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深夜,一阵阵“呼噜声”在卧室里此起彼伏,床头的电子钟已经指向凌晨2点。老张的爱人在床边辗转反侧,终于一拍被子坐起:“你这打呼噜,整晚我都没合眼!”
而此刻的老张,正鼾声如雷地“睡得香”。可你知道吗?这所谓的“香”睡,有可能是健康隐患的信号。
不少人误以为,打鼾只是睡得沉,其实背后隐藏的,可能是致命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有研究甚至称“打鼾的人寿命更长”?这到底是个乌龙,还是另有真相?
打鼾,到底是小问题,还是大麻烦?
晚上入睡,你真的休息好了吗?
45岁之后的你,尤其要注意这6件事,关乎心脏、大脑甚至生命安全。
继续往下看,第3点可能正是你每天都在忽视的关键习惯。
在大众认知中,“呼噜声越响,说明睡得越香”。然而,现代医学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
打鼾,其实是气道受阻的一个外在表现。医学上称之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指人在睡眠中反复出现上气道塌陷,导致通气中断或减少,造成血氧下降。
中国睡眠研究会的数据显示:
我国约有38%中年男性存在不同程度的打鼾问题,4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明显上升。
更严重的是:
哈佛大学一项研究发现,重度打鼾者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加68%,中风风险增加87%。
打鼾的过程,其实就像你在睡觉时不断被“掐脖子”,反复缺氧,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会导致:
所以,那句“打鼾的人活得久”,可能只是没有来得及确诊。
很多人把打鼾当成“习惯性小毛病”,殊不知长期不管,可能是健康走下坡的开始。
血压“莫名其妙”升高
长期夜间缺氧,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管持续收缩,导致早晨起床血压飙升。
心律失常、房颤悄悄发生
夜间反复憋气,心脏负荷剧增,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心衰风险。
晨起头痛、白天犯困
一觉醒来没精神,不是没睡够,而是睡得“假觉”。深度睡眠缺失让大脑没能真正休息。
体重增加、代谢紊乱
研究发现,睡眠紊乱会干扰瘦素分泌,增加食欲,导致腹部肥胖、高血糖。
记忆力变差、情绪失控
中老年人常常抱怨“忘性大”,其实可能源于夜间睡眠片段化,导致认知能力下降。
如果你或家人有晚上打鼾、白天疲惫、记忆力变差的现象,尤其在45岁之后,真的不能再拖了!
要想打鼾不再“打扰”健康,45岁以后睡觉要重视这6个关键点:
睡前不饮酒、不吃油腻食物
酒精和高脂食物会导致咽喉肌肉松弛,加重气道塌陷。晚餐应清淡,睡前2小时不进食。
坚持侧卧位睡姿
仰卧容易让舌头后坠,压迫气道。建议采用左侧卧,有助于呼吸顺畅,减少鼾声。
控制体重,尤其是颈围
颈部脂肪堆积是阻塞气道的直接因素。男性颈围不超过38cm,女性不超过35cm是预警线。
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
睡眠与代谢密切相关,定期检查可早发现并发症倾向。尤其是晨起血压异常高的情况,更要警惕。
避免使用镇静药物助眠
安眠药可能进一步放松呼吸肌肉,增加打鼾风险。建议通过调整作息来改善入睡质量。
必要时接受专业睡眠检查
如有频繁夜间醒来、憋气感、白天嗜睡等情况,建议到医院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判断是否为OSA。
改善睡眠,不只是“睡得好”,更是对心脑血管、代谢系统的整体调养。
健康,其实就在每天的小事中。
改变打鼾,从今晚睡前开始:
不喝酒、侧睡、控体重、调整作息。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往往决定了你的血管寿命、大脑清醒程度、甚至生命长度。
如果你已经45岁,不妨今晚就试试这6个建议,给自己的身体一次“无声的守护”。
当然,每个人的具体状况不同,如长期存在严重打鼾、睡眠障碍等问题,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睡眠医学科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健康无虞。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授权。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4.《睡眠医学杂志》,2023年第18卷第1期
5.《老年医学与保健》,2022年第28期
6.《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更新时间:2025-09-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