要有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比如每次30分钟的快走,每周5次,这就是一个很基础的运动目标。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上健身房、报班跑步机锻炼,其实生活中的运动机会很多。
比如做家务时加快节奏,出门尽量走楼梯,饭后出去溜达一圈,电视广告时间起来拉拉筋,这些都能积少成多。
特别是对老年人来说,不需要太剧烈的动作,太极、广场舞、散步都是很好的选择,关键是要坚持动,不要长期“僵着不动”。
总而言之,从身体的多个角度看,不运动已经不是简单的“懒”,而是一种对健康的慢性消耗。
很多人以为身体出毛病是吃错了东西,或者年纪大了,其实回头想想,有时候就是太久没动。
尤其是长期久坐、缺乏运动这一个坏习惯,是很多疾病的共同根源。
从现在开始,不论年纪大小,不管时间紧不紧,都该动起来。
不是要去跑马拉松,而是打破“懒着不动”的惯性。
只要动起来,身体就会慢慢给出回馈,哪怕只是简单地开始,也比什么都不做好。
最后,提醒每一位读者:具体健康问题仍需前往当地正规医院面诊,只有医生能根据个体情况制定适合的运动强度和方式。
如果已经有慢性病史,更要根据医生指导合理运动。
别等身体亮红灯才想着改变,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
3.《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
4.《体力活动与健康风险关系研究综述》
5.《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更新时间:2025-09-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